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滲透
2023-11-07 16:49:11 作者: 遠徵士兵
「騰」的一聲,一發照明彈打上了空中照亮了眼前的一切,果然就見十幾輛T34坦克正在一隊蘇軍的掩護下朝蘇軍方向前進。
「該死!」烏達文科緊張的說道:「他們正朝我們的雷區前進!」
「古里茲科夫!」下一秒烏達文科就下令道:「帶幾個人上去,把它們引向通道!」
「是,烏達文科同志!」古里茲科夫應聲,一揮手就帶著幾名士兵貓著腰沖了上去。
幸運的是這支前來增援的部隊坦克並不多,只有十二輛,同時讓烏達文科有些意外的是……他們互相間的協同非常順暢,幾乎就在古里茲科夫為他們指揮出通道位置的時候,就不約而同的往通道匯集。
這在坦克兵中可不常見,烏達文科知道蘇軍的坦克通訊落後,要做到這樣必須得心有靈犀。
不過這似乎沒什麼奇怪的,因為只有這樣的精銳部隊才有可能突破德國人的防線衝到這裡。
又是一發照明彈打出去,烏達文科是想看清在其後追殺這支增援部隊的敵人並為其提供火力掩護。
這時就有幾個從援軍方向來的「蘇軍士兵」跳進了戰壕,用俄語叫道:「該死,別再打照明彈了,那會讓我們的坦克成為敵人的目標!」
烏達文科一聽,覺得這話也對,於是趕忙下令停止打照明彈。
「同志!」烏達文科激動的問著那幾個士兵:「你們是哪個部份的?」
「我們是坦克第7軍第3旅的!」士兵回答:「羅特米斯特羅夫同志命令我們來增援,我們付出了極大的傷亡才衝到這*******號名稱都對,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烏達文科也聽說過,於是僅有的一點疑慮也煙消雲散了。
這隊「蘇聯援軍」其實是德軍組建的一個混合團。
這個混合團的基礎當然就是訓練有素的第一步兵團,編入從第五裝甲團里精選出來的一個幾十名坦克乘員,開著的是國營農場那一仗從蘇聯人手裡繳獲的T34坦克,另外再加上一個連的布蘭登堡部隊及兩個工兵連。
前者的用處就不用多說了,用來與蘇聯人交談並迷惑他們,後者則是用來爆破及埋設地雷的。
另外第21裝甲師還與他們演了一場戲,也就是蘇軍士兵所看到的……蘇軍突破德軍防線,德軍在後頭追殺。
為了能把這場戲演得更逼真些,他們甚至還進行了幾次排練。
「歡迎你們,同志!」
「史達林萬歲!」
「誓死保衛史達林格勒!」
……
秦川等人就是在蘇軍士兵的歡呼聲排著隊走進了史達林格勒工業區。
史達林格勒。
秦川在踏進這座城市時心下不由一陣感慨,歷史上這座城市即將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絞肉機,被派進這座城市裡的士兵平均壽命只有三天……成批成批的人湧進來又成批成批的成為屍體,敵我雙方都殺紅了眼,他們所知道的就只有兩件事:活著,殺死敵人。
而現在,自己卻如此輕鬆的走進這座城市,甚至深入它的腹地。
看了看周圍對他們歡呼揮手的軍民們,秦川和德軍士兵們也帶著燦爛的微笑挺著胸膛朝他們揮手。
蘇聯人想要識破這支隊伍是不是真的其實很容易,只需要把這情況上報給指揮部,指揮部發個電報給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電話線全被德軍切斷只能發電報),一驗證很快就知道蘇軍有沒有部隊突破德軍防線抵達史達林格勒了。
但這說簡單也不簡單,原因一方面是蘇軍電台很少,整個史達林格勒能用的電台只有兩部……第62集團軍一部,第64集團軍一部。
另一方面,則是坦克第7軍第3旅的確在朝北部防線進攻,黑暗中誰又知道是不是真有一支部隊碰巧殺進了史達林格勒。
所以,秦川並不擔心這一點,等他們調查完了,只怕第一步兵團也已經完成任務了。
但事實卻並沒有這麼順利。
正在第一步兵團沿著街道一路往「紅色街壘」火炮廠前進的時候,一輛美制吉普車就開到隊伍前頭攔住了去路。
吉普車上跳下了一名大尉,衝著隊伍喊道:「你們的指揮官是誰?」
一名「蘇聯少校」迎了上去,用熟練的俄語回答道:「我們的指揮官是戈羅涅夫上校,他應該在隊伍的後頭!」
「你們現在歸第62集團軍指揮了!」大尉說道:「洛帕京同志命令你們在矽酸鹽新村駐紮並等候命令!」
「好的,大尉同志!」少校應了聲然後望了望同樣是少校軍銜的秦川。
秦川花了一點時間回憶了下來此之前記下的地圖,知道這個矽酸鹽新村的方向偏離了第一目標也就是「紅色街壘」火炮廠的方向。
不僅如此,秦川還知道所謂「某某新村」原本是密集的工人宿舍區,但是在現在這種非常時刻……職工宿舍早已不是職工宿舍了,它們已經堆上了沙袋改裝成了一個個碉堡,職工也分發到了步槍和手榴彈被武裝起來。
如果第一步兵團進入這個所謂的「矽酸鹽新村」的話,只怕就會深陷泥潭很難再從裡頭出來了。
於是秦川給身邊的幾名士兵打了個眼色,幾個人就迎上了那名大尉和吉普上的司機。
看看四下沒有多少人注意,突然就捂住他們的嘴巴然後一把軍刺就扎進了他們的胸膛,最後再將屍體搬到吉普車用帆布蓋上,一名德軍士兵跳上吉普車將其發動了跟在隊伍中繼續前進……這麼做並不是要繳獲這輛吉普車,而是擔心將吉普車留在原地會讓其它人發現其中的屍體。
所有的動作都在一分鐘內完成,那幾名士兵是布蘭登堡分隊的人,從他們的手法就看出經過專業訓練,就連地上的鮮血也都被他們用泥土履蓋上,可以說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但正所謂百密一疏,他們沒有發現旁邊樓房的天台上有一名瞻仰「援軍」風采的百姓正吃驚的看著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