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何為溫度
2023-11-04 17:16:51 作者: 吃貨胖子龍
他完全沒預計到,當書院禮堂內擠進來兩千多人後,居然會是這般狀況……其擁擠程度,簡直堪比後世春運期間的火車站。
原本寬敞的走道,此刻黑壓壓一片,全是人頭涌動。
許敬宗還真是認認真真將李忘憂的吩咐,執行了下去。
原本許敬宗還擔心,這些名仕大儒,高僧高僧們,得知書院安排他們坐在過道地板上,會勃然大怒,引出諸多事端。
但許敬宗沒有想到的是,一千多人居然無一人出言反對,全都聽從書院的安排,乖乖坐到了地板上,毫無怨言。
其實許敬宗完全是多慮了。
這些人更擔心惹惱了李忘憂,無法親耳聆聽道祖傳下的學識。故而對於他們而言,即便是坐在地板上聽講,也是甘之如飴。
倒是書院的學生們,猛然見到如此多陌生人出現,有些吃驚。
好在書院的學生,也算是見過世面。
尤其二年級的那些學生,更是與太子李承乾等人朝夕相處,個個都練出了一副大心臟。
前幾日書院半球實驗,書院的這群學生,更是親眼見到偉光正的皇帝陛下。甚至書院學生中的佼佼者,還得到了李二這位書院院長的親切接見……
故而面對這些名滿長安的名士大儒、高真高僧以及眾多官員時,學生們卻也並未露怯。
但書院的學生們,畢竟還只是六七歲的蒙童,即便書院的博士、助教,一直在維持秩序,他們也免不了互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使得書院禮堂顯得異常喧鬧。
當李忘憂出現在書院禮堂的講台上後,喧鬧的禮堂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恭恭敬敬的站起身來,朝李忘憂躬身見禮。
即便那些發須皆白的名士大儒,高真高僧們,居然與書院的師生一般,全都畢恭畢敬的站起身來,執弟子禮,向其躬身揖禮,讓李忘憂都感覺有些不自在。
這些大儒,如同後世小學生們一般,很是肅穆的坐回地板蒲團上,面前攤好紙筆,一副認真聽講隨時準備記錄筆記的模樣,更是讓李忘憂感到汗顏。
但實話實說,這般被人尊崇的感覺,其實……挺爽的!
悶騷男收斂一下心神,輕咳一聲,開始了今日的課程。
擠進了兩千多人的禮堂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皆全神貫注,側耳認真聆聽。
「諸生,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光線的組成,這節課我準備教授何為溫度?」李忘憂一邊說,一邊轉身在身後的黑板上寫下了「溫度」二字。
他之所以準備今天教授關於溫度的知識,便是因為前些日子,他想與李二解釋高原氣溫,卻無從開口。
華夏自古對於溫度描述,僅靠主觀的寒、冷、涼、溫、熱、燙這些詞語描述,實在太不科學了。
他倒是想將溫度計搞出來,但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玻璃,依靠水晶卻是難以雕刻打磨出溫度計來,故而溫度計對於李忘憂而言,也只是心中的怨念罷了。
卻沒想到,他花費重金,請來的那些燒制琉璃的工匠,前幾日倒是帶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他們依照李忘憂的吩咐,利用石英砂,再其中加入蘇打與石灰,燒制出了一種透明的物體,形似水晶。
待工匠們將他們的成果呈上後,李忘憂與蘇長卿二人頓時面露驚喜之色。
玻璃!
李忘憂敢拿頭打賭,眼前這塊拳頭大小,透明的不規則晶體,若不是玻璃,他立刻一頭撞死在豆腐上。
蘇長卿也是同樣一臉興奮,手捧著那塊並不美觀,而且其中還混雜著許多氣泡的玻璃上下仔細打量。就像她手中捧著的,是塊價值不菲的鑽石一般。
其實將其看成是「鑽石」也不算錯。
能在大唐燒制出玻璃,其價值甚至比一座鑽石礦還大的多!
自張騫鑿空西域之後,羅馬帝國生產的玻璃器物,就開始大量傳入中原,是貴族們趨之若鶩的奢侈品。
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原的玻璃器物,其價值可以換取相同重量的黃金。
但這個時代,無論是波斯人還是羅馬帝國,製作出的玻璃都談不上有多純淨透明。
李忘憂的府上,也有別人作為禮物送來的「進口」玻璃器皿。以他與蘇長卿挑剔的眼光來看,這些玻璃離後世的玻璃還差得很遠,最多介於玻璃與琉璃之間罷了。
玻璃在古代難以燒制,主要在於沙子的熔點太高。
一千六百度的熔點,以如今的技術,要達到這樣的溫度卻是千難萬難。
但李忘憂卻知道,在沙子裡加入蘇打,便可讓其熔點降低到八百多度,只是這樣燒出的玻璃是一次性產品,會溶解於水。
故而還需要在其中加入石灰,如此燒制出的玻璃才堪用。
這些知識,都是李忘憂與蘇長卿兩人,幾乎想破了腦袋,互相商量討論著,才從記憶里各種知識碎片中挖掘出來的。
如今工匠們真的以此方法,燒制出透明無色的玻璃,自然讓兩人大喜過望。
至於玻璃吹制術,其實這些大唐燒制琉璃的工匠都會,根本不需要李忘憂去賣弄他那點淺薄的常識。
玻璃吹制術早在公元前一千年,便由古埃及人發明出來了,後來羅馬人學會了這一技術,並隨著西方玻璃器皿傳入華夏時,一起傳進了中原。
得知工匠們居然連玻璃吹制術都懂,李忘憂自然大喜,立即命工匠們給他吹制一些玻璃管出來,用以製作溫度計。
玻璃管的下方,帶有圓形球體。
將玻璃管中灌入水銀,再以玻璃液封閉管口,一根溫度計便算是製作完成。
至於測算溫度,在溫度計上標註溫度,卻也不難。
沸騰的開水為一百度,冰水混合物為零度,中間等量分為一百等份。
一個不算標準,卻足夠測量大致溫度的溫度計便算是製作完成。
也正是因為有了溫度計,李忘憂才臨時修改了自己的計劃,準備提前將「溫度」這個概念,在大唐普及開來。
「諸生,我等都知道,水有冷熱,天氣有寒暑。但諸生是否想過,長度、重量皆有度量單位,而為何冷熱我等卻只能以溫、燙、寒之類的詞語來表述?凡事皆應有度,故而道祖將衡定冷熱的度,便稱之為溫度!今日我要教授諸生的,便是溫度!」
李忘憂的話,落在一眾書院學生耳中,倒還不覺得如何。他們畢竟年齡尚小,學識淺薄,不懂其中奧秘。
但那些旁聽的名士儒生、高真高僧以及百官勛貴,卻是身體一震,不由自主的將腰背挺得更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