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孫柳青
2023-10-18 02:53:10 作者: 貳姑涼
看著小兒子頭也不回的離開,馮母哭的不能自己。
她總覺得,他們是真的傷了小兒子的心了!
以後,恐怕小兒子,也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孝順自己了。
劉麗娘手中捏著那雙布鞋,看著小叔子大步離開的背影,心中突兀的升起一絲怪異的念頭。
這小叔子,不會是離開馮家後,運氣就會變好吧?
只是,這個念頭就是一閃而過。
很快,劉麗娘就擺正了心態。
就馮旭那個倒霉鬼的體質,想要運氣變好,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自己可不能為了那虛無縹緲的一丁點可能,再把家裡的銀子往馮旭的身上砸了。
前些年,那麼多銀子砸下去,都沒見一下水花。
而且,馮旭那胳膊還綁在月匈前呢!
傷筋動骨一百天,光這條斷掉的胳膊,要是不把他分出去,婆婆恐怕會趁著自己不注意的時候,就會偷偷的做好吃的給他吃吧?
看看手裡這線縫的這般密的鞋子,就能看出,婆婆的心,還是向著小叔子的。
要是她動搖的話,家裡又不知道,要填多少銀子下去呢!
用力搖了搖頭,一把扯過站在一旁傻愣愣朝小叔子走的方向瞧著的婆婆。
「回去。」
馮母抹著眼淚,跌跌撞撞的被劉麗娘拉著回了家。
馮旭回了大槐樹村,頹廢了幾天後,又重新投入了書海中。
他實在是沒想到,這寧老夫人雖然是鄉下女子,可對於書籍之類的,非常重視。
不光是他書房裡那些手抄本,還有學堂里,也有一個公共的借書的書屋。
裡面有寧芃芃讓幾個兒子,每當一個地方,就會去當地的書店,購買一些書籍回來。
幾年下來,這書屋裡的書籍,已經是非常可觀了。
當然,寧芃芃也有個規定。
學堂書屋裡的書籍,可以隨意觀看。
若是想要拿回家,就必須得拿紙墨自己手抄寫下來。
抄寫本就可以歸抄寫之人,拿回家去。
而馮旭屋裡那個書房裡的手抄本,有些是寧永鵬他們幾個做錯題後,被陳文何罰抄的。
有些是陳文何看著不錯,自己抄寫的。
只是,每天抄寫一點,自己的書房裡的書架上,已經被塞滿了。
所以,他就把其中一部分重複的給放到了馮旭的這個屋子裡。
剛好馮旭來,便便宜了他。
自從寧芃芃答應了裴宴的提議後,原本她想留下來的寧老三和寧老四,又跟著晴娘一同去跑商了。
只是,這一次,離開之前,寧老四特地去人牙那邊買一家下人回來。
不為別的,就是專門看著趙娟,以防萬一。
如同那月娘一般,寧老四把這些人的身契,全都交給了寧芃芃手中。
每個月的月錢,也是由寧芃芃給。
對於這種雞毛蒜皮的事,寧芃芃才不想花心思呢!
所以,喊了已經好的差不多的寧綿兒,還有寧有喜過來,讓她們學著,如何料理中饋。
對於寧綿兒,還能慢慢的教。
寧有喜今年卻已經十五了,她的婚事,也得看起來。
雖然她的性子,還是有些掐尖要強,不過,經過這些年的磨鍊學習,她的廚藝,終於是能拿的出手了!
學習上,雖然不怎麼樣,可至少該認識的字,都認識了。
只能說,不用擔心,做一個被人賣了,還旁人數錢的睜眼瞎了!
等寧有喜和寧綿兒把中饋學的差不多了,寧芃芃就準備讓她們兩個人一起理家。
對於給寧有喜找一個什麼樣的婆家,寧芃芃表示很是頭疼。
不過,她還是喊了寧有喜過來,詢問她的意見。
聽到親娘說給自己找婆家的事,寧有喜未語臉先紅。
寧芃芃見她這般模樣,很是頭痛的揉了揉額頭。
索性是去了安鎮,找了鎮上的官媒。
著官媒的手裡,可是有這四周附近適齡的人家的少男少女們,還有他們的畫像給整理成冊了!
到時,有那要求比較高,自家條件很好的人家來找,也能直接把這冊子拿給人家看。
這麼多人選,總有合心意的。
以寧家現在的條件,那官媒自然也給了寧芃芃兩本冊子。
一本全是男的,另外一本全是女的。
寧芃芃有些愕然,沒想到,這官媒居然這般貼心。
不過,她倒是沒有在這些冊子裡,看到自家兒子和女兒的畫像和消息。
官媒也很是光棍,笑眯眯的說道。
「寧老夫人放心,我做這個媒婆,那是心中有數的。
像貴公子和小姐的婚事,哪裡還需要被旁人挑呀,自然是貴府挑人的份。
當然了,若是有那貴人相中了貴府的公子或者小姐,我也會親自登門來說媒,而不是給這冊子便算了!
這冊子裡的人雖多,但是得跟老夫人說句實在話。
裡頭大多還是村子裡的人家,又或者家中有幾分薄產的。
吃喝倒是不愁,可想往上再走走,又或者想大富大貴的,恐怕是極少。」
寧芃芃聽了她這話,就知道這媒婆說的都是真心話。
畢竟,按如今以寧家的家世條件,再加上認識縣太爺這一條,就能讓人趨之若鶩。
女的那本寧芃芃沒去看它,畢竟自家兒子,除了老二之外,其他都有媳婦了!
至於孫子輩的,還全是小蘿蔔頭呢!
而且,關於孫子們的婚姻,寧芃芃並不想插手。
又或者說是,孫子們的婚姻,得等他們學業有成後,再做決定。
不過,相比利益交換的婚姻,寧芃芃還是希望,自己的孫子們,能找到一個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女孩的!
孫女們也是如此,最好能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良人。
寧芃芃把男的那本冊子,來回翻了好幾遍,也沒有能入了她的眼的。
「除了這些,可還有更好一些的人家。」
官媒聽了寧老夫人的話,知道她對這些人家沒相中。
詢問清楚寧芃芃的要求後,官媒仔細想了想,想起一戶人家來。
「倒是有那麼一戶人家,父母早亡,那孫柳青家中一共有兄妹三人,靠著孫柳青一個人走街串巷的做小買賣,養大了下面弟妹。
他今年十九,下面的妹子十七,已經定了人家。
弟弟呢,今年十六,還在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