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繼續發展
2023-11-04 09:32:52 作者: 星際戰列艦
要不是大型船用蒸汽動力系統還未研發出來,楊松都想直接建造鐵甲船了。
當然了,鐵甲船不止是動力,還有著艦船結構、新式艦炮等多方面的技術才行,所以楊松在這方面也只能幻想一下。
系統獎勵的各種火炮與他印象中的原始火炮有著很大的差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火炮材料與有效射程。
照理說,這種用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的火炮,使用的大多是青銅,但是夏國的火炮竟然是特種鋼!
而且射程也完全不符黑火藥的名頭,更像是更先進的專用發射藥。畢竟至少九百米的有效射程可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其中涉及到的精密度可不更這個時代相稱——炮口精度以零點零一毫米計!
發射的火藥填充量也是非常大,一門只有九十毫米的野戰火炮的標準發射藥竟然有五公斤,也就是說在炮膛里有好長一節裝得全是火藥——這也是為什麼要有這麼高的材料要求以及精密度要求的原因。
要不是蒸汽時代的來臨,讓夏國生產火炮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升,楊松只能大幅度減少火炮的配備比例。其實相比最開始系統獎勵的那個步兵旅,現在軍隊的火炮比例已經下降了好多。
以前狄青的步兵旅只有三千五百人,但是火炮竟然有八十一門野戰火炮、三十六門攻城火炮。就算現在的一個一萬一千兩百人的標準旅也只有一百五十門野戰火炮,三十門攻城火炮。
人數是以前的三點二倍,野戰火炮的數量卻只多了不到一倍,攻城火炮的數量甚至還有所減少。有著這個原因除了全旅都配有火槍外,更大的原因是配備這個數量的火炮已經足夠了。
野戰火炮是為了打擊地方士兵而設立的,攻城火炮名如其用,是用來攻城的。火炮數量過多有時不一定能夠發揮作用,相反還會拖延軍隊的機動性。
經過李靖等人這段時間的檢測確認,發現新式軍隊編制更加實用、靈活,更利於用於進攻。
這時楊松反過來一回想,發現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一開始的系統獎勵偏於防禦,就好比一開始方步兵旅,整個就是防禦用軍隊,不然一支三千五百人的軍隊竟然有著一百多門火炮,要是進攻到幾百公里之外,那還不要累死啊。
而到了現今,剛剛整編的軍隊卻是完全的進攻性的軍隊,大編制、火炮數量適中,這可不是防禦用軍隊的模樣。
這不是在告訴他,夏國已經過了防守階段,已經可以開始進行擴張了嗎?
楊松收攏這些發散的思維,重新回到眼前的事上,一個讓他決定是否搬遷軍工廠的申請。
這份申請是行政司呈上來的,書中說軍工廠建立在天啟城的內城,噪音、菸灰非常大,而周邊都是些商鋪,已經嚴重的影響到周邊的居民。
楊松看到這份申請不是煩勞該不該搬遷軍工廠,而是在感慨時間過得真快,想當初一個小小的天啟城都居住不滿,空閒著大片的空地,這才不過是過去了十四年,天啟城都擴建了一大圈,這些當初規劃的建築也都開始不適應新的布局,特別是一公里長寬的城牆內。
要不是曾經有大臣提議把一公里長寬內城全都當做王宮,估計現在的天啟城為了交通方便都把當初的城牆給拆除了。
一公里長寬的王宮已經非常的不小了,而且有著完善的城防系統,護城河也是現成的,充當未來的王宮城牆是非常好的,只不過楊松沒有同意,只能作罷。
但是楊松也沒有完全否決,所以荀彧在發展天啟城的時候都是把內城的各種建築組建向外搬遷,把內城逐漸騰空,也好到時候需要擴建的時候能夠馬上進行。
像是在外城新建一條官府大街,規劃城牆外周邊的區域,劃分功能區,哪裡是商業區,哪裡是居住區……這些都是在同步進行的,以待將來。
一平方公里,也就是一百萬平方米,一千五百畝的面積全部用來當做王宮,可比紫禁城七十二萬平方米的面積還要大一些呢。
但是楊松的打算是,就算內城全變為王宮,大部分也只會被建設成各種功能建築,比如科技院、藏書樓,甚至楊松還想在王宮裡面建立一所頂尖大學。
天啟城擴建的外邊沒有建立城牆,基本上整個夏國除了一開始的幾個小鎮,以及山海關外的歸化城有著城牆,其餘的城鎮都是沒有城牆的。
畢竟在夏國如今的軍力面前,有沒有普通的城牆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了,當然兩道關隘除外,這是重點防禦的地方。
……
楊松在申請書上用紅筆批註上「同意」二字,至於軍工廠具體搬遷到什麼地方去,這就要看軍事司的安排了。
他接著打開下一本文書看了起來,這是一本李寶寫的關於建設遠洋艦隊的摺子,中間說明規劃中的兩支艦隊已經建造完畢,是應該建造總數達五十艘戰艦的遠洋進攻艦隊的時候了。
對於這個申請,楊松沒有馬上做出批覆,而是放到一旁標註著「待議」的區域,準備找張居正、李靖、劉基幾人商議一下再做決定。
在楊松看來,夏國現在的海軍已經足夠強大了,用不著再建一支更加強大的艦隊,其實不是楊松他不想,而是不能。
因為就算夏國現在的海軍,每年的維護維持費用已經相當於陸軍的三個新式標準旅,就這還沒有計算那天價的建造費用。
要知道整個海軍算上各種文員,也不過不到一萬人、四十二艘大小戰艦,而且其中巡航艦以下中、小型戰艦占了二十九艘。
要是建造出大型戰艦占了一半的遠洋艦隊,那不知道維護費用將是一個怎麼的天文數字!
原本楊松想直接駁回這個摺子的,但他想看看李靖、劉基等人有什麼額外的見解,這才放到待議區。
接下來楊松又處理了關於鋼鐵廠擴建、增派挖礦土著勞役、新增村鎮等全是夏國發展方面的公務。
等他處理完今天的事務後,抬起頭才發現天色竟然已經近黃昏了,這一天的時間就這麼不知不覺間過去了。
楊松踏出書房,站在走廊看到下邊花園內他的兩個孩子正在亭子中做著什麼,他好奇的下樓走進亭子,近距離的觀看才發現原來他們兩在練字呢,
如今已經十歲的兩小,已經是上初學的第二年了,正是學習的好年齡。
「賢兒,你這個『依』字寫得好啊。」楊松的突然發聲,讓兩個正在認真練字的孩子看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