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敵人的雷達
2023-11-07 22:18:24 作者: 閃爍
凌晨6點剛過。
那四艘紐蘭戰列艦竟然搶先開火,還是在二十千米之外!
瞭望員觀察到了紐蘭戰列艦主炮開火時發出的炮口閃光,雷達測出的距離,已經超過了二十千米。
可見,在開火之前的十幾分鐘內,四艘紐蘭戰列艦肯定向東偏轉航向,擴大了距離。
在發出警報的同時,艦長下達了戰鬥命令。
隨後,司令艦橋里的防破片裝甲落了下來,守在門口的禁衛士兵關上了厚達500毫米的艙門。
「龍興」號率先開始加速與轉向,後面的三艘戰列艦也同時開始轉向。
要說,意義不太大。
對方只是概率射擊,並沒有瞄準戰艦,也沒法瞄準。
此外,之前是巡航狀態,速度只有15節,龐大的戰列艦根本不可能像戰鬥機一樣輕易改變速度。哪怕所有鍋爐的氣壓都在最高區間,也需要幾分鐘時間才能把速度提高到20節以上。
關鍵,四艘紐蘭戰列艦是怎麼瞄準的!?
雖然雙方在此之前都在打照明彈,但是張國柱早已下達戰備命令,四艘戰列艦全都處於燈火管制狀態。
就算夜空晴朗,隔著二十多千米,也肯定看不清楚。
什麼吃胡蘿蔔與魚肝油能夠增強夜間視力,是情報機構搞的把戲,用來騙鬼的,根本沒有用。
張國柱想著這個問題的時候,敵艦打出的炮彈已經飛了過來。
從炮彈落下的聲響判斷,彈著點的偏差並不大。
隨後,瞭望員的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打來的十二枚炮彈沒有形成跨射,全都落到了「龍興」號的右側,也就是彈著點都偏遠,但是落點的偏差都不算大,其中一枚炮彈距離「龍興」號不超過500米,最遠的也就在2000米左右。
夜間炮戰,而且交戰距離超過了20千米,這個精度已經非常的高了。
瞭望員還報告,另外三艘戰列艦也遭到了炮擊,從炮彈落點來看,偏差都不是很大。
6點過5分的時候,敵艦打出第二輪齊射。
此時,「龍興」號的航速達到了20節,四艘戰列艦的間隔距離擴大到2000米以上。
敵艦第二輪齊射的撒布範圍,讓張國柱更加的震驚。
彈著點偏差進一步縮小,最近的一枚炮彈距離「龍興」號不到300米,而且落點在戰艦左舷。
也就是說,敵艦在兩次齊射之間調整了瞄準點,只是修正過頭了。
不出所料的話,在接下來的幾輪齊射中肯定會對「龍興」號形成跨射,從而進入到覆蓋炮擊階段。
其實,二號敵艦已經對跟在「龍興」號後面的「聖武」號形成了跨射。
這才兩次齊射。
如果只有一艘敵艦打出的炮彈足夠的準確,還可以說是運氣使然。
可是現在,四艘敵艦的炮擊準確性都不低。
要說這是用光學設備測量出的結果,那就是騙鬼!
打到現在,第42.1分隊的四艘戰列艦都還沒開火呢。
難道,紐蘭戰列艦上有炮瞄雷達!?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念頭,讓張國柱猛的哆嗦了幾下。
雖然「龍興」級還沒有配備炮瞄雷達,但是對於炮瞄雷達的強大性能,張國柱心裡是非常的有數。
不要忘了,在上次大戰期間,張國柱在「北河」號上當艦長。
在上半年,「北河」號與「南江」號借更換主炮炮管的機會,裝上跟「旭海」級一樣的炮瞄雷達,此後借海試的機會進行了測試,結果證明使用炮瞄雷達能夠在遠程炮戰中把主炮的準確率提高十倍以上。
關鍵還有,雷達不受交戰距離的影響,幾乎能在主炮的全射程內保持同樣的準確率。
準確的說,由雷達指揮炮擊,影響炮彈撒布範圍的首要因素不再是測量的誤差,而是艦炮自身的精度誤差。
當然,雷達的頭號價值,是能夠在夜間探測與鎖定目標。
要說的話,雷達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夜間炮戰的戰術,讓針對夜戰搞的特殊訓練變得毫無意義。
震驚之餘,張國柱沒忘記做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讓通信參謀去拍發電報。
雖然只是他的猜測,但是有理由相信,那四艘紐蘭戰列艦肯定有雷達,還是性能先進的炮瞄雷達。
那麼,別的紐蘭戰艦呢?
既然有了炮瞄雷達,還會缺少對空搜索雷達嗎?
「龍江」號發出電報的時間是6點15分。
當時,對面的四艘紐蘭戰艦已經打出了第三輪齊射,正在為第四輪齊射做準備。
四艘「龍江」級在6點10分的前後,陸續進行了一次以校炮為目的的半齊射,在為第一次全齊射做準備。
在第42.1分隊東南大概100千米外,第43.1分隊的四艘快速戰列艦正以28節的速度向東疾馳。
為首的正是「旭海」號。
指揮第43.1分隊的就是李傑,只不過,他不是第43特混艦隊司令官,第43特混艦隊也沒有司令官。
四支特混艦隊當中,第43特混艦隊的情況最特殊。
第43特混艦隊本身就是臨時組建的,除了「旭海」號與「炎海」號,其他的戰艦原本都不屬於第四艦隊,而是從第二艦隊抽調來的,只是因為集結地點是在那球港,所以編在了第四艦隊名下。
此外,第43特混艦隊的規模也最小。
除了第43.1分隊的四艘快速戰列艦之外,只有第43.2分隊的四艘輕巡洋艦,跟第43.3分隊的四艘驅逐艦。
沒有編入重巡洋艦,那是沒有重巡洋艦可用了!
戰前,帝國海軍總共只有十六艘重巡洋艦,在上次大戰結束之後建造的四艘「昆州」級已經落後,因為艦體壽命快耗盡,所以留在後方充當訓練艦使用。另外十二艘當中,有四艘在第41特混艦隊,四艘在第42特混艦隊,另外四艘被派往炎海,盯防紐蘭海軍南珠國分艦隊的兩艘重巡洋艦。
對第43特混艦隊來說,有沒有重巡洋艦,問題都不大。
在傳統的艦隊決戰當中,重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掩護主力艦,阻擊敵人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避免主力艦遭到魚雷攻擊。只是以快速戰列艦為主力的艦隊決戰中,速度就是最好的防護。
在戰前進行的演習早已恆明,快速戰列艦能夠憑藉航速應付敵方驅逐艦的攻擊。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全都加強了防空火力,而最顯著的標誌就是用大口徑高射炮取代了副炮。
帝國海軍的130毫米高射炮,對付中小型戰艦,絕對是非常給力。
別看130毫米炮彈的威力比不上150毫米炮彈,可是射速的優勢,足夠彌補炮彈威力的不足。
正是如此,快速戰列艦往往不需要巡洋艦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