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203紡織廠
2023-11-07 12:14:07 作者: 龍靈騎士
大明帝國究竟有多麼廣大呢?廣大到遼東戰爭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大多數大明帝國腹地的百姓們大多數甚至感覺不到戰爭的氛圍。他們聽不到前線那震天的炮聲,也感受不到戰壕里的陰冷,唯一能讓這些後方的平民百姓們知道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東西,是工廠里加班加點的生產著各種前線需要的東西。
古代的戰爭,現代的戰爭,打的無非都是後勤保障而已,不管是野蠻的遊牧部落文明依靠劫掠,還是農耕城市文明依靠生產,所有的戰爭都需要物資,只是或多或少,或者說物資來源渠道不同而已。
在遙遠的從前,戰爭對己方造成的摧殘和對敵方的打擊幾乎是一樣沉重的。農業生產因為徵兵荒廢,大量的勞動力被迫從生產環節向運輸環節集中,還沒有開戰人口物資就開始消耗,耗費的錢糧足以讓任何統治者對戰爭失去興趣。
而現代化戰爭,同樣是一個耗費物資的昂貴的遊戲。沒有人能想到一場戰爭中,物資的生產有多麼的包羅萬象,大量的軍隊每天消耗的東西,究竟有多麼的巨大和無窮無盡。
要知道大明帝國因為幅員遼闊的領土和保護國,軍隊一直保持在一個龐大的水平線上,每一個主要方向上,都時刻維持著數十萬的大軍。遼東戰爭打響之後,大明帝國從全國各地開始戰爭動員,100萬大軍的動員總量一直到現在依舊沒有全部抵達前線。
這些部隊需要超過120萬套各種各樣的軍服,至少300萬雙襪子,還有超過40萬頂帳篷加上相應的被子,算上戰馬配套的馬具以及這些部隊的旗幟……不算武器,僅僅是他們身上的服裝大類就足夠幾家被服企業頭疼數個月時間了。
雖然大明帝國的軍需物資庫存非常充裕,可依舊需要補充這些庫存,生產依舊還是要繼續,甚至片刻都不能耽擱。加上大明帝國開始在內部更換新的軍服(由新軍開始推廣),整個生產工作非但沒有減少,還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我說麗娟,你家男人有消息傳回來沒?」一排巨大的紡織機器前面,旋轉的紗錠因為數量太多,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在這些從工業革命時期就開始不斷改良的紡紗機前面,幾名負責看管這些機器的婦女正在一邊照看著機器,一邊大聲的聊天。
當年這種萬惡的機器出現之後,讓江南地區的紡織業徹底崩潰。無數失業的婦女遭受了難以訴說的劫難。最終工業的力量敲碎了自給自足的個人手工作坊,大明帝國開始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距離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現在大明帝國的女人地位已經略有提升,至少因為家庭需要不得不出門工作,讓她們成了有固定收入來源的群體。經濟地位的提升帶來了家庭地位的提升,也從另一方面摧毀著傳統的封建禮教根基。
天啟皇帝當年不敢觸碰的腐儒與封建根基,在他死之後苟延殘喘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終於因為資本集團對勞動力的渴求與新興資本主義對封建舊勢力的反擊,走向了徹底的崩潰。
「哪有那麼快的,聽家裡長輩們說,上一次戰爭的時候,一年能有機會送來一封家書,就算是快的了。」那名被同事叫做麗娟的婦女一邊忙碌,一邊回答道。她說話的時候手上的動作依舊飛快,很快就調整了一下機器,讓上面那些不停旋轉的紗錠繼續保持著一個固定的旋轉頻率。
在戰爭時期,從前線運送回後方的東西都是需要嚴格檢查的,所有的書信按照相關的規定都不能封口,必須按照統一的格式用標準用語書寫。內容也無非是一些官方說法,只能夾雜幾句對家裡人的問候,算是特色部分,用來發泄士兵對家鄉的想念。
即便是這樣,每一封家書都會被專人檢查,在運輸的各個環節之中,有一個人數過千的龐大婦女機構,叫做「戰時信函規範檢查局」的,會專門負責檢查每一封家書,確保其不會記錄不該記錄的內容,或者傳遞不該傳遞的負面情緒。
至少在戰爭時期,輿論這東西是政府完全把控著的,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例外。而同樣在戰爭時期,個人隱私還有所謂的自由言論都只是一個笑話,即便是最愚蠢的人都不會相信,戰爭時期會有什麼東西比確保勝利更重要。
「這******也下來了快兩個月了吧?聽說城外的兵營里駐紮的部隊,都已經開拔了快一個月的時間了。」那名婦女同樣在紗錠之間上下其手,卻不見她的手會撞上任何旋轉跳動的機械部件。一邊檢查操控著面前的紡紗機,她一邊說話的速度卻也絲毫不慢。
「走了有三十二天了。自從我們家那口子他們部隊開拔,我哪天晚上不得數一遍日子?還是你們家男人有能耐,能有個工匠證,會車床,二級******不用服役。」麗娟一頭長髮盤在頭後,用白色的帽子遮蓋起來。這是紡織廠的硬性規定,避免工人頭髮捲入機器引發事故。
最開始的時候,進入紡織廠從事生產工作的婦女,是被要求一律削短頭髮的。隨著工廠逐漸增多,私人企業的要求逐漸放寬,然後事故頻發再一次引起重視,才最終形成了現在的這一套紡紗工業從業標準。
「禁止喧譁!你們手裡的這批產品,可是要送到江南織造總廠,作為軍需物資分配給各個軍需被服廠的!注意質量,不要交頭接耳!」一名車間裡負責生產秩序的監督組長背著手從麗娟等婦女身後走過,大聲的制止了這些紡紗女工們的交談。
像這樣的組長一般都是紡紗女工中間提拔上去的,年歲大多數都是做不得紡紗生產工作的老婦人,她們算是幹了一輩子的紡紗工人,同樣也是工廠監督新工人的管理幹部。這是企業循環利用的規章制度,資本在劃歸給民間之後,立刻就褪去了呆板的表皮,開始了靈活而且高效的進化之路。
這名組長經過的時候,所有的女工們都下意識的閉起了嘴巴,原本轟鳴著的機械似乎聲音更加巨大起來,單調頻繁的重複著那種規律的咔嚓咔嚓響動。一排機械的後面,是同樣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紡紗機械,這些機械也在不停的轉動,為了確保前線的勝利全速的生產著。
滿意的點了點頭,似乎是對自己權威的一種享受。這名已經年過六十的,模樣有些類似戲劇里嬤嬤那樣的老婦人點了點頭,繼續背著手巡視向另一邊的通道去了。她的身後,紡織女工們一本正經的工作,似乎剛才的交談根本沒有發生過一樣。
等到那巡視的組長走遠了,剛才的那種閒聊繼續起來,麗娟看了看自己通道的盡頭,發現那名組長已經拐彎消失不見,才又偏過頭來,對自己的好友說道:「三十二天啦,你說說,都走了三十二天啦,他會不會餓瘦了些?也不知道前線苦不苦,吃的夠不夠……」
聽麗娟說話的婦人撇了撇嘴,打斷了麗娟的嘮叨,開口勸說道:「我家男人說了,這才三十二天的時間,你家男人估計也才被調運到京畿附近,連真正的前線還沒見到呢。你要惦記,也要再等些天才對嘛。」
「你男人懂得真多,你回頭幫我問問,這要是我家那口子上了前線,危險不危險?是不是很快就能回來?」麗娟滿心都是自己家男人上了前線的事情,一邊說一邊就紅了眼圈。畢竟古來征戰幾人還這句詩太過有名,普及了義務教育的大明帝國知道的人可不少。
旁邊的那個紡紗女工一臉的自豪,他的男人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人。大明帝國有規定,在工廠操作工具機的技術工人,二級******是不用到徵兵處報備的,這些工人是大明帝國最寶貴的戰略資源,其重要程度甚至比起精銳部隊來還要更甚一些。
所以說,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里,真正有技術的人都要比其他人過的好上一些,這也可以說是上天對刻苦鑽研推動人類發展的最直接的工作者們的一絲垂憐吧。而那些服務行業還有一些次要部門的預備役人員,則都必須要在國家二級******下達之後,向自己所在地附近的徵兵處報備,然後被動員成士兵,走上前線。
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全國上下有超過100萬這樣的士兵被武裝了起來,他們進入所在地附近的兵營里訓練了3周之後,開始集結起來向前線行軍,一邊行進一邊繼續訓練,第6周結束之後,靠攏到行軍路線上最靠近的火車站,等待火車將他們運送到前線去,到那裡去為自己的國家戰鬥,一直到國家勝利或者自己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