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明末行 > 第676章 最後的美夢

第676章 最後的美夢

2023-11-06 18:59:16 作者: 紅色可樂
  楊嗣昌思量了許久說道:「臣想此事關乎國家的安危,況且闖王勢大,與其硬拼實在不明智,不如派遣忠盪之臣,前去闖王營中,穩住闖王,諭明朝廷願撫之誠意。」

  崇禎點點頭,這楊嗣昌果然是有君臣之心的。在這個關鍵時刻,還願意幫扶自己。

  「派遣誰好一些。」

  「順天府尹吳牲吳大人。」

  楊嗣昌又不是什麼好鳥,去和談那麼危險的時候,這個時候犯不著為了崇禎得罪其他的大人,恰巧吳牲是李棟的人。闖王和李棟有仇怨,派吳牲去了闖王大營,保不齊他的命就丟了。

  「不會走漏消息吧。」崇禎猶豫說道。

  「楊嗣昌不知忠義,暗中臣服西北王李棟,他此次前去如果成功也就罷了,如果失敗了,就直接斬了他的人頭,以正國本。」

  「什麼,他投了李棟。」崇禎有些吃驚,同時也有些生氣。但是卻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自己已經是漏水的船隻,別人背著自己留退路,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種事情陛下自然不知道,但是如果不是李棟收服了他,又怎麼會讓他回京中為官,而且此人在暗中屢次為西北商人牟利,就算是沒有背叛陛下,但是反骨已經長出來了。」

  崇禎說道:「我不管他如何,但求能夠說服闖王,別打過來為好。」

  「臣一定向他表明聖意。」

  「都察院的督查御史向朕奏鳴,京師中有人傳言什麼十八子,弄的滿城皆知,仿佛李自成真的是真命天子一般,這種留言為什麼沒有禁止。」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如果一味的禁止,反而會讓百姓產生逆反心理。」

  「雖然我們不能擋住百姓的口,但是我們可以借鑑西北模式,讓我們的官員,宣傳王道,朕是真心愛護百姓,朕就不信百姓們心裡沒有朕,若是真有危亡,京師的百姓定然是願意幫扶朕的。」

  「陛下聖明。」

  崇禎嘆息一聲說道:「如今闖賊已經兵臨城下,城中流言四起,看來我們要採取一些行動,才能佩服招撫之事。」他忽然看了楊嗣昌一眼,輕聲問道:「這招撫之事交由盧象升來做如何?如果真的要招撫闖王大軍,起碼要真刀實槍的大戰一場,讓他們見識到我們大明天軍的兵威,他們才會心甘情願的臣服。」

  楊嗣昌心裡暗暗搖頭,都什麼時候,你還有這種心思。

  「臣下尚未見到盧大人,也不知道天雄軍現在軍威幾何。陛下如果想讓盧大人招撫流賊,不如等他進京面聖,與他詳談。不過陛下如果真的想一絕後患,還是應該召西北王李棟勤王救駕。」

  崇禎點點頭。他也感覺到在文官集團不作為情況下,闖王給他帶來的沉重的壓力。並且擔心連楊嗣昌都在這個時候,一點也不配合自己。

  於是崇禎說道:「朕起初是不想徵召西北王的,畢竟西北剛剛經歷戰亂,他們的士兵很疲憊,而且糧餉也不是很多了。只不過闖王發展的太快了,憑藉京師的力量很難抗衡闖王,如果李棟願意勤王救駕,兩湖朕是可以讓他多治理幾年的。李棟的能力不錯,幫朕分擔些職責也不是不可以的。」

  楊嗣昌稱讚說道:「陛下深謀遠慮,自然不是微臣可以輕言的,不過此事如果成功,定然保佑大明江山穩固,等到陛下行政貫徹下去,今日之賊,皆是陛下瓮中之鱉。皆是,堯舜禹湯的功績,未必可以與陛下比肩。」

  「哈哈哈,但願如此吧。坐視藩鎮崛起,卻無能為力,我算什麼賢君。」

  「昔日陛下封賞西北王為都指揮使,反對者何嘗不多,但是護國公卻為國家剷除了多少敵人。昔日,大宋澶淵之盟,反對者何嘗不多,但是事成之後,大宋迎來幾十年的和平,大明穩固,國泰民安。陛下又何必為此事而憂慮。」

  「愛卿所言甚是。」

  楊嗣昌這個人不僅僅有些本事,而且確實能言,本來心情極其糟糕的崇禎,被他一通勸告之後,心情變得平緩了不少。

  只是崇禎並不是很清楚,當日大宋澶淵之盟,那不是大宋不能打,而是不願意打。今日李棟,也不是當年的李棟。他的大勢已成,手下文臣武將無數,讓他臣服談何容易。

  「如果能夠穩住闖賊,調左良玉、秦良玉、盧象升、吳三桂合力追繳闖賊,可否能夠一鼓蕩平。」

  「根據兵部奏報,闖王和李自成糾結各路的流寇,有的被擊潰,有的被殲滅,但是卻總是能夠死灰復燃。目前京師只是他們的一部分兵力,他們其他的兵力阻擋了左良玉和秦良玉兩位將軍的隊伍。不過只要能夠暫時穩住闖王,等到我們各路大軍來援,四面圍堵,想要殲滅闖王也不是不可能。」

  皇上蒼白的臉孔上閃出一絲笑容,隨即稍微提高聲音說:

  「先生費心了。」

  楊嗣昌趕忙跪下叩頭謝恩,然後起身。同時進來兩個宦官,手裡抱著些絲綢茶葉,珍珠珊瑚。全都是御用之物。

  依照崇禎往日的性子,這些東西萬萬是不可能給外人的,但是女人在心中一再勸諫自己,作為帝王要賞罰有度,不能因為自己捨不得,而慢待了自己的臣工。在西北,很多將軍的將軍府,比李棟的王爺府都要豪華。

  看到崇禎給自己累累賞賜,楊嗣昌心中感慨萬分,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崇禎雖然因為改革,跟文臣集團站在不同的陣線上。

  但是從君臣的角度來講,崇禎對於自己是百分百的信任,對待自己的恩情,比起其他的大臣來說,要好一萬倍。

  楊嗣昌躬身說道:「陛下洪福齊天,此次有列祖列祖保佑,大明國運庇護,將士們用命殺敵。臣以為就算是在艱難的困難,陛下都能度過的。」

  「朕的困難,也只有你明白。楊卿,朕的心意,也不在多說。」說道這裡,崇禎又停頓了一會,「這流賊之中冒出來的,如今只有兩個,如果等到張獻忠在出來的時候,就真的是大麻煩了。」

  楊嗣昌說道:「張獻忠無膽鼠輩,根本算不得朝廷的大患。李自成和闖王在軍中頗有威望,才是國家的心腹大患。」

  崇禎搖搖頭說道:「張獻忠的狡詐,愛卿你並不知道,根據西北五省參謀部的分析,張獻忠和趙信哲兩個人被並列為流賊中最為難以對抗的對手。尤其是張獻忠,就連西北參謀部都分析不出他們的動向。」

  楊嗣昌思慮了許久才說道:「陛下所說的極是。張獻忠手下的部隊明明非常強悍,卻隱藏起來,準備左手漁翁之利,可見此人卑鄙無恥。」

  「此次事變,遼東可有動向,如果多爾袞再次跨越長城,來京師作亂,那麼……」

  楊嗣昌早就料到崇禎會問他這個問題,心中早就有了準備。他對於多爾袞的野心早就了如指掌,不像是朝中的大臣們那麼無知,認為多爾袞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尤其是多爾袞大力發展火器部隊,進度比京師都要快捷很多。

  「陛下勿用擔心遼東的事態。」楊嗣昌回答說:「西北王在李棟駐紮一支保衛科爾沁的騎兵部隊,是由曹變蛟將軍訓練出來的威武之師,戰鬥力極其強悍,上一次多爾袞雖然有意南下,但是遭受到了高飛將軍的襲擊,損失慘重。所以多爾袞雖然有心在這個時候興風作亂,一是他的實力不夠,而是要防備科爾沁草原對他們的襲擊。」

  「朕心甚慰。」

  「如此看來,今日多爾袞雖然有心與我們為難,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一次沒有了多爾袞與闖賊遙相呼應,那麼咱們可以專心對付闖賊,如果西北王能夠出兵,跟咱們夾擊闖賊,那麼勝利也許就在咱們眼前。」

  崇禎滿意點點頭,但是又有些不放心,緊緊的皺著眉頭說道:「就怕張獻忠不知道突然在哪裡冒出來,坐收漁翁之利,壞了我的大事。」

  楊嗣昌回答說道:「張獻忠之所以能夠有所作為,是因為他手下有一員大將李定國,李定國此人熟諳兵法,善於練兵。但是我聽聞,李定國此時在李自成手下做事,並不在張獻忠營中,沒有了李定國的張獻忠,就像是沒有了牙齒的猛虎,難以有什麼作為。而有了李定國的李自成,卻因為李定國的緣故,導致內部並不是穩固。尤其是李定國曾經獻出水淹長安之策,導致李定國與宋獻策不合,如此同床異夢,他們處於優勢還好,如果遇到一絲搓著,就會一潰千里。陛下難道忘記,西北王以長安城為誘餌,導致李自成一潰千里的故事了嗎?」

  崇禎聽了楊嗣昌的話,心裡更加開心了,仿佛流賊被消滅已經是眼前的事情了。

  崇禎高興的手舞足蹈的說道:「如果這一次,能夠成功剿滅流賊,那麼是國家的福分啊,朕百年之後,也對得起泉下的列祖列宗了。」

  「所以招撫之事非常重要,因為此次不論如何都是國家生存安危的關鍵時刻。」

  「如果能夠暫時用緩兵之計拖延闖賊的進度,即刻命令西北王以及各地的大軍星夜來京師勤王救駕,不得延誤。前已兩下急詔,申明此意。先生可代朕再擬一道諭旨,詔令洪承疇出山,如果有他做事情,諒這些流賊也難以有什麼作為!」

  「領旨!」

  想想近些年來,自己在李棟的幫助下,對於流賊和對外的戰爭中一次次的勝利,崇禎就迫切希望這一次作戰,自己能夠贏。

  他希望西北王能夠出兵,連同自己的軍隊,打敗闖賊。當然,最好可以生擒他們,獻俘闕下,使京城的軍民大大地振奮一下。

  有的時候,他在閉目沉思中仿佛看見自己坐在午門上,皇子們侍立一旁,各親王和文武百官侍立午門下,在軍樂聲中接受李棟獻的俘虜,同時派勛臣或親王代他去祭告大廟,候在大明門外棋盤街一帶的軍民望著宮闕歡聲雷動,齊呼萬歲。此刻他又想起來這個問題,問道:「如果此次擊敗了穿賊,將他們生擒可好。」

  楊嗣昌心裡滋味萬千,這個時候,崇禎還有心思想這些,還生擒闖王。

  楊嗣昌心裡有些懊惱,這也怪自己,一直吹法螺,讓崇禎真的相信了。其實緩兵之計,又怎麼可能那麼容易。

  闖賊之中,聰明能幹的人多了事了。

  不過看著崇禎期盼的表情。楊嗣昌立刻應答說道:「臣立刻將聖旨送到西北王等將領軍中,讓他們務必生擒闖賊。」

  「好,好。如果真的能夠獻俘闕下。」停了片刻,崇禎又低聲吩咐,「招撫這件事情一定要做成,而且不能失去朝廷的體面,烏鴉們對於這件事情萬萬不能插嘴,如果誰敢插嘴阻撓,直接殺掉。」

  楊嗣昌在一旁說道:「既然陛下下定決心,聖裁獨斷,決心實行,而且是有益於國家的事情,那些沒有什麼見識的言官,自然不敢胡說八道,畢竟他們還是效忠陛下,而不是效忠闖賊的。」

  崇禎看了楊嗣昌忠誠的神色,心裡格外的開心,換了一個話題說道:「有你們在,朕就放心了很多,如果盧象升今天能夠趕到京師,一定讓他來見見朕,朕有些旨意要給他。」

  楊嗣昌雖然往日裡跟盧象升有些過節,但是他卻知道,這個時候,要是想解決問題,還是需要用盧象升這種有能力的人出手才好。

  所以,當下毫不猶豫的說道:「臣下遵旨。」

  宮中已經在打三更,看見皇上有點疲倦,楊嗣昌趕快告辭,叩了一個頭,示意退下。

  崇禎擺擺手,示意楊嗣昌可以離去。

  崇禎也擺駕下了承天門,朝著坤寧宮而去,在路上想著,「盧象升這個倔脾氣,會不會反對自己跟闖賊議和呢?這個節骨眼上,如果他不同意,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這一刻,崇禎無比思念自己在西北當臥底的女人,如果女兒在身邊,她肯定有很多主意給自己。

  自己也不用那麼狼狽了。想想自己是多麼的高傲,何嘗需要跟這些文臣低聲下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