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小說 >帝國爭霸 > 第597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

第597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白止戰不是政治家,不過全程參與戰略計劃的制訂工作,對帝國當局的規劃有非常深入與全面的了解。

  在根本上,帝國當局對待迢曼帝國的態度,一直是不溫不火。

  究其原因,就跟大戰之後的世界格局有關。

  像前面提到的,薛遠征往下,帝國高層早就認識到,絕對不能在擊敗了同盟集團的強敵之後,再出現一個新的對手。戰後的世界,只能夠容納一個超級強權,不然取得的勝利就將黯然失色。

  如果沒有能夠取勝,自然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只是,如果取得了全面勝利,那麼在戰後唯一能對帝國構成威脅,或者說有能力在全球範圍跟帝國競爭的,就只有迢曼帝國。

  也就是這一點,決定了帝國決策層對待迢曼帝國的態度。

  在合作的同時,得加強對迢曼帝國的限制,讓迢曼帝國的實力不至於強大到能夠成為超級強權的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其實是跟海軍有關的技術合作。

  在拖了2年多之後,帝國當局才做出讓步,答應通過技術援助的方式幫助迢曼帝國建造艦隊航母。

  以迢曼帝國的工業實力,肯定能建造航母。

  不要忘了,迢曼帝國的造船廠能夠建造5萬噸的戰列艦,那麼建造2萬噸級的艦隊航母肯定不在話下。

  之前一直不肯向迢曼帝國提供建造航母的相關技術,因為海軍具有擴張性。

  就算現在答應幫助迢曼帝國建造航母,那也是性能縮水的版本,比如沒有配備大功率液壓彈射器。

  此外,在以重型轟炸機為主的作戰飛機上,其實也一樣。

  迄今為止,帝國都沒向迢曼帝國提供建造重型轟炸機的相關技術,特別是製造大型結構件的工藝。

  這種直接用在工業生產中的技術,主要就用來製造轟炸機的機身承力結構。

  對迢曼帝國的限制,不止是在技術上。

  在資源上,也一樣。

  帝國派重兵攻占波沙灣,還通過控制基布要塞與亞歷山大港,掌握了海運航線,其實就是在最重要的資源上做文章。

  當然,這些還不是全部。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帝國始終沒有在巨大陸腹地戰場上發起決定性的進攻,至少沒有用上全部的力量,也與針對迢曼帝國的戰略有很大的關係。往根本上講,就是讓迢曼帝國無法在面向駱沙聯邦的戰爭中掌握主動權,無法在獲得優勢之後發動戰略進攻,獲得能取代波沙灣的石油產地。

  在西大陸東部,墨海西岸的羅馬尼亞就有一座大型油田。

  雖然羅馬尼亞油田的產量比不上跋窟,更比不上波沙灣,但是也不少,至少能讓迢曼帝國的戰爭機器正常運轉。

  也就是說,在拿下羅馬尼亞之後,迢曼帝國對進口石油的需求會降低許多。

  有了足夠多的石油,迢曼大軍或許就能夠在西大陸的東部戰場上發動進攻,也就有可能打下跋窟!

  其實,在開戰之後,準確說是在頂住了駱沙大軍的進攻之後,迢曼軍隊就在努力向羅馬尼亞挺進。先後發動的幾次反擊,都針對羅馬尼亞油田。只可惜,駱沙聯邦同樣把重點放在這邊。

  迄今為止,羅馬尼亞都還在駱沙軍隊控制之下,而迢曼陸軍還在幾百千米之外!

  此外,在西大陸東部戰場上,迢曼軍隊在總體上處於防禦的位置,哪怕發動了幾次反擊也沒改變總體態勢。

  也就是因為沒有掌握主動權,在反擊時投入的兵力不夠,才導致反擊行動無果而終。

  當然,這也跟多線作戰有很大的關係。

  用廉旭升的話來說,在遭到敵人圍攻的情況下,至少得在3條戰線上作戰,迢曼帝國能頂住,已經非常不錯了。

  至於跟布蘭王國的戰鬥,在本質上也一樣。

  由帝國提供的援助,最多只是幫助迢曼空軍頂住了戰略轟炸,並且通過反擊削弱了敵人的攻擊力。

  對布蘭王國的戰略轟炸,一直在進行,也始終因為投入不夠沒能取得實質戰果。

  可見,帝國當局一直在努力限制迢曼帝國在戰爭中發展壯大。

  那麼,還能讓迢曼帝國成為攻打紐蘭聯邦的主力嗎?

  這也是薛遠征推行的「全面勝利」戰略的最大問題。

  為了取得全面勝利,就必須提高迢曼帝國在協約集團的貢獻,也就不可避免的會讓迢曼帝國在大戰中發展壯大。

  要阻止迢曼帝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強權,對帝國在戰後的霸權地位構成挑戰,就必須限制迢曼帝國在協約集團內部的地位,甚至得設法削弱,也就很難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取得全面勝利。

  往嚴重說,這個矛盾根本沒辦法解決。

  道理也很簡單,帝國還沒強大到在遏制迢曼帝國的同時,調集足夠多的兵力與資源打敗紐蘭聯邦。

  按照戰前做的兵棋推演,如果是單挑紐蘭聯邦,迢曼帝國將成為頭號贏家。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這也是國內綏靖派反對薛遠征的頭號理由。

  在當前局勢下,帝國根本無法同時壓住迢曼帝國與紐蘭聯邦,也就必須得在這兩者之間做出取捨。

  顯然,綏靖派選擇的跟紐蘭聯邦妥協。

  按照綏靖派宣揚的理論,在打敗了布蘭王國與駱沙聯邦這些傳統列強之後,至少能跟新興的工業強國和平共處,而且重新分配利益的時候,幾個新興工業強國也更願意坐下來共同發展,而不是對抗到底。

  這裡的「新興工業強國」主要指的就是紐蘭聯邦與迢曼帝國。

  此外,還可以把狹夷皇國也算上。

  當然,綏靖派並沒提到,世界只有這麼大,別說是三個,哪怕是2個超級強權,都容納不下。

  哪怕雙方願意妥協,那也只是暫時的和平。

  正是如此,薛遠征堅決反對妥協,而且不願意跟綏靖派合作。

  只是,這並沒有解決最為根本的問題。

  不管薛遠征的個人意願,以帝國當前實力,不可能在擊敗紐蘭聯邦的同時,壓制住迢曼帝國,更別說在擊敗了紐蘭聯邦之後,還有足夠的實力稱霸全球,讓所有國家承認帝國是唯一的超級霸權。

  對此,白止戰有足夠清楚的認識。

  雖然薛遠征不願意向綏靖派妥協,一直努力朝著取得全面勝利的目標前進,但是最後恐怕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做為一個有魄力的統帥,薛遠征不會拿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帝國軍民的生命開玩笑。

  不過,在什麼時候妥協,那就是一門學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高深的藝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