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5章 稅費無取定價權(第一更)
2023-11-02 22:15:58 作者: 農家一鍋出
李隆基等人慢悠悠地吃,百姓速度快,趕緊吃飽了裝車去洛陽。
有的百姓東西好,要自己去洛陽賣。
有的百姓的野菜不值錢,挖的多,問問跑到橋這邊收購商給的價錢,覺得合適的話,賣給收購商。
野菜多,僱車的費用高,自己還要跟去,到那邊就是傍晚,住下多花住宿費,不住回來,半夜趕到家,明天早上起來挖菜耽誤。
李家莊子的人在旁邊,有車,看著別人收。
哪處商人開始商量價格,莊子人手就過去聽和看。
從前兩天出野菜後,每日皆如此。
他們沒有固定的價格,看野菜的品相,數量不看,多少野菜洛陽都能消化掉。
品相好,商人壓價太低,莊子就收了。
賣相不好,百姓要抬價,莊戶不出聲,百姓會以收購商的最後一次報價成交。
莊戶看東西未必那麼准,他覺得不好的野菜,可能洛陽自己做飯的百姓和商鋪認為好。
然!莊戶就有定價權,且大家俱認可。
畢構看著,張張嘴,終於化作一聲嘆息,吃飯。
他想收稅,見到百姓滿臉疲憊的樣子,拿到十幾錢、幾十錢不等的錢數後又開心的表情,實在說不出口。
宋璟看畢構一眼:「小易,橋頭的衛生和秩序維護誰負責?」
「沒有衛生問題,百姓賣完東西會把自己周圍的菜葉拿到橋上倒河裡。
秩序大家自己維護,莊子裡的人每天在,說好了的,一旦出現問題,這個市場立即取消。
沒有莊戶,守橋人會看,旁邊養馬的一排房子,驛站。
原來的水驛,換成了路驛,船只有,他們不忙的時候去捕魚。
多出來的錢歸他們自己,他們負責免費湯提供、住宿安排。」
李易打消宋璟要替畢構收管理費和衛生費,好不容易有座橋,百姓剛剛享受到大唐福利,就要收錢?
真想收錢,不如收過橋費,修橋花錢了。
關鍵大唐沒有這種收費項目,前隋同樣沒有。
蘇頲喝口湯:「小易,我看百姓的收入並不少,那個賣刺嫩芽的,賣出來七十一錢。」
「對,他挑兩大筐刺嫩芽。明日早上,我請諸位到莊子裡的山上采。」
李易看到了,甚至看到有人拿來靈芝,正好遇到便採回來。
靈芝商人們不敢碰,根本不懂,胡亂喊價能行?
喊李家莊子的人過去,結果青黛過去了,看一看靈芝,給對方四百錢收到手。
李歸藏抬頭看一眼師父:「他挑來賣的刺嫩芽絕非他自己一人所摘,看他身上,現在仍有濕的地方,清晨蒙蒙亮,一家人進山,再看他的手指頭,定然扎過很多次。」
「既如此,明日以忙朝廷事務為主?」
蘇頲看看自己的手,不想挨扎。
「無妨!」李隆基要去,扎就扎唄!還能扎死你?
「想收錢能收,提供什麼服務,收什麼服務的錢。
雨水漸多,搭棚子躲雨、乘涼,買賣在棚子中進行。
收取棚子費,百姓得到額外便利,交五角錢,想來可承受。
記得賣完收錢,偷逃一次當百次,重罰。」
李易對這邊的橋頭很看重,等將來繁榮起來,再收稅,收商鋪和攤位稅。
就是不以其他活計為主,專門買賣的人,如長安東西市,洛陽南北市。
整條黃河只有兩座橋,一座在壺口瀑布下面的蒲津渡浮橋,一座洛陽通河對岸的固定橋。
往年黃河有水的季節,擺渡的船隻如梭往來,不小心依舊傾覆。
當下黃河的水流超過他那時的,水流大的時候,所有的船隻一律斜著走,無法直線橫渡。
有了橋,附近幾十里的百姓會選擇走陸路,乘馬車,花車錢,至少不擔心船隻翻了淹死。
哪年不淹死百十來個人?死了也便死了。
畢構咽下口中的食物:「錢歸誰?」
「戶部,戶部出錢建棚子。」李易終於說出一句讓畢構開心的話。
「哦哦!」畢構發現飯菜更香了。
眾人吃完飯,沿著河向東走,此時柳絮還未飄飛。
李易拽住一條柳枝看看,掰斷,慢慢揉,把皮和芯揉分離。
兩寸長的柳樹枝的皮出現在手裡,用指甲小心地摳,把樹皮一端的地方給摳薄了,含在嘴裡『嗚嗚』地吹。
李隆基鄙視地看他一眼,摘兩片柳葉,用指頭蹭蹭灰,放在嘴前,試幾聲後扔掉一片,旋律出現:加上歌詞就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李成器從路邊揪下來一片草葉,含在口中,雙手空握放在嘴前,吹復調、和聲,加了手的共鳴腔,聲音相對渾厚。
李易拿下嘴裡叼著的柳樹皮,低頭鬱悶了,好像誰不會吹葉子似的。
吹葉子需要技巧,吹柳枝皮的筒,小孩子隨便就能吹出聲,而且什麼工具都不用。
他掏出小刀,重新刮一刮吹的地方,在放到嘴裡,調子就出來了,不用工具不行了。
這便是柳笛,不需要摳出孔來按,一樣有旋律。
三個人配合著演奏《送別》,其他宮女太監輕聲哼,打響指配節奏,哼出各聲部。
李隆基吹著,用眼神向畢構示意。
畢構:「折柳成笛葉曲悠。」
李隆基看蘇頲。
蘇頲:「隨心一奏送別留。」
李隆基瞅宋璟。
宋璟:「午後平程東遠路。」
李日知主動插話:「何故?」
其他人一愣,變了,兩個字,這是……
李隆基眼睛也眨了眨,扭頭瞄上張九齡。
張九齡聳下肩:「黃河兩岸對雙州。」
其他人一瞬間明白了,小易寫的詞啊,按照這個來。
劉幽求開口:「石土無言人有問。」
柳沖:「曾恨。」
姚崇:「渡船傾覆淚絕休。」
尹思貞:「草木今春出又綠。」
盧懷慎:「應記。」
張說:「麥黃稻滿望金秋。」
眾人寫出來一個定風波,一人一句:折柳成笛葉曲悠,隨心一奏送別留。午後平程東遠路,何故,黃河兩岸對雙州。石土無言人有問。曾恨,渡船傾覆淚絕休。草木今春出又綠,應記,麥黃稻滿望金秋。
曲子正好也結尾,不繼續重複第三遍、第四遍。
李易:「……」
他再次確認,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不受重視的原因。
自己覺得他們寫詩好,李白寫詩其實很多就非常奔放,根本不依格律,說詞也沒問題。
就算這樣,滿朝文官看著也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