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韓信成名史
2023-10-22 09:25:23 作者: 孤單心碎李
在華夏幾千年的歷史上,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如果一個帝王可以得到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的話,就無論是治理天下,還是攻打敵對勢力,都有絕對的底氣。
有能力的人,可以幫帝王治理國家, 可以在有些問題上為皇帝解憂。
所以很多帝王,都非常看重自己身邊有能力的人。
韓信年少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寒,但這一點並不影響他的宏圖大志,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說的就是韓信這種人。
人窮志不窮。
窮不可怕, 沒有了志向才可怕。
韓信家境貧寒到什麼地步呢?
韓信的母親去世了,他都沒有財力去進行安葬, 但是韓信依然努力找了一座高地,讓自己的母親墓旁可以容納萬戶人家。
因為他覺得自己將來一定能夠成為萬戶侯,可見他的志向確實足夠宏遠,但這給他帶來了麻煩。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一個鄰居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還每天不干正事到處晃蕩,挎著一把劍說自己要當首富,你的第一反應也不會覺得他是天才,而是覺得他痴人說夢很討嫌。
當年的韓信就是這樣被自己的鄉親鄰居們嫌棄的,所以他在家鄉淮陰也沒有混多久,實在是沒臉混下去了。
公元前二百零九年,陳勝吳廣發動了大澤鄉起義,天下群起響應,楚國的舊貴族項梁也發兵起義,多次打敗秦朝軍隊,攻占了不少地方。
路過淮陰時,韓信直接就跟著項梁的軍隊走了, 只是他一進去就是小兵, 一直沒有混出頭, 等到項梁戰死以後,就又跟著項梁的侄子項羽幹活。
項羽見到韓信身材高大,就讓他擔任「執戟郎中」,也就是在將軍營帳外拿著高大的武器嚇唬人,以此襯托出將軍威儀的那種士兵。
韓信可是想要成為萬戶侯的男人,一直在營帳外守門自然不是他的追求。
於是他找機會跟項羽好好談了幾次,談自己對天下大勢的見解,談如何在天下爭霸中獲勝,意思只有一個。
項羽,如果你重用我韓信,我韓信會盡力抒發自己的才能,你大概率能獲得天下。
項羽倒也認真聽完了他的話,只是聽完以後並不在意。
畢竟有夢想的年輕人很多,但能力可以與夢想匹配的年輕人卻並不多,至少他沒有從這個門衛身上看出來。
也就是說,項羽根本沒有相信韓信的話,只覺得他在說大話。
所以韓信在項羽麾下,始終擔任著一個默默無聞門衛的角色,在爭取了幾次機會但卻失敗以後,韓信終於發現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在項羽麾下再怎麼熬下去,他都沒有出頭之日。
韓信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就必須得轉投他人。
於是韓信想了很久,終於找機會投了項羽的頭號競爭對手劉邦的麾下。
不過由於韓信的履歷並不怎麼出色,所以哪怕是到了劉邦的漢軍之中,他依然得從小兵做起,並且還不知道怎麼著就獲了罪,同隊的十四個人都要被處死。
處死士兵是一件大事,需要有高級將領前來監刑,這次監刑的是滕公夏侯嬰,在其他十三人都已經被殺後,即將被殺的韓信依然沒有表露出半點緊張,而是非常鎮定地問了夏侯嬰一句話:「漢王不想獲得天下了嗎?為何要殺掉我這樣的壯士呢?」
夏侯嬰望著這個下一秒就有可能死亡,卻依然鎮定如常的年輕士兵,心中開始感到驚奇。
於是他上前問了幾句話,然後就免掉了韓信的罪責並將他推薦給了劉邦。
至於夏侯嬰問韓信的具體問題是什麼,這並不重要,不外乎是你憑什麼覺得自己是壯士,如何幫助漢王奪取天下之類的話。
不管夏侯嬰問的是什麼問題,反正最終的結果是韓信確實打動了他,由此韓信也有了接近劉邦並且表現自己的機會,只是劉邦在看到韓信以後,並沒有發現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為了給老部下夏侯嬰面子,還是象徵性地將韓信提拔了一下,讓韓信當了一個管理糧食的小官。
這樣一來,韓信的頭頭就變成了劉邦的手下蕭何。
蕭何這個人很厲害,劉邦後來在評選功臣們誰的功勞最大時,就一錘定音地說蕭何的功勞最大,而且其他人也沒有不服氣的。
蕭何的厲害主要表現在兩個部分,一個是民政後勤,在楚漢戰爭中為漢軍提供了及時有力的後勤保障,將大後方治理得非常好。
一個是非常強大的識人能力,韓信、曹參都是由他推薦的。
而從另外一件小事中,還可以看出他的軍事謀劃能力也很不錯,只是基本不怎麼用而已,那就是給呂后獻計誘殺韓信。
當然在蕭何初次見到韓信的時候,他還不需要動用那甚少用到的軍事謀劃能力,而是只需要用到識人能力。
韓信多次主動向蕭何發起交流,然後就成功地被蕭何認定是一個人才,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向劉邦推薦並重用。
就在蕭何等待著機會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不知內情的韓信開始坐不住了。
這也很可以理解,畢竟他推薦自己的方法一直沒有太多改變,就是主動交流而已,但不管是在項羽面前,還是在劉邦面前都已經失敗了,
在多次向蕭何主動推薦自己以後,韓信的職位始終沒有迎來什麼變化,韓信就很自然地認為這個事情又失敗了,認為蕭何大概已經向劉邦推薦了自己,但劉邦仍然不想重用,於是開始想要另找出路,籌劃著名再次跳槽。
等漢軍走到南鄭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劉邦已經被項羽徹底打壓了下去,整個集團已經完全失去了發展前途,個人再待下去也只是炮灰的下場,於是紛紛開始跑路,韓信一看自己跑路的機會來了,於是渾水摸魚也開始跑。
蕭何得知韓信跑路的消息以後大驚失色,當即就跳上馬去追趕韓信,都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一聲,讓劉邦誤以為蕭何本人都跑路了,可見當時的漢軍內部失敗情緒是何等濃重。
蕭何見到韓信以後大說特說,說只要你回去,我一定會說服漢王重用你的。
韓信一想,如果自己現在跑路,跳槽也不一定能找到賞識自己的伯樂,還不如雪中送炭,在這種情況下幫助劉邦,說不定還能得到重用。
於是韓信就跟著蕭何回到了劉邦身邊。
蕭何見到劉邦以後說:「大王若是想要一直當漢中王,那麼韓信這個人您是用不上的!」
劉邦大怒道:「你才要一輩子待在這個鬼地方當王呢!既然你這麼看重這個韓信,那我給你面子,讓他當個將軍意思意思吧。」
蕭何說:「普通的將軍,恐怕留不下這樣的人才!」
於是劉邦決定任命韓信為大將軍,統管漢軍全部的軍事任務。
韓信在軍事將領中地位最為崇高,並且聽從蕭何的建議,不是口頭封個大將軍敷衍了事,而是鄭重其事地齋戒多日,修築起高高的拜將壇,造足了聲勢以後才拜韓信為大將軍,算是給足了韓信面子。
韓信終於被賞識,他也終於開啟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
看到這裡,投影前的項羽角色很不好看。
他幹了什麼?
竟然親自拒絕了一個如此優秀將領的投誠。
這是多麼的愚蠢。
「是我瞎了眼,是我瞎了眼啊。」
項羽無比的後悔。
他自詡自己英雄蓋世,可到現在,他才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
原來自己一直都是錯的。
拒絕了韓信這種人才,輸了楚漢之爭,也沒什麼好說的。
…………
「沒有韓信的一生這麼的不順?」
「是啊,韓信竟然沒有得到重用,這是為何?」
「哎,沒辦法,韓信剛開始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自然沒有人重用。」
「項羽可惜了,如果項羽重用的韓信的話,那麼天下的歸屬是不是會不一樣?」
「這倒是不一定,畢竟這種變數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不得不說,劉邦是真的會用人。」
「開國皇帝肯定是會用人的,這沒什麼好說的。」
…………
至於韓信有多厲害?
很簡單,韓信厲害到可以在失去王位和兵權後成功謀反。
淮陰侯韓信到底有多牛呢?且看他的同僚和對手都是怎麼對待他、評價他的。
蕭何曾說過:「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史記·淮陰侯列傳》
蕭何認為,韓信是唯一一位可以幫劉邦爭得天下的人,蕭何說這話的背景是推薦韓信出任要職,所以蕭何對韓信的評價有捧的成分在內。
張良:「……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認為,韓信是漢王麾下唯一一位可以獨當一面的將軍。
張良說這話的背景也是要推薦韓信出任要職,故而張良對韓信的評價也有捧的成分在內,但沒有蕭何捧的厲害。
劉邦: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史記·淮陰侯列傳》
高祖曰:「……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認為,他得到韓信的時間太晚了,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劉邦對韓信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韓信的軍事能力,大概率在劉邦之上。
項羽: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說淮陰侯。——《史記·項羽本紀》
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參分天下王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羽在龍且被韓信擊殺後,表現出了恐懼,主動派人去說服韓信,欲與韓信聯盟,從而形成漢王劉邦、霸王項羽、齊王韓信三分天下的局面。
綜合蕭何、張良、劉邦、項羽等人對韓信的看法。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即是劉邦陣營對韓信的評價都很高,項羽陣營中僅有項羽一個認識到了韓信的能耐。
這也能很好地解釋出,為什麼韓信在楚營中難以得到重用,但卻能在漢營中飛黃騰達。
華夏古戰場上,謀略計策就寫在兵書上,為何,有的將領依計行事一敗塗地,有的將領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呢?
實際上,每種計謀都有其適用的戰況,計謀必須符合戰場上的天時地利,否則,使用起來勢必事倍功半,甚至,召來無妄之災。
「背水一戰」是韓信的經典戰術,然而,這種戰術古往今來鮮有名將敢用,當同事們簇擁在韓信身邊問他為何能夠藉此取勝的時候,韓信是這麼解釋的:「當人被逼入絕境之時,求生的欲望會讓人爆發出遠超平時的潛能,借著這股勁扭轉形勢,擺脫逆境,就能打贏處於劣勢的戰爭。」
韓信的話很有道理,卻隱藏了其中關鍵。
那就是置之死地後有兩種必然結果:一個是「生」,一個是「死」。
對戰爭形勢的判斷,就直接決定了這兩種結局。
若看不透戰場形勢,套用背水戰術,最終難逃死境。
漢高祖三年十月,韓信率數萬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
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可以說,此時的趙軍占據有利地形,隨時準備與韓信決戰。
在古代,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
當時,趙軍先期扼守住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於優勢和主動地位。
反觀韓信,麾下只有萬餘之眾,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軍,人馬疲憊,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那麼,韓信是如何將戰況導向「生」的呢?我們不妨探究一番。
其一,韓信的對手是趙國大將陳余,這個傢伙善於正規作戰,對野路子一竅不通。
什麼是正規作戰?其實,就是雙方將戰場約在一處視野開闊的寬場,然後,針尖對麥芒的大戰一場,有點君子決鬥的意思。
趙軍帳下謀士李左車曾向陳余獻策,建議偷襲韓信軍的輜重部隊,使遠道而來的韓信軍斷絕補給。
但是,陳余嚴詞拒絕了這種做法,他仗著自己人多,且優先占據了有利地形,所以,十分自信。
當韓信擺出背水之陣的時候,陳余還嘲笑韓信不會用兵,鬆懈了下來。
倘若陳余不固執己見,採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凶多吉少。
戰後,韓信拿出千兩黃金緝拿李左車,抓到他後請到帳下做了漢軍謀士。
其二,韓信清楚敵軍將領的為人。
韓信提前派出探子,在確定陳余並未採納李左車的戰術後,這才敢排兵布陣。
韓信深知,兩軍交戰前夕戰場情報的重要性,所以,在知己知彼後才敢布局。
倘若,韓信對敵軍形勢毫不知情,他是不會貿然出擊的。
其三,在背水列陣的主戰場外,韓信特地安排了兩千多名騎兵搞了一波「敵後活動」。
這兩千個輕裝上陣的騎兵每個人都準備了一面漢軍的戰旗,在繞到趙國軍陣後方的時候,他們拔除趙軍戰旗,插上自己帶來的漢旗。
這個舉動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卻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背水列陣的漢軍雖然牢不可破,但是,占盡人數優勢的趙軍仍可以採用圍困的辦法,活活餓死漢軍或採用車輪戰等逼死韓信。
可是,漢軍騎兵將趙軍大後方的軍旗全部改換後,前方的趙軍定會認為漢軍有伏兵偷襲夾擊,心理崩潰後的趙軍哪裡會想到圍困韓信呢?
這樣,背水列陣的漢軍勇士們可以進一步蠶食「腹背受敵」的趙軍。
其四,背水一戰中,韓信雖然將精銳全部擺在前線上,但是,仍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在暗處,用於埋伏趙軍。
韓信揮兵數萬人前往趙國,但是,背水列陣的時候只有一萬餘人被安排在正面戰場上,就算加上兩千插旗的輕騎兵,也遠沒達到部隊開拔時候的人數。
實際上,剩下的幾萬人,都被韓信布置在暗處,用來夾擊趙軍。
漢軍前後夾擊,擊潰趙軍,在泜水斬殺了成安君,並俘獲了趙王。
韓信安排了大量的人手用於夾擊,而並不止先前插旗的兩千騎兵。
畢竟,趙軍號稱二十萬之眾,若用兩千人夾擊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呢。
由此可見,韓信不但派人在趙軍後方插旗,還額外設計了伏兵,虛實結合。
其五,背水列陣,必須得讓麾下士兵陷入絕境,但還得給他們希望。
韓信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他挑選了不論戰鬥素質還是心理承受能力都過硬的一萬精銳,然後,早餐時僅配發少量的軍糧,讓每個人都餓著肚子。
最關鍵的一點是,韓信特地說了一句:「今天,打贏趙軍我們就去趙軍的家裡吃飯!」
食物的量很重要,配發太多達不到效果,太少又讓士兵們餓的頭昏眼花耽誤作戰,食物的配給量必定經過周密的計算。
古往今來,華夏沒有幾個將領能將韓信的背水戰術在戰場上還原,就是限於以上幾處對天時地利等戰場形勢的約束。
馬謖錯誤的估計了戰場形勢,帶著將士們跑到山上,將兄弟們的性命置之死地,想模仿一出韓信的經典戰術,結果卻萬劫不復,就是這個道理。
韓信的戰術思想,是非常出眾的。
這是很少有人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