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穿越•重生 >帶著系統來大唐 > 第303章 爭鬥不休為民官(第三更)

第303章 爭鬥不休為民官(第三更)

2023-11-02 22:15:58 作者: 農家一鍋出
  李易在納悶,另一邊的崔日用等官員卻被觸動了。

  這首曲子他們沒聽過,換別人唱,他們可以指責什麼不遵常規。

  不過南曲『大家』唱出來,代表的是一種新風氣。

  何況這曲子確實很好聽,第一次聽就覺得有種力量。

  再聽歌詞,簡直唱到自己心裡去了。

  尤其是女子們唱的『愛你恨你,問君知否,似大江一發不收。』道盡了女子的那種纏綿幽怨。

  為什麼又突然就『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這曲子是在說一個什麼事情吧?爭鬥、爭鬥,有男有女,有愛有恨,停不住也難以休。」

  有官員從歌詞和曲子裡感受到了這種東西。

  「是呀,給人一種無奈,必須要前行,沒有退路,怎麼可有這等歌曲?」另有人附和。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差不多是吧諸位?」一個侍郎開口。

  「滄海一聲笑麼?李東主果然大才。」

  「無怪乎馨研等『大家』跑到此處躲著,哪裡是躲,分明是又學了許多新東西。」

  「我若有這等才情,我一天換一個『大家』的地方留宿。」

  「所以你也只能想著留宿,卻留不得。」

  「趕緊把那四十二個人記住,科舉考試,不能漏了。」

  「想想就覺得可笑,前年李東主去找人的時候,那些人多麼傲氣呀,只這四十二個人願意打掃家畜糞便。」

  「聽聞李東主自己也收拾糞便,而且還下地種田。」

  「故此才有那麼多利民的好東西,李東主是吃過苦的人啊。」

  「這等被李東主教出來的人當上官,我們也放心,然否?」

  「然!好官!」

  吏部的官員一頓吹捧,順便找理由錄取四十二個人。

  必須要說明,不是因為每個人身邊放著的一個箱子的緣故。

  箱子裡的東西在長安早就知道了。

  無非是香皂、衛生巾、花露水、甘油、打火機、醬油、腐乳,等等什麼的阿堵之物。

  偶們是吏部官員,偶們有骨氣的,絕對不是因為誰送了啥玩意就在科舉上給開口子,不是!

  是的,確實不是,光送東西不行,關鍵是人家上面有人。

  有人已經偷偷看過箱子裡的東西,滿意,一年的俸祿買不來,關鍵有的東西沒處買。

  至於蔬菜,旁邊有筐,說是一會兒自己進大棚里摘,想吃什麼摘什麼。

  用小筐摘,然後放到大筐里,會有人幫忙送回去。

  崔日用這個尚書都表示服了,明明有那麼大的靠山,還依舊送東西。

  事情辦得叫人心裡舒服,若這等情況還不把四十二個人給選好名次,那麼自己被收拾也就不冤枉了。

  他承認,李易把事情辦得太明白了,帶著上面的門路,還有實際的好處。

  同時四十二個學子並不差。

  再要是往下卡,那屬於對李易有意見。

  卡下去一個人簡單,再想提上來絕對沒有機會,因為自己會被弄下去。

  通俗說就是好處給了、面子給了,後台說了,你不辦事,那就辦你。

  崔日用頭一次遇到這種『攻勢』,再想想武功縣窯買不到新釉的事情,他覺得四十二個學子,至少應該有一個進一甲。

  至於甲等第一,那確實要看才華。

  李東主,不是我不幫你,你莊子上的學子,若才華真不夠,我不敢給第一啊。

  「易弟,買了武功縣的窯,還能忙得過來?」李隆基這邊說起正經的事情。

  武功縣在長安城西邊,一百餘里的地方,那裡有陵,隋煬帝的陵,以及唐高祖的陵。

  估計是覺得那裡的風水好,其他的還有姜嫄墓、教稼台……

  屬於一個歷史文化氣息比較濃郁的地方,派去的皇親國戚,到現在還未把商人交稅的事情辦明白。

  其他縣差不多的情況,不知道怎麼收稅,張不開嘴。

  據說是天天聯繫商人們,讓商人們同意,沒啥效果。

  捐款商人答應,一個個拿到了捐款,在修路、幫百姓修葺房子。

  皇親國戚們已經很努力了,至少比縣令都厲害,不過依舊難以讓李隆基滿意。

  要錢,修路修房子能拿來錢?捐款的錢不能收到國庫。

  李易正在查資料,查武功縣他那時的資料,看有什麼東西。

  辣椒這個不行,那時的有,現在沒有。

  豐水期的時候水利資源豐富,枯水期差很多。

  藥材、樹木、小動物,都很多,藥材好一些,樹木使勁砍不行,何況有的不能砍,有陵。

  第一產業也就是農牧業一直不行,第二產業工業,現在沒有像樣的,窯算一個。

  至於第三產業旅遊業,誰會願意往那跑?長安難道不好?

  「易弟,你要去武功縣呆一段時日?」李成器見李易走神,跟著問一聲。

  「啊?啊,不,派些個人過去。借著窯的存在,優化一些當地的產業結構,讓更多的人動起來。」

  李易有了一些想法,準備先試一下。

  「當地人不會聽吧?」李隆基居然聽懂了『優化產業結構』的意思。

  「沒有好處當然不會聽,農業不能放,當地並不是所有人都種田,總有人找不到好活。」

  李易皺著眉頭說,武功縣和莊子不一樣,考驗他行政能力的時刻到了。

  他並不想只管一個窯,窯,僅僅是個突破口。

  王皇后聽了說道:「幫他們,還要給他們好處?」

  「好處是他們自己幹活所得,我只是給個保證。保證他們照著做了之後拿不到那些錢,缺的我給補上。」

  李易說到百姓的小農意識,你讓我幹活行,我要是沒賺到錢,一年的收入就沒了。

  他接著說:「這時就看官員的魄力和對當地情況把握的能力。

  官員自己心中沒底,出個主意就讓百姓去做。

  幹得好了是官員的政績,沒幹好,官員一看不行,拍拍屁股走人。

  新的官員過來,什麼也別想讓百姓干,百姓一年損失巨大,再來一次便徹底家破人亡。」

  「對,有的地方官就瞎弄,不該修水利的地方非要修,修到一半發現不行,又停。」

  李隆基使勁一拍手,說出個例子。

  大唐有不少,官員考評降等,弄到更差的地方去。

  當地的百姓還是吃虧了,殺了官員能補上百姓的錢?

  「故此,等窯的事情結束,真把武功縣的窯拿到手,我會派人去詳細調查。」

  李易說出後續,首先窯必須到手,對方說什麼都不讓,他沒辦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