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二 江湖人的江湖書
2023-10-29 16:15:42 作者: 冰臨神下
此書作者連闊如,說評書的,女兒是連麗如,許多人對她或許更熟一些。
書成於三十年代,報紙連載,對當時的真實江湖有著白描式的記述,雖然關於江湖的書不少,但是大都來自於道聽途說,向連闊如這樣親身經歷、親筆寫成的書極少,因此非常有價值。
總的來說,這本書很枯燥,大量的江湖術語,要不是懷著探索真相的興致,很難讀下去,即使讀過,也可能一目十行,過後即忘。
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初看時的印象仍然鮮明,尤其是裡面一些很有趣的細節。
長春會是舊江湖的組織,只有老江湖才能參加,各行各門的人在這裡互相扶持互相幫助,但是規矩極多,稍有違背,即被行家不恥。
會首得是個大家尊重的人物,自己有藝傍身,懂得人情世故,譬如某地要開廟會,他負責與當地士紳商量大事小情,然後邀請有實力的賣藝人,能讓廟會熱熱鬧鬧,又能排憂解難,不出意外。
江湖行當頗多,辦一場成功的廟會並不容易,說書、算命一類的文把式和舞刀弄棒的武把式都得有,而且比例得適當,互不干擾,比如說書的和賣膏藥的不能挨著,全是大嗓門,總有一方壓一方,生意沒法做。
哪行挨哪行、隔多少距離、各占那一塊,其中都有門道,不是懂行的人做不得。
這一段描述倒是解開我心中的一個疑惑。
《水滸傳》當中有一段故事,病大蟲薛永到揭陽鎮使槍棒賣膏藥,圍觀者沒人給錢,原本他不懂規矩,到了鎮上沒先去拜訪穆弘、穆春兄弟二人,不僅得不到錢,連住店吃飯都沒去處。
穆氏兄弟是惡霸,但也有一套規矩,江湖名聲要靠口口相處,如果一味逞強好勝,賣藝的人都不敢來,兄弟倆也就沒錢可賺了。
如果不看手段,在這個故事裡不懂規矩該受懲罰的是薛永。
薛永沒去提前拜見當地江湖人物還是小事,關鍵是他隨便選了個熱鬧地方賣藝,很可能擋了別人的財路,比如旁邊是個卦攤兒,被他一通吆喝,將客人都給引走了,算卦的就沒法攬生意了。
算卦的人若是拜過穆氏兄弟並交過分成,就得找他們解決問題,兩人當然要懲罰不懂行的新人,保護守規矩的老人。
在外人看來,受欺負的是薛永,但是在老江湖眼裡,薛永咎由自取。
外人當然是多數,大家都喜歡猛龍過江、打敗地方惡霸的故事,我也一樣,即使對江湖稍有了解之後,還是幻想一身本事闖江湖的逍遙自在。
所以江湖不易,所以才有那麼多人處處受挫,所以才有「人就是江湖」這種說法。
連闊如筆下的江湖,幾乎就是各行各業的真實寫照,即使單純如學校,新轉來的學生也經常會犯薛永的錯誤:不小心坐在了某人固定的位置上,不合時宜地在某人說話時接茬,然後惹來麻煩。
有意思的是,學校也跟江湖一樣,轉校生無意中得罪的同學可能永遠都不會將不滿表露出來,收拾他的總是另一些看似無關的「壞學生」。
壞學生跟穆氏兄弟一樣,以惡人的形象,不自覺地維護著某種不成文的規矩。
單位與江湖就更加相似了,每一位職員都是「賣藝人」,分為各行各業,有著相對固定的地盤,輕易不允許他人進入,尤其不允許新人染指。
新人想迅速融入單位,也得跟老江湖一樣「拜碼頭」。
掌控江湖規矩的人未必是領導,更可能是某個八面玲瓏的小職員,他的用處不在於告訴你如何工作,而是指點新人的「位置」。
大多數人不自覺地做了這些事情,一點也不覺得為難,但是總會犯下或多或少的錯誤,少部分人自覺地反思,開始總結出成套的規矩,這就是所謂的老江湖。
哪裡都有老江湖,他們可能看上去一無是處,卻總能化險為夷,甚至成為領導與職員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橋樑。
病大蟲薛永是失敗者,即使後來不打不相識,他也只是陪襯。
他也是能獲得同情的人物,面對陌生的環境,我們都會有薛永似的困惑:為什麼我一身本事卻得不到應有的賞識呢?
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判斷是非極為容易,但是稍微拉開一點距離,站在更客觀的角度,是非就會變得模糊不清:某方得利,就有某方失利,為了共贏,就得有規矩,有規矩就得有執行者。
當規矩沒有寫明的時候,就有了江湖。
《江湖叢談》里有一個故事:某大盜是位講義氣的江湖人,臨時需要銀兩周轉,於是向一家富戶借貸,居間傳話的是富戶家的護院,護院也是江湖人,因此願意為大盜擔保,富戶當然不同意,護院只得辭職。接下來,富戶家頻繁被盜,請來警察也擋不住,最後沒辦法,只能請回護院,從中說和,破費不少錢財。
大盜、護院、富戶,立場截然不同的三方,因為其中一方不守規矩,鬧出一場是非來,站在其中任何一方的角度,都能寫出一段激昂慷慨的情節:大盜是俠盜,富戶就是不仁者,護院是識時務講義氣的人;大盜是惡人,富戶就是受害者,護院助紂為虐。
連闊如自己就是江湖人,所以他對江湖規矩沒有批判,他反感的是那些不懂規矩、不守規矩的人。
《江湖叢談》值得細看,我打算再看一遍,哪怕是草草地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