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回到民國當大帥 > 第415章 沙俄遺產(三)

第415章 沙俄遺產(三)

2023-11-09 22:27:36 作者: 張濤1985
  靠英國人辦海軍,王振宇心裡不由自主的搖了搖頭,歷史無情的證明,在海軍的問題上,德國佬和美國人絕對比英國人要可靠的多。

  楊永泰在國際戰略上的眼光要比楊度這個帝王心術專家要強許多,他的發言就很有建設性:「大帥,卑職以為您的這個計劃要分兩點入手,第一是從沙俄的內戰中獲利,這需要我們加大對邊疆的建設投入;第二是通過擊敗日本獲取全國的統一,這需要我們擁有足夠實現這個目標的軍事力量。而要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錢,也就是說真正的關鍵還在於我們要抓緊時間,在民國七年和八年這兩年的時間裡完成政治和經濟改革,為軍事鬥爭和外交鬥爭奠定一個基礎。至於具體的辦法,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方面我們要繼續麻痹英法,讓他們不要去支持日本;另一方面我們要在新鄉村建設上下功夫,通過財政的轉移支付這個經濟基礎,實現農村社會結構的改良,同時要借這個機會把縣級基層民主政權建設起來。。。我個人認為過去那種派工作隊領導改革的辦法未必有效,通過教育去引導又不見工,所以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從經濟上去誘導他們,通過吸引勞動力進入城市等一系列辦法最終完成農村改革,推動整個社會進步。此外工業化的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強,雖然我不懂軍事,但是向歐洲看齊肯定就能打敗日本,這一點我堅信無比。。。」

  就在王振宇這邊在探討如何更好的繼承沙俄遺產的時候,在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到了尾聲。可以確定的是,因為蝴蝶效應的關係,即使不爆發大規模流感,這場戰爭也快要結束了。由於中國和美國的遠征軍超乎尋常的表現,原本一直壓著英法在打的德**隊終於支撐不住了,在1917年全年的戰爭中,整個同盟國的軍隊損失超過了一百六十萬,其中德**隊達到了70多萬。戰線更是進入到了德國魯爾工業區和巴伐利亞州附近,這對德國的打擊是巨大的,更為嚴重的是德國的皇太子也成為了協約**隊的俘虜,這在士氣上確實是實現了此消彼長。

  而在1918年新春過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發現自己居然已經無力發起新的反擊了。而協約國制定了一個240萬人的全線攻擊計劃,戰爭已經到了馬上要結束的地步了。這時不同的想法開始出現了,英國人想著是如何儘快恢復世界的秩序,修補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法國人想著的是如何在柏林進行閱兵式慶祝第三共和國的巨大勝利,美國人想的是在和英法這個勝利者站在一邊之後,如何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取得自己應有的地位。。。總之各有各的想法。

  實際上在1917年大慘敗之後的1917年11月底,德國威廉二世就已經在謀求和平了,他任命巴登親王為新的帝國首相,並通過美國和協約國方面展開和平談判,只是因為協約國方面要價太高,威廉二世遲遲無法下定停戰的決心。

  到了1918年的2月14日,威廉二世已經失去了改變一切的可能,德國基爾水兵起義爆發,和歷史上相比,足足提前了八個月。不過和歷史上這些水兵拒絕把軍艦開出去和英國人決戰不同,這一次他們是拒絕被改編成陸軍去送死,威廉二世為了地域協約國的二百四十萬的最後鐵錘四處搜刮兵力,最終引發了革命。

  對於德國海軍在一戰中的表現,後世歷史學家概括的很徹底,那就是在浪費了大筆經費之後於1916年出擊了一次,結果讓德國失去了控海權,緊接著就是在港口裡曬太陽一直到發動起義徹底擊敗德國,泥媽,你確定這幫孫子是德國的海軍嗎?怎麼看都像中國男子足球隊應有的表現,呸,對不起,他們代表不了中國,充其量是中國非球迷足協男子足球隊。

  德國革命的形勢比預想的要發展的快的多,2月14日當天,起義的水兵和工人解除了反動軍官的武裝,占領了火車站等重要據點。奉命前來鎮壓的士兵也轉到了起義者一邊。到14日晚,整個基爾已經掌握在新成立的蘇維埃手中。基爾起義震動了統治當局。馬克斯、謝德曼等人簽署呼籲書,要求水兵不要開始內戰。同時,派遣國會議員、社會民主黨人諾斯克去基爾恢復秩序。諾斯克後來承認,他去基爾是想利用他同海軍的關係平息事件。但是,他「遇到的已不是罷工者,而是3萬名叛亂者」。諾斯克見阻止起義已不可能,就轉而答應水兵提出的一部分要求,許諾改善供應,從而取得水兵信任,被選為基爾水兵蘇維埃主席。基爾起義成為德國革命的開始。起義浪潮從北向南迅速擴展。漢堡、萊比錫、慕尼黑等城市相繼取得革命勝利。各個邦的君主諸侯都被趕下寶座。到2月18日,大城市中只剩下柏林仍在反動政府手中。

  巴登親王面對亂局果斷任命艾伯特為德國政府總理。而艾伯特也立刻提出德皇退位,結束戰爭迎回皇太子繼位,並更改國體為君主立憲制。但是這遭到了李卜克內西為首的斯巴達克團的反對,事實上忍耐力極強的德國人對於容克貴族的統治已經到了極端厭惡的地步了。在革命形勢蓬勃發展的情況下,獨立社會民主黨中央理事會於2月18日決定第二天舉行武裝起義。19日早晨,起義的號召書散發到各個工廠。幾十萬工人打著紅旗湧向柏林市中心。李卜克內西率領人們奪取皇宮。威廉?皮克帶人攻打市政大樓。獨立社會民主黨人埃喜荷恩帶人占領警察局。起義者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到中午就控制了整個柏林。

  德國柏林街頭,到處都是亂鬨鬨的,馬路上不時有載滿了起義士兵的汽車通過,只是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抓誰!一個看起來只有二十歲的年輕東方面孔自覺不自覺的攏了攏自己的風衣領子,然後快步穿過大街回到自己的住處。

  這個年輕人叫俞大維, 1897年出生,湖南長沙人,在湖南長大,父系祖籍浙江人,母親是曾國藩的孫女。這是一個典型的官宦子弟,目前的身份是德國柏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學習的是化學和軍工。自中國對德國宣戰以後,中國人在德國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不過好在威廉二世和後世的大魔王希特勒不一樣,他並沒有下令虐待和驅逐中國人,畢竟他最大的敵人嚴格意義上還是他表哥了,所以一戰時期的德國基本上還是恪守了貴族戰爭的傳統。

  俞大維在德國已經四年了,馬上就要畢業回國了,不過他所在的留學生社團青年團海外學生部卻交給他一項秘密任務,全程陪同和接待國民政府駐歐洲外交辦事處副主任王寵惠。

  這裡說一句題外話,籍貫湖南長沙的俞大維是歐戰爆發前湘桂地方政府和國社黨資助的最後一批赴德留學生的一員,並在那個時候就光榮的加入了國社黨青年團。

  而巧合的是,他這次要接待的王寵惠是他在國內時的老師,相信這一次的任務應該很好完成。

  王寵惠(1881年—1958年)字亮疇。廣東東莞人。民國時期著名法學家、政治家、外交家。作為法學家,著有《憲法評議》、《憲法危言》、《比較憲法》等。他是第一個將《德國民法典》翻譯成英文的人,其譯本一直到 世紀70年代都被公認為最好的英譯本,在很多美國大學被當作教科書。作為政治家,在1949年之前在中國政壇上,無論誰主政,他一直官居高位。是國民政府學者型官僚的代表。精通日語、德語、英語,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等職。

  歷史上的王寵惠應該是在北洋政府任職,為此在後期的仕途中多次被人嘲諷,不過現在有了王振宇這隻大蝴蝶就不存在這個污點了。王寵惠一直在國民政府任職,原本計劃要提任一省省長的,結果因為刺殺事件擱淺了,接著處於王振宇對其的考驗,他被派到歐洲給顧維鈞擔任副手。德國革命一爆發,他就被顧維鈞派來潛入柏林和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建立聯繫,摸清情況。

  「大維啊,老師這次來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搞清有關德國國內的情況,還有包括一些關鍵技術,設備的數據。這些東西對我們外交官來說是兩眼一抹黑,所以需要你們做一個前期的摸底,隨後等國內的專家就位,咱們國家就要從這次戰爭中獲取紅利推動崛起了。」王寵惠開門見山的對俞大維說道。

  俞大維感覺到了一絲壓力和興奮,現在傻子都知道這場戰爭德國佬鐵定是要輸了,而如果中國能從德國獲得急需的設備和技術,那麼對於自身的發展絕對是不無裨益的,而現在這麼重要的事情自己居然有機會參與,想想都是一種光榮。年輕的俞大維努力的朝自己的老師點點頭,然後就開始談自己掌握的情況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