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帝國爭霸 > 第724章 長途奔襲

第724章 長途奔襲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東陸心海,第51特混艦隊旗艦,「白止戰」號超級航母。

  天還沒亮,李深智就來到了司令艦橋。

  其實,他昨晚根本沒睡。

  跟前幾天一樣,參謀把早餐送了過來,他趁著吃早飯的機會,迅速翻看了在夜間收到的電報。

  大陸戰場那邊的反擊打得很順利,幾乎實現了所有目標。

  前線司令部被摧毀,西陸集團作戰部隊在失去統一指揮之後,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幾乎為零。至少在昨天晚上,敵人的前線部隊沒採取像樣的行動,自始至終都沒對帝國軍隊構成威脅。

  如果說有意外的話,那就是前線司令部所在的地點。

  那趟指揮列車,竟然停在伏爾加格勒車站裡面,而且在反擊行動開始之後,並沒有駛出車站。

  雖然增加了轟炸的難度,但是最後的結果並無改變。

  確認指揮列車的位置後,只過了約5分鐘,離得最近的那架「轟-12A」就殺到,在短短的半分鐘之內把12枚採用電視/紅外複合制導,具有自主攻擊能力的KD-15G「梭鏢」短程空地飛彈射了出去。

  因為車站太大,停了數十趟列車,而且爆炸產生了干擾,沒辦法甄別轟炸結果,所以在大約30分鐘之後,之前在南面的那架「轟-12A」殺到,發射12枚「梭鏢」飛彈進行了補充轟炸。

  哪怕沒有徹底的消滅前線司令部,也肯定癱瘓了敵人的指揮系統。

  找到前線司令部所在的指揮列車之後,由南面的2架「轟-12A」執行轟炸任務,而北面的2架「轟-12A」轉為執行次要任務。

  與此同時,由空軍執行的佯攻行動已經按計劃開始。

  第聶伯河那邊,前出的護航戰鬥機在在凌晨前後與敵機交戰,並且成功引開了敵人的注意力。

  戰鬥打得非常激烈。

  不是「戰-11B」不給力,而是「戰-11B」太給力了。

  因為「戰-11B」配備的DPL-22D型脈衝都卜勒雷達,即便是在搜索模式下,在高空對戰鬥機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都接近200千米,加上KK-12A的迎頭攔截射程在80千米左右,所以負責提供支援的「指-8C」沒前出,留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南面,在護航戰鬥機群後方大約300千米之外。

  這個距離讓「指-8C」幾乎成了擺設。

  雖然在後面的戰鬥當中,「指-8C」多次發現向兩側機動,試圖包抄到護航戰鬥機後方的敵機,並及時警告了護航戰鬥機,但是在正面,「戰-11B」只能依靠自己,用火控雷達搜索從北面殺來的敵機。

  顯然,這讓「戰-11B」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境地。

  因為能夠依託地面防空雷達,後方還有一整套的指揮體系做支撐,敵人的防空戰鬥機始終都獲得了有效的支持。

  此外,雙方數量上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兩個中隊的16架「戰-11B」,對面是接近100架防空戰鬥機,其中MG-31與MG-29就超過了40架。

  所幸的是,MG-31是截擊機,而MG-29是短腿的前線戰鬥機。

  更加重要的是,西陸集團的指揮體系確實存在很嚴重的問題。

  這麼多防空戰鬥機,竟然是分批到達,沒有在同一時間殺到,也就沒能把兵力優勢發揮出來。

  俗話說的,雙拳難敵四掌。

  「戰-11B」再能打,也干不過同時到達的,幾倍於己的敵機。

  首先殺到的不是MG-29前線戰鬥機,而是部署在大後方的MG-31截擊機。

  大概是一直盯著東邊的戰鬥,沒想到帝國空軍會在同一時間,耗費這麼大的力氣在墨海方向展開行動,所以直到「戰-11B」飛到第聶伯河上空,這些號稱是「全球最先進」的重型截擊機才緊急升空。

  結果就是,分成3個批次的24的架MG-31都沒能在交戰前完成爬升。

  對截擊機而言,沒及時完成爬升,非常的要命。

  MG-31是典型的高空高速截擊機,其優勢是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以接近3馬赫的速度發起突擊。

  在制空戰鬥機通常活動的高度上,MG-31反到沒有優勢。

  比如在15000米高度上,MG-31的最快速度就只有2.5馬赫,而「戰-11B」靠更大的推重比,能飛到2.5馬赫以上。

  此外就是,MG-31是重型截擊機,幾乎沒有格鬥空戰的能力。

  哪怕能夠掛載像R-60與R-73這類的格鬥飛彈,也只是在近距離上攔截轟炸機,而不是用來跟戰鬥機空戰。

  其實,沒有哪種截擊機是為空戰而生。

  所有的截擊機,採用的都是快進快出,以及高來高去的戰術,往往都是在數十千米之外發射飛彈,然後就轉向返航。因為近距離交戰的概率非常低,所以有一部分截擊機甚至取消了機關炮。

  這20多架MG-31在完成爬升前,與「戰-11B」機群的距離就縮短到200千米。

  大概擔心跟「戰-11B」遭遇,MG-31在100千米之外就發射了R-37遠程空空飛彈。

  要說的話,這種飛彈是MG-31最值得炫耀的東西。

  R-37的射程超過了100千米,而KK-12A只有80千米。

  在理論上,能夠與MG-31對射的,只有同樣裝備遠程空空飛彈的「戰-9」,以及紐蘭海軍的F-14。

  面對從100多千米之外發射飛彈,並且轉向撤離的MG-31,「戰-11B」的飛行員都恨得咬牙切齒。

  可惜的是,也只能望空興嘆。

  至於超遠程攔截的效果,基本上為零。

  R-37針對笨重的轟炸機,而不是敏捷的戰鬥機。

  雖然擁有超過100千米的射程,在理論上甚至能達到180千米,但是R-37的機動性能並不是很突出,其彈道末端的最大過載還不到20G,因此戰鬥機只需拉出高G機動,就能夠甩掉這種飛彈。

  這20多架MG-31發揮的價值,其實就是逼迫2個中隊的「戰-11B」分散規避。

  此外,以當時情況,這些MG-31很可能是去搜尋與攔截轟炸機,只是在升空之後沒能獲得地面指揮中心協助。

  道理也很簡單:西陸集團沒有在該方向上部署大型預警機。

  雖然防空雷達發現了「戰-11B」機群,也做出了準確的判斷,但是並沒有探測到當時還在墨海上空的「轟-9D」機群。因此就算推測出「戰-11B」是護航戰鬥機,也無法確定轟炸機的方位。

  最多只能認定轟炸機在護航戰鬥機的後方。

  MG-31的大功率火控雷達,對轟炸機這類大型目標的探測距離,在理論上就只有300千米。

  其實,這也是「戰-11B」機群飛到「指-8C」前方300多千米的關鍵所在。

  如果「戰-11B」的前出距離不夠,後面的「指-8C」就有可能被發現,並且遭到MG-31攻擊。

  以「戰-11B」的性能,未必追得上MG-31。

  不過,這恰好反映出西駱沙,或者說西陸集團在電子戰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指-8C」在護航戰鬥機的後面,還一直在用雷達搜尋四周,哪怕全程得到了電子偵察機的掩護,發出的電磁輻射也很明顯,肯定能夠在數百千米之外截獲,不存沒辦法探測到的問題。

  可惜的是,西駱沙空軍沒有安排MG-31前去攔截。

  顯然,絕不是西駱沙空軍不知道大型預警指揮機的軍事價值,畢竟西羅集團也有功能類似的空中指揮平台。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是沒法確定「指-8C」的具體位置。

  西駱沙空軍截獲了「指-8C」發出的電磁信號,也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只是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沒法確定信號源,也就是「指-8C」的具體方位,甚至測不準距離,才沒有安排截擊機去攔截。

  不要忘了,在預警機的旁邊,有一架專門執行干擾任務的電子偵察機。

  當然,出動6個小隊的24架截擊機,或許也與此有關。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搞不清楚「指-8C」到底在哪,所以才出動這麼多截擊機,用碰運氣的方式發起攻擊。

  其實,這也是西駱沙軍隊解決問題的一慣做法,簡單且粗暴。

  因為MG-31在100多千米外發射R-37飛彈之後就轉向撤退,而「戰-11B」機群要在第一時間規避射來的飛彈,等到「戰-11B」避開飛彈之後,MG-31已經撤走,所以雙方並沒有交火,或者說「戰-11B」沒有在這些威脅不大的截擊機的身上浪費寶貴的空空飛彈,保存了足夠的戰鬥力。

  緊接著殺到的,就是西駱沙空軍前線航空兵的MG-29。

  也是6個編隊,不過只有20架,其中2個編隊為2架。

  雙方打響了第一輪空戰。

  雖然沒有得到「指-8C」的直接支持,準確說是在跟MG-29遭遇之後,才收到預警機發來的消息,但是憑藉先進的火控雷達,「戰-11B」依然在空戰當中掌握了優勢,比如率先向敵機開火。

  這個時候,預警機靠後部署的問題顯現了出來。

  距離太遠,等「指-8C」探測到MG-29的時候,「戰-11B」的火控雷達已經發現了迎面飛來的敵機。

  第一輪戰鬥就是用中程空空飛彈對射。

  至於結果,沒什麼懸念。

  KK-12A是第四代中程空空飛彈,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而且在彈道中段,除了通常採用的慣性制導之外,還能由戰鬥機通過數據鏈控制,因此在朝視距外目標開火時有很高的命中率。

  MG-29使用的R-27,是第三代半主動雷達制導中程空空飛彈。

  結果就是,在第一輪交手中,有10多架MG-29被KK-12A擊落,而且剩下的也全都散開了。

  至於「戰-11B」,沒一架被R-27擊落,因為這些飛彈沒有能夠在戰鬥機的引導下進入到自導階段。

  其實,即便在格鬥階段,MG-29也沒有占到便宜。

  不是說MG-29的機動性不夠好,而是在遠程交戰的時候就已經被打散了,也由此喪失了主動權。

  打到這個時候,「戰-11B」才遭受了損失。

  按空軍的戰報,有5架「戰-11B」在格鬥空戰中被擊落,還都是MG-29發射的R-73格鬥飛彈取得的戰果。

  必須得說,這種飛彈確實很先進。

  R-73是全球第一種具備離軸發射能力的格鬥飛彈,西駱沙空軍一直宣稱,它是全球最好的格鬥飛彈。

  MG-29加R-73是當今最強大的格鬥組合。

  要說的話,也就是靠R-73,以及產生的宣傳效果,西駱沙才把電子設備根本算不上先進的MG-29賣給了十幾個國家。

  只是,這種先進的格鬥飛彈並沒有改變空戰的結果。

  MG-29機群被擊潰的時候,制空權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戰-11B」的手裡。

  雖然有5架「戰-11B」被擊落,而且剩下10來架的彈藥也所剩無幾,但是護航戰鬥機已經完成任務。

  在「戰-11B」與MG-29進行格鬥的時候,「轟-9D」機群到達投彈空域,20餘架轟炸機以此投下巡航飛彈。

  關鍵就是,這些轟炸機都是在克里米亞北面投射的巡航飛彈。

  當時,在護航戰鬥機在北面大約500千米之外,連「指-8C」都在北面200千米外,而且伴隨行動的電子偵察機對附近的防空雷達進行了壓制干擾,轟炸機在投射飛彈的時候,沒有進入防空系統的攔截區域。

  以當時的情況,西陸集團的防空雷達未必發現了這些轟炸機。

  因為離得較遠,所以有可能把轟炸機當成干擾信號,或者判定是跟隨預警機與電子偵察機一起活動的支援飛機。

  可見,敵人很可能並不知道,有數百枚巡航飛彈正飛往莫薩。

  戰鬥最後階段還發生了一件事情。

  在「戰-11B」轉向撤退之前,迢曼帝國的「狂風」ADV姍姍趕到,還追擊了撤退護航戰鬥機。

  因為飛彈已經所剩無幾,而且完成了護航任務,沒必要跟敵人拼消耗,所以在遭到攻擊之後,「戰-11B」全都加速擺脫了後方的敵機,也就是飛出了飛彈的射程,沒有與這些敵機交戰。

  要說的話,這算是一大遺憾。

  MG-29隻是前線戰鬥機,「狂風」ADV才是跟「戰-11B」處在同一個級別的重型制空戰鬥機。

  此外,迢曼帝國還一直宣稱「狂風」ADV是貨真價實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

  空口無憑,「狂風」ADV是否算第四代重型制空戰鬥機,跟同級別戰鬥機的交戰結果最有說服力。

  只是,這迫使護航戰鬥機在返航途中進行了第三次空中加油。

  回到闊海東岸的空軍基地時,返航的11架「戰-11B」飛行距離超過6500千米,創造了一項新的紀錄。

  別說是戰鬥機,即便是轟炸機也很少飛這麼遠。

  當然,這也充分證明了加油機的價值。

  如果沒有數量眾多的大型加油機,帝國空軍無論如何也無法讓戰鬥機飛這麼遠,並順利完成任務。

  按帝國空軍公布的消息,這次長途奔襲炸掉十幾個戰略目標,完全達成之前確定的戰役目的。

  關鍵還有,20架轟炸機全都安全返航。

  至於損失的5架護航戰鬥機,跟空戰戰果相比,根本就不算什麼。

  只是,李深智知道,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