首頁 >其他小說 >帝國爭霸 > 第738章 戰略欺騙

第738章 戰略欺騙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哈立德國王軍事城。

  沒等運輸機完全停下來,丁鎮南就發動越野車開了過去。

  那是一架海軍的艦載運輸機,下來的是白華偉上校。

  在此之前,他在「廉旭升」號上擔任第31特混艦隊的作戰參謀,而第31特混艦隊一直在穆阿海活動。他原本可以直接乘坐艦載運輸機去巴鐵。繞道來這裡,就是要跟丁鎮南見上一面。

  當然,不是來敘舊。

  要說的話,兩人的私交還真不錯。

  雖然丁鎮南是陸軍軍官,還來自平民階層,看上去跟誕生在海軍世家,而且是海軍軍官的白華偉沒有瓜葛,但是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兩人不但在幾年之前就認識了,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其實,也是不打不相識。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帝國軍隊中的少壯派,也就是「青年軍官組織」。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前,由周涌濤代表的這些年輕軍官,組建了一個跨軍兵種青年軍官組織,其主要使命是研究大戰期間的戰例,總結取勝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為下一場大戰做準備。

  當時,幾乎是所有人都認為,第三次全球大戰會在20年後爆發。

  此外,還有人覺得等不了20年。

  道理也很簡單,紐蘭共和國並沒承認戰敗,而且在協約集團內部,因為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的矛盾表面化,出現了很明顯的裂痕。大戰宣告結束的時候,沒有誕生一份用來維護和平的條約。

  哪怕在歷史上,條約更像是用來擦屁股的廢紙。

  沒有條約作保,和平局面能維持多久?

  如果迢曼帝國與紐蘭共和國迅速和解,那麼在10年之後爆發大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總而言之,這個青年軍官組織受到帝國高層的高度重視。

  等到大戰結束,在第一次軍事改革中,準確說是國防部成立之後,該組織成為了半官方機構,也就是常說的「帝國青年軍官交流社」。

  在戰後的那幾年裡,該社團對帝國的軍事改革,以及現代化建設做了巨大貢獻。

  只是,波伊戰爭到來了。

  要說的話,帝國捲入波伊戰爭其實就是「青年軍官組織」的功勞,至少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

  根據傳聞,引發波伊戰爭的原因,是一份根本不存在的「絕密」文件。

  該情報讓波伊地區的領導人相信,即便到了約定的時間,忒爾共和國也不會讓波伊地區獨立建國。

  關鍵還有,該情報很有可能是來自帝國的「青年軍官組織」。

  至於其中原因,那就不只是引發一場地區戰爭那麼簡單的了。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波伊地區沒有為了獨立建國而發動戰爭,忒爾共和國未必會在戰後迅速沒落,梁夏帝國也就無法控制波沙灣南岸的產油國,並且通過一個共同的敵人,讓這些產油國投入梁夏帝國的懷抱。如果沒有控制波沙灣的產油國,梁夏帝國也不可能通過石油讓金元成為全球貿易結算貨幣。

  沒有金融霸權,沒有全球頭號產油區,梁夏帝國還能稱霸全球嗎?

  只是,帝國當局肯定不會承認是自己點燃了讓忒爾共和國分崩離析的波伊戰爭。

  到波伊戰爭的後期,阻止帝國撤軍的同樣是該組織。

  不同的是,這次是為了私利,即部分青年軍官認為,只有戰爭才能夠讓軍人實現存在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第二輪軍事革命開始後,青年軍官組織遭到了全力打壓,一度邊緣化。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第三輪軍事改革開始。

  要說的話,還多虧了周涌濤。

  雖然在成為帝國海軍元帥後,周涌濤與青年軍官組織脫離了關係,但是沒人能否認他在青年軍官心目中的地位。

  當然,周涌濤著手提拔青年軍官,並不是因為個人感情。

  第三輪軍事革命的核心,其實是增強高科技在軍事上的應用,以科技手段增強軍隊的戰鬥力。

  顯然,年輕人肯定更容易接受科技帶來的變化,也更加願意採用科技手段。

  關鍵還有,武器的進步,必然會改變戰術。

  在根本上,戰術建立在技術之上,也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技術就有什麼樣的戰術。比如在有了機槍之後,才有打陣地戰的物資條件,坦克則催生了機械化戰爭,轟炸機性能提升帶來了制空論。

  那麼,更加需要針對新式武器來探索新式戰術。

  毫無疑問,這依然是青年軍官的強項。

  也就是在這此基礎之上,國防部在周涌濤的授權下,重新組建了青年軍官組織,還給了青年軍官大量表現機會。

  丁鎮南就是在此時受到重用,還認識了白華偉。

  關鍵就是,丁鎮南他們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受到重用。

  白華偉受重用,還說得過去,畢竟他爹是帝國海軍戰神,最後大元帥,全球海軍無冕之王白止戰。

  再說,白華偉的個人能力不算差。

  那麼,順風順水的獲得提拔,也算是順理成章。

  像丁鎮南這類平民軍官,能在30歲之前就獲得戰區司令官重視,而且在戰區司令部里獲得高位。

  毫無疑問,必須具備十分突出的才能。

  還需要非常關鍵的貢獻!

  丁鎮南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大膽的預測,下一場全球大戰,不會像之前兩次那樣持續數年之久。

  高強度與快節奏的現代戰爭,甚至不會給交戰國完成戰爭動員的時間!

  關鍵就是,在科技推動下持續提升的戰略打擊能力,讓實力弱小、或者戰備級別不夠高的一方在開戰後就遭到毀滅打擊,而且在完成全面動員之前就被擊敗,或者失去反敗為勝的有利條件。

  當然,丁鎮南提出的不止是理論。

  在那幾年的戰略級兵棋推演當中,丁鎮南擊敗了所有的對手,其中就有白華偉。

  在最初2年裡,白華偉都是丁鎮南的對手。連續敗給丁鎮南之後,白華偉也認識到這套理論的正確性。也正是如此,白華偉在第三年成了丁鎮那的搭檔,開始在海軍內部推廣丁鎮南提出的這套理論。

  至於結果,暫時還說不上有多好。

  不是說推廣不給力,其中原因實在太多了。

  首先就是,時間太短促。

  從得到陸海空三軍承認,到現在也就才短短的3年而已,很多由該理論推導出來的軍事思想,都還沒得到證實。

  不過,時間其實是次要問題。

  頭號問題,其實是這套理論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

  說得直接一點,按照該理論,所有的社會活動,也就是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輿論等等,都得為軍事服務。

  要集中全社會的力量來支持國防建設。

  這可能嗎?

  戰爭時期,為生存而戰,自然是無可厚非。

  可是在和平時期推行軍事為先的總體戰略,根本行不通,至少無法讓民眾接受。

  對政治家來說,哪怕是逢場作戲,也不會公然跟民意對著幹。

  用前任國防部長的話說,由丁鎮南提出的這套軍事理論,本質上是通過讓帝國保持戰爭狀態來保持足夠的軍事實力。

  既然需要一直保持戰爭狀態,為什麼還要跟敵人和平相處呢?

  關鍵還有,在丁鎮南提出這套理論的時候,帝國還沒有完全從波伊戰爭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至少還沒有久遠到讓民眾忘記了戰爭的傷痛,帝國社會上下一直在反思戰爭,反戰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力。

  所幸的是,住在首輔官邸裡面的是周涌濤。

  要是沒有周涌濤的支持,別說是理論,恐怕沒幾個人知道丁鎮南是誰。

  做為參加過上次大戰的軍人,而且幾乎全程參與了針對紐蘭共和國的作戰行動,周涌濤非常清楚帝國為什麼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為什麼在大戰後期向敵人妥協,並且接受半途而廢的結果。

  在根本上,就是完成動員花費了太多時間。

  也可以說,完成動員本身就會導致錯失交戰初期的機會。

  原因也很簡單,帝國在進行戰爭動員,敵人同樣會進行戰爭動員,所以等帝國完成戰爭動員,敵人也差不多完成了戰爭動員。雙方實力都得到提升之後,那麼通過戰爭動員獲得的提高就沒多大意義。

  如果能夠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進入到已經完成動員的狀態,才能把動員的價值發揮到極限。

  丁鎮南提出的這套理論,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周涌濤很清楚該理論的價值,才不遺餘力的支持丁鎮南。

  只是,相關的工作,推進得並不是很順利。

  說得直接一點,沒有來自外界的,而且非常明確的威脅,帝國的10億民眾絕對不會答應在平時施行戰時制度。

  不過,周涌濤也分得出輕重緩急。

  在過去3年裡,帝國按這套理論,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

  在軍事上,提高了甲類部隊的戰備率,而且按照大戰標準搞基礎建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霍瓦依群島,準確說是在霍努島西邊的十多座島嶼上,修建了大型機場,還建設了必須的基礎設施。

  此外,在後勤保障方面,帝國空軍同樣下了大功夫。

  帝國空軍的所有大型加油機,都是在民航客機的基礎上改造而來,改造方式很簡單,主要就是在貨艙裡面安裝油箱,再增加一套加油控制系統。理論上,同型號的民航客機都能在幾天之內改造成加油機。

  其實,這些民航客機的貨運型號,還能當成運輸機使用。

  別的方面,帝國空軍也沒有半點含糊。

  比如戰略航空兵的所有保障設備,都能通過運輸機空運,而且基礎設備能夠在運抵之後直接投入使用。

  哪怕是技術設備也能由隨行的地勤人員與工程部隊操作使用。比如使用預製件,一支排級工程部隊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搭建出一座達到甲級標準,能夠為戰略轟炸機提供全面維護保障的簡易機庫。

  這些,全都是為了解決後勤保障。

  民用領域,類似的戰爭準備就更多了。

  所有在帝國註冊的航運公司,以及帝國直接管理的航運企業,每年都需要組織船員進行至少1個月的軍事訓練,所有帝國的海員都是海軍的準軍事人員,在戰爭爆發之後能直接為海軍服務。

  大部分貨輪的管理人員,特別是船長,幾乎都是退役的海軍軍官。

  至於這些船隻,其實都在帝國海軍的管理範圍之內,在戰爭爆發之後,能立即按照相關法規強制徵用。

  此外就是,具有軍事價值的民用船隻,比如說油輪、貨櫃貨輪與滾裝船,都嚴格採用軍事標準。

  拿滾裝船來說,其貨艙甲板的承載能力達到70噸,能夠直接運載包括主戰坦克在內的所有主戰裝備,而且層高不低於5米,確保能把大尺寸貨物,比如空軍的超視距警戒雷達直接裝進去。

  至於油輪,那就更加不說了。

  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的成品油輪,幾乎全都由帝國海軍直接或者間接控制,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為海軍服務。

  海軍在和平時期的很多補給作業,都是靠這些油輪。

  當然,只有在近3年建造的船隻,才採用這些強制標準。

  不管怎樣,這些調整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要確保,在戰爭爆發之後,能最大限度的縮短完成動員的時間。

  此外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爆發出足夠擊敗敵人的戰爭潛力!

  這些跟民間有關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

  正是如此,在短短3年之內,這套軍事理論就傳遍全球,受到迢曼帝國與紐蘭共和國的高度重視。

  其實,這也是關鍵所在。

  所有人都認為,梁夏帝國在積極推行這套軍事理論,卻沒幾個人知道,該理論其實分成兩個版本。

  準確的說,是分成兩步進行。

  現在推廣的只是第一步,而且在現階段的主要價值,除了提升國民經濟與戰爭動員的切合緊密度,提高完成戰爭動員的效率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也絕對不會承認與宣揚的作用。

  戰略欺騙!

  當然,知道這一點的人,總共不會超過10個,白華偉就是其中之一。

  沒啥好奇怪的,白華偉全程參與該理論的擬定工作,而且就是他提出用該理論進行戰略欺騙。

  其中關鍵,該理論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受假想敵影響,需要根據假想敵做出調整。

  簡單的說,針對以迢曼帝國為首的西陸集團時,自然得爭取速戰速決,可是在針對以紐蘭共和國為首的北孤集團時,就不能盲目的爭取速戰速決了,至少在當今階段,還沒有這個能力。

  白華偉來這裡找丁鎮南,其實就與此有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