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言•宮斗 >玄德 > 第849章 軍隊的改革

第849章 軍隊的改革

2024-01-01 11:34:42 作者: 御炎
  如果說對於軍職體系中的基層和中層,他們尚且還有著追求更高等級軍職的想法,那麼對於已經進入將軍層面的將領來說,這一追求在過去是不明確的。

  或者說他們這個層級的追求已經直接指向了更多的食邑和在劉備本人心裡的地位。

  過去,將軍只是按照職位予以區分,並沒有太明確的級別之分,所以一名軍官脫離中郎將級別進入將軍級別之後,晉升途徑已經不是很多了,一般只有職責範圍內的不同和區別。

  而之後,為了進一步激勵將軍層面的將領積累軍功、勇於征戰,而不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避免退化、腐朽,劉備決定把將軍層面的將領也劃分為四個等級。

  從二品的少將,正二品的中將,從一品的上將,最後則是最高的正一品元帥。

  這四個級別是屬於將軍級別的高級軍官的軍階,任何一個級別的升遷和跨越都需要滅國級別的功勞才能兌現。

  一般來說,至少在劉備的設計中,到了這個級別之後,將軍所追求的軍功必然是滅國滅族級別的軍功,普通軍功想要積累升遷的話,跨越的難度就非常大了。

  這也算是對將軍這個群體的高級軍官們的一種激勵。

  另外,劉備還配合將軍的軍階,設計了具體的軍職稱謂。

  比如雜號將軍就歸屬於少將級別的軍階。

  而少將級別的軍階在原則上是跟隨軍隊數量決定的,因為中郎將和雜號將軍在之前都是統領一個軍的領軍者可以擔任的職位,所以歸屬於少將軍階的雜號將軍實際上的數量也就跟隨軍隊的數量上下浮動。

  只要中郎將立下戰功升任少將軍階,就自然可以成為雜號將軍,所以理論上漢軍有多少個軍就可以有多少個雜號將軍,少將軍階的持有者也就在這個層面上屬於不受限的存在。

  當然了,雜號將軍的將軍稱號也不受限制,不管將軍號多麼狂拽酷炫,哪怕你是宇宙將軍,只要朝廷允許,你都可以這樣叫——但與此同時,哪怕你是宇宙將軍,伱也是最基礎的少將級別的將軍。

  從中將開始,職位數量就是有限的了。

  首先,劉備把征南將軍、征北將軍、征西將軍、征東將軍和征虜將軍設定為五征將軍,屬於中將級別的將軍號。

  有了五征,那麼五鎮也少不了,鎮東鎮南鎮北鎮西,再加一個鎮虜將軍,五鎮將軍齊活兒,也設定為中將級別的軍號。

  五征將軍和五鎮將軍在具體職責上設定為外部五大軍區的主將和第二主將,是軍區領導級別的重要將領,到了這個級別,已經是位高權重了。

  五大軍區之外中央軍區方面,劉備按照傳統,設下前後左右四個最為簡樸、傳統的將軍號作為中央軍區的中將軍號。

  如此,整個漢軍的中將軍號一共就十四個,將來如果沒有軍區級別的增設和減少,那麼中將軍號就那麼多,不能隨意增減。

  原則上來說,正二品中將是有可能隨著國土的增加與軍區的增加而增加的,數量並不恆定。

  到從一品上將級別的將軍層面,限制就更大了。

  劉備規定,只有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和大將軍屬於上將軍階,且不跟隨任何事物而產生變動,也就是說無論發生什麼,上將軍階只能有四個人,多了沒有。

  再往上的正一品元帥,理論上又不設限制了。

  元帥就是元帥,元帥沒有對應的軍職,只是一個榮譽稱號,在劉備的設計中,基本上就是授予那些為國家征戰一輩子且勞苦功高得到廣泛尊崇的老將軍。

  也就是說,在這一套體系之中,最高的實權職位就到上將級別,四名上將是站在這個國家軍事頂點的存在。

  而元帥,是將軍級別的老將軍在離開軍隊前後的那段時間內給確定下來的榮譽軍階,是慰勞一位一生征戰、將一切都獻給國家的老軍人的最後的國家級別承認,屬於退休人員的終生成就獎之類的存在。

  之後,劉備也考慮到了特殊情況。

  因為考慮到未來軍隊的能人輩出、猛男扎堆,十四名中將和四名上將這個限額可能會導致很多很能打的將軍一輩子都只能停留在少將這一級別,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將軍們的進取之心,甚至會引發一些很不好的情況。

  所以劉備設計了一個補充條款。

  即軍功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滿足了升遷中將軍階和上將軍階的人,哪怕因為軍職騰不出來而無法升任對應軍職,但是軍階是可以順勢提升的。

  也就是說軍職可能還是一個雜號將軍,但是滿足了條件之後,可以先升軍階,升級到中將軍階然後排隊,等著中將職位有空位騰出來,再依次遞補。

  中將級別也是一樣,滿足了晉升上將軍階的要求之後,也可以升級軍階,排隊,等著具體的軍職被空出來,再依次遞補。

  做這一設計,劉備主要也是為了控制軍費支出和未來的某些隱憂而考慮。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國家財政很難說一直保持在一個很好的水平線上,他必須要考慮到未來國家財政狀況惡化的可能性,軍費支出作為大頭和保持國家狀態的重要費用支出,堪稱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中將和上將作為最高級別的高級軍官團體,對於他們所需要支出的軍事費用和軍事開支那是相當龐大的,一個中將的位置所包含的軍事資源,換算一下,就能在一個地區的財政份額中占據相當分量了。

  正是如此重大的職責和權限,所以才要限制崗位數量,不能太多。

  劉備給每一個將軍位都設計了相對應的軍事職責,基本已經可以囊括漢帝國在軍事方面的具體需求,十四加四的格局設計已經足夠應付整個軍事局面的需求。

  如果安排的太多除了浪費軍費之外,毫無意義。

  關乎到具體的軍事權力方面,軍事職位所對應的軍事權力也是有限度的,軍事職位不可能無限擴充,軍事權力也不會無限擴充。

  這十四個中將級別的將軍號都是各大軍區的主要負責人,分散在地方上主管各大軍區的日常工作,同時也會負責各大軍區出兵作戰的事宜。

  基本上每個軍區有了作戰的需求,就是中將級別的軍官作為主將統領出征。

  中將級別的將軍就等於是帝國軍事的中流砥柱,但凡有什麼重大事件,他們都必須要統兵在前,成為帝國的一道屏障,哪怕戰死,亦在所不惜。

  而上將級別的四個將軍就更特殊了。

  限於身份之高,所以他們不在地方任職,也不直接接觸軍隊,他們在中央任職,像朝官一樣可以上朝,主要活動範圍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負責的是整個天下的軍事任務。

  平時,他們可以參贊軍務,在樞密院的軍事會議上有參與議論和表決的權限。

  至於戰爭,升任上將之後,基本上就告別一線戰場了,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參贊,是作為皇帝的軍事高參,並且直接參與到劉備將會設立的帝國軍校的日常教學任務當中。

  自然,他們作為帝國最優秀的四名軍事家,也不會徹底成為吉祥物。

  每當地方軍區有無法單獨處理的重大軍事任務的時候,皇帝便會允許上將級別的將軍率領中央軍區的士兵前去支援,並且接管所有軍事指揮權,全權負責征戰。

  簡而言之,在這套軍階和軍職相互對應的新體系之中,少將軍階的雜號將軍們是軍隊的高級基石,最重要的則是中將軍階的十四名將軍,他們是帝國軍事的防波堤,上將則是大堤崩潰之後的緊急救援隊。

  最後則是爵位層面,劉備決定放個大招。

  他要恢復秦以前的傳統的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每一級爵位還要設置三等,從三等男到一等公,共十五個爵位級別,全部開放給人臣使用。

  當然了劉備在這套設計體系中也徹底剝離了爵位和封地之間的關係。

  傳統意義上,爵位和封地和食邑關係密切,就算沒有治理權,但是也有租稅的享有權,並且享有一個地方的名譽宣稱。

  可是在劉備的設計中,第三帝國的爵位僅僅只和食邑數量產生聯繫。

  每一個層次的爵位對應不同數量的食邑,代表不同的收入層級,甚至於都不關乎地方名稱,每一個爵位前都不會帶上地方名稱,食邑也不會特指某個地方的食邑,只是一種象徵。

  具體來說,一戶食邑有多少經濟收益,由朝廷規定,最後產生的經濟收益也由朝廷戶部直接撥付,不和地方產生任何聯繫第三帝國的爵位會徹底剝離其他屬性,只會產生經濟利益,且對個人榮譽有一定的象徵性意義。

  其他的,什麼也沒有。

  這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傳統觀念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衝擊。

  但是無所謂,第三帝國的底層運轉邏輯已經被劉備改變了,現在他想要做這些事情,並沒有什麼難度,所有可以直接反對他的力量都被他掃平了。

  就算是傳統的二王三恪制度之下所存在的宋公、衛公這兩個公爵的存在,在劉備這邊,也沒有什麼問題,他直接宣布,衛公和宋公是特殊的【禮制公爵】,不是【軍功公爵】,同為公爵,但是兩者並不屬於一個體系。

  對於這兩個公爵,可以維持原有的尊號,但是對於這兩人,劉備也下令將他們從原先的封地遷徙到雒陽來,從此居住在雒陽,不再前往封地就封。

  於是在貞觀三年十月,劉備正式宣布要對軍隊體系進行一系列變革的時候,很多人驚訝,卻沒什麼人反對,大家沒費什麼功夫就接受了這個全新的現實。

  於是乎,劉備順理成章的對軍隊體制發動了改革。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