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3章 樣板工程選調官(第一更)
2023-11-02 22:15:58 作者: 農家一鍋出
午後,等食物消化一些,李易帶上護士和徒弟去醫院看病,百姓有生病的,給他們看,
太醫與當地行醫的人同樣進行義診,本地行醫人通過賣藥可賺到利潤。
外來的人生病,捨不得花錢買藥,在李家莊子拿。
本地人有錢,養殖與手工業賺到的錢,加上秈稻年產量高,日子一年好過一年。
他們不喝生水,勤洗手,病菌傳染途徑被消減,生病的人少。
河南府的僧人與道士凡駐寺駐觀的匆匆往回趕,官府和李家莊子的人手跟隨。
到地方查封東西,估算價值,好分給李易一半。
京兆府的僧人道士換上破衣服,打很多補丁的,袖子、褲腿、袍子收拾利索,自願幹活。
葉法善、善無畏、司馬承禎等年歲大的人不動,他們呆在莊子上養生,葉法善說想多活幾年。
葉法善今年一百零三歲,這樣的人去扛木頭,顯然不合適。
實際僧道五十歲以上的人都不干力氣活,他們有負責繼續翻譯經書的,有想辦法傳教的。
葉法善屬于吉祥物,一百多歲的人,瞧著喜慶,小機器人跟他說話的時候從來不氣他。
奏章大家看過一遍,沒有可改的地方,照李易批註發下去。
夷州所在的回執額外增加一份地圖,標註大概位置有煤礦,自己挖吧。
命當地百姓先把路修修,該上懸橋的地方大家出力,飯先墊著。
運河上從洛陽正往長江走,長江去上游,抵達夷州對應的位置時,當地百姓領東西。
冶鐵的工具、日常使用的工具、糧食、布、鹹鴨蛋和咸鵝蛋、截瘧丸、肥皂……
夷州在籍一千多戶人,不到七千口,夷州面積並不小。
當地的山民多,李易時候當地大部分區域屬於遵義市,裡面的少數民族數量……
眼下夷州山民以小群落為主居住,不入籍貫,查冊子查不到,天知道有多少人。
沒有籍貫,不交租子,更不理會庸和調。
當地想幹活,只能找有籍貫的,不夠用。
告訴州府的官員,跟當地人說清楚,給好處,大家一起修,修完的路大家一同走。
長安灞水李家莊子給擔保,不會騙人,放心。
這個當地人確實願意配合,他們距離渝州近。
李易飛過去給萬昭遠穩定傷勢,消息早傳到夷州,渝州正配合其他地方採煤、撈金子。
東主榨菜出自附近的涪陵,涪陵江入長江的關鍵地方。
很多百姓看到大唐巡洋艦過去,李易在天上飛,摘星星組字。
跟當地人說一聲,入籍貫不收租庸調,原來在籍的抹去額外付出。
入籍貫給工具和肥皂,為自己修路拿李家莊子的糧食與鹹蛋。
李易準備看看具體人數,才好進行後續安排。
突然增加在籍上十萬人口,李易就敢扔過去十萬緡的錢,幫助地方發展,給周圍打個樣兒。
那裡乃貴州省所在,發展速度始終不夠快,旅遊業上來了,不適合大唐。
「陛下,不若派一隊官員過去,李家莊子的二百二十個學子,抽調二十,再加上其他人官員。」
張九齡把他負責的最後一道奏章處理完,向在政事堂里呆著於平板電腦上看書的李隆基提議。
李隆基的指頭在屏幕上滑來滑去:「貨幣學看著腦袋疼,歇歇,看西遊記。」
他說著把平板電腦放到小機器人的抽屜中,小機器人開始給平板充電。
「當地官員心中或有牴觸。」李隆基考慮到派一隊人去,地方上官員不高興。
張九齡繼續說:「戶數人口增加,所管轄方式不同,各處以寨為主,須到寨子實地察勘。」
「嗯~~」李隆基沉吟片刻:「如此,抽調,長安至洛陽乘火車快。」
「陛下,當命他們由長安走陸路直接南下,不可乘船,所耗時日過多。」
張九齡再提議,跟貨物走,太慢。
李隆基頷首:「可!其餘官員,由哪選出?」
「洛陽,抽調四十名考核最優者,前去夷州,事成,許重任,主簿、縣丞、縣尉、刀筆吏皆可。」
張九齡說完看宋璟,調動官員需要宋璟支持。
宋璟在李易批註的奏章上修改,要潤色一番。
他聽到張九齡的話,把改完的一冊輕輕放到旁邊,待墨幹才好合上。
順便放下筆:「如李易親往,夷州想來無憂矣!」
「嗯?」李隆基微微一愣,隨即道:「易弟不曾有地方為官經歷,卿於廣州都督任上頗有建樹。」
「陛下誤會,臣是說李易本事大,感慨罷了,臣認為九齡所言在理。」
宋璟嚇一跳,自己不想再去當那個小破州的刺史,不好治理。
叫李易去,確實放心,自己沒說錯吧?
畢構著急:「陛下,廣平言直口快,我等這般年歲大的,總想提攜後輩,不過更願後輩在身邊,萬一頭疼腦熱,後輩也好端個水。」
他提醒宋璟,小易不僅僅會治理地方,他治病一樣厲害,你就不擔心生病時他不在?
「當去,當去。臣這便選人手。」
宋璟不敢多說,自己需要有人看病,太上皇和皇太后更需要。
不然大家為何李易到哪便跟到哪?灞水李家莊子難道住著不舒服?
「臣附議!」蘇頲見大家看自己,連忙認同,自己也不想去當刺史。
一封電報發向長安,抽李家莊子第二期學子二十人,帶上東西去夷州。
河南府選人,四十個,身體要好,別到地方一病不起。
選的時候沒說具體情況,只說到易州,被選中的官員最晚的是吃晚飯時才知道,距離遠。
給他們送去一大箱子東西,算安家費。
最後一晚上,明早出發,該跟媳婦兒說的話趕緊說,家人不跟著。
翌日天明,有車去接,早飯的時間都不給。
離別的話簡短,不管是歡笑還是淚水,俱已無所謂。
上午九點,四十個官員齊聚李家莊子,李隆基親自接見,但不出聲。
眾人問候完,心中忐忑不安。
群臣同樣沉默,李易左右看看,開口:「過去第一要務乃保重身體,與別處同僚多溝通,安全問題無須擔憂,陛下私軍二百跟隨。」
「李東主,還有何人?」一個官員聽到『別處同僚』四個字,疑惑地問。
「一些後學之輩,你等閱歷豐富,當耐心教導。」李易回答。
「究竟是從哪來的?學問太低不行,我也是進士出身,乙第。」官員挺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