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欲征高句麗
2023-11-04 19:44:20 作者: 天涯海躍
大捷的消息傳到長安城,劉宇大喜,下旨召開大朝會。
次日大朝會,八品以上在京官員,無論文武全部都來了。
皇宮正門。
由內閣首輔劉曄領頭,其他六名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侍郎、督察院御史、各有爵位的勛貴等依次跟隨其後進入宮門, 向大朝會召開未央宮行去。
每一名文武官員皆腰懸寶劍,準備進入未央宮時方才會解劍入內,待朝會出來之後,又才領回自己的寶劍。
如此情形,正是大漢上自文臣武將,下到普通百姓皆尚武的代表。
正因為整個大漢上下都提倡尚武,所以就算大漢周邊的各蠻族生存壞境惡劣,天性兇殘,打起仗來, 大漢軍隊也能穩穩碾壓同等數量的蠻兵。
歷史中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便是因為貫穿整個大漢歷史,大漢百姓都保持著這股尚武的精神,劉宇只想延續這樣的尚武之心,而不會去想改變什麼。
「陛下萬歲,萬萬歲!」
朝拜過後,文武百官紛紛恭賀遼東大捷。
「朕自黃巾之亂起兵,到此時已過三十年,期間南征北戰,掃滅諸反賊,今遼東大捷,天下方始真正統一,朕之幸,國之幸,往後天下承平矣!」劉宇笑道。
說來, 數年前滅掉東吳的時候,劉宇便號稱重新統一了大漢, 可實際上仍有遼東公孫氏只是名義上臣服,事實上仍屬於軍閥割據,今滅了遼東公孫氏,收回遼東五郡,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至於說仍有劉備與諸葛亮盤踞在朱崖州島上未滅,不過在大漢一朝,或者說歷史到今日,朱崖州島都一直屬於海外,並非實際上的大漢疆域,統一大漢指的只能是東漢黃巾之亂前的疆域。
說來,劉宇當前的疆域範圍,已經比東漢顛峰時期都要更加廣闊了。
畢竟東漢巔峰時期,仍有匈奴、羌、氐等諸胡環伺,占據著東漢周邊大片區域,而劉宇二十年前便橫掃河套、西海等地,滅亡匈奴、羌、氐,把疆域拓展到了原先這些胡人占據的區域。
收回河套,不僅匈奴人、氐人覆滅了,就連還未崛起的羯人也被劉宇扼殺。
羯人乃匈奴人與氐、羌等胡混合產生的一支,西晉後期才逐漸發展壯大,劉宇橫掃河套的時候,羯人還只是一個僅有萬餘人口的中小規模遊牧部落罷了,早被劉宇的大軍順手踏滅。
攻打羌人,劉宇奪西海等大片區域,設立了整整三個郡,二十年下來,經過了超過一代人,當年的羌人遺民基本上都忘記了他們自己原有的習俗語言,說漢語,寫漢字,修禮義廉恥,行農耕,不管是羌人、還是匈奴、氐等河套諸胡,都在這麼多年時間裡,被劉宇從文化根本上滅絕了。
歷史上給漢人帶來前所未有黑暗的五胡,已經被劉宇消亡了其中之四,只差鮮卑人。
「陛下,公孫氏已滅,遼東五郡也已收回。張遼、張郃兩位將軍還同時大敗高句麗人與鮮卑人,有此大捷,諸胡絕不敢再有趁機犯邊的念頭,遼東五郡局勢穩定,是否下旨護國公大軍班師?」田豐問道。
劉宇沉吟了一下道:「朕欲再滅高句麗,意屬護國公趙雲繼續領兵出征!」
眾文武聞言頓時一驚。
劉宇繼續說道:「高句麗人狼子野心,自王莽亂國時期趁中原大亂而謀反建國,至今已有兩百年。那時光武皇帝初定天下,又見高句麗人不過弱小蠻胡,占據的也只是蠻荒之地,便不予計較,還冊封了高句麗王。誰知,二百年時間下來,高句麗蠻胡竟以蠶食大漢疆域不斷壯大,二三十年便蠶食大漢一個縣,更有四降四叛之歷史,如此反覆無常,前番征公孫氏氏之時,高句麗人竟敢趁機圖謀帶方與樂浪兩郡,大逆不道至極,當滅!」
「高句麗實力不強,趁大軍收回遼東五郡,就近便可發兵,所需消耗不會太大。」
眾文武百官聞言,到不反對出兵把高句麗滅了。
不過,蔡邕卻提出難點,說道:「高句麗蠻人雖不強,其丸都城距離遼東郡也不過二百多里,但其若是不敵,便遁入大山之中漁獵,恐難追入大山之中將其徹底剿滅。而如不能徹底將其剿滅,其必持久騷擾,大軍如長時間屯駐彈壓,消耗巨大,得不償失,大軍若撤回,其又從山中走出復國,豈非徒做無用之功,白白耗費?」
對此難點,劉宇看向郭嘉。
郭嘉站出來笑道:「此並不難解決。」
郭嘉繼續道:「存國需有民,今高句麗有民三萬餘戶,分部於數百里方圓,我大軍直取丸都城,高句麗必然不敵,高句麗王若逃進大山漁獵,也最多只帶丸都城的王室公親等最多萬餘人罷了。攻破丸都城之後,我軍可將其餘高句麗人或殺盡或全部遷走,彼時我大軍便無需常駐丸都城,高句麗王也不可能再復高句麗國,因為無民何以還有國?」
總不至於,高句麗王憑著萬餘人口還能再繼續稱一國吧?遼東北部一帶可不是西域,不需要大漢再出手,高句麗往也會被鮮卑人、夫餘人、婁人、沃沮人擠壓得難以存活。
劉宇笑道:「奉孝此策甚絕,可令高句麗人再無翻身繼續與大漢為敵的可能。」
有了決議,有了策略,接下來便是施行了。
又經過一日細商,劉宇傳旨遼東,令趙雲繼續領兵北伐高句麗,直取丸都城。
比繼續再北伐高句麗的聖旨更早兩天到達遼東五郡的,是另一封聖旨。
劉宇下旨,鑑於遼東五郡剛剛結束戰亂,民生尚未完全恢復,因此免稅兩年。同時兩年後實行與大漢其他各郡縣一樣的政策與稅率,兩年半以後的又一屆科舉,遼東五郡的學子也可以開始參加。
另外,遼東五郡立刻與中原其他郡縣一樣,設立學政司主持本地科考,同時建立學堂,招收教書的夫子與寒門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