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狀元娘子颯又甜 > 第466章 穩定(一更)

第466章 穩定(一更)

2023-10-12 11:38:55 作者: 秋味
  沈舟橫茶色的眸子看著齊夭夭繼續說道,「應該讓蜀、吳兩國感到慶幸的是,由於馬鈞不善言辭且屢屢被人眼紅、毀謗,他用於軍事的創作最終沒被採納,只有深受魏明帝曹睿喜愛的水轉百戲被創製出來。」

  「不過那些都是玩具,確實有點兒……」沈舟橫抿了抿唇給了她一個你懂的眼神。

  齊夭夭別過臉閉了閉眼,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怒氣。

  「夭夭你在氣什麼?」沈舟橫一臉無辜地看著她說道,「那個水轉百戲確實是玩具啊!我記得《三國志》里這樣記載:以大木雕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焉。設為女樂舞象,至令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鬥雞,變化百端。此三異也。」

  「水轉百戲,不錯就是會活動的木偶。」齊夭夭烏黑的瞳仁看著他說道,「沒錯馬鈞做了一個用水做動力的大輪子,然後把各式各樣的木偶放在這個輪子上,這些木偶有的奏樂舞蹈、有的吹鑼打鼓、有的擲劍丟球,有的翻跟頭,有的走繩索,動作靈活,惟妙惟肖,十分絕妙。」

  沈舟橫聞言笑了笑道,「等我研究,研究給兒子也做一個玩兒。」

  齊夭夭聞言蹭的一下站起來,雙手掐腰看著他說道,「你真是要把我給氣死。」

  「怎麼了?」沈舟橫一頭霧水的看著她問道,「你坐下,坐下,慢慢說,你不說我怎麼知道,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生氣。」無辜的眨了眨眼。

  齊夭夭聞言提了提裙子坐了下來,「現在從文獻中我們可以得知這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可以讓那么小人動起來。」

  「是啊!」沈舟橫點了點頭道。

  「以水為動力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水車。」齊夭夭想也不想地說道。

  「我知道。」沈舟橫又點點頭道,「無論是圓形水車,還是腳蹬式的水車我都見過。」

  「那麼有沒有用到其他地方,例如紡花車,織布機,這樣就不用冬冬他奶奶,天天唧唧復唧唧了。」齊夭夭目光凝視著他一字一句地說道,「玩具也可以變成大玩具。」

  「呃……」沈舟橫聞言僵立在當場,桃花眼眨了眨好半天才道,「這麼說好像可以試試。」

  「知道走馬燈嗎?」齊夭夭平復了情緒看著他又問道。

  「知道,在元宵節和中秋節常常出現的燈籠。」沈舟橫點下了頭,「你喜歡呀!咱們可以做,你畫的那麼逼真,做出來的肯定更好看。」

  「知道怎麼做嗎?」齊夭夭好奇地看著他問道。

  「知道!走馬燈的內部有一根輪軸,輪軸上有剪紙。點燃燈籠里的燭光後,剪紙的影像就會投影在燈籠的燈屏上。走馬燈的關鍵技術在於,這些剪紙的影像可以不斷走動,從而在燈屏上出現如人馬追逐、物景轉換的場景。非常的好玩兒。」沈舟橫神采奕奕地看著她說道。

  「那它為什麼會轉呢?」齊夭夭杏眸直視著他問道。

  「這個不知道?」沈舟橫沉吟了片刻看著她老實的說道。

  「這些奇技淫巧,思考它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在沒有人力的情況下會動呢?這些原因能不能用到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齊夭夭深吸一口氣看著他緩緩地說道。

  「呃……」沈舟橫薑黃色的瞳仁眨也不眨地看著她,「好像從來就沒人這麼深想過。」

  「是啊!這些奇技淫巧被人嗤之以鼻,直接扔了。」齊夭夭鼓著腮幫子氣呼呼地看著他說道。

  自古以來,相對於「理」來講,國人更重視「術」。

  所以,雖然從水轉百戲、走馬燈的身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科學之處,可惜老古董們只將這些玩意兒當做是「奇技淫巧」,未能對它們背後的科學原理加以重視。

  而到了後世一大批西洋物件伴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而來,人們驚異於這些稀有玩意兒的精美與巧妙,但在心裡仍然覺得這是「奇技淫巧」,對其通通封存起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難以改掉的歷史慣性。

  這走馬燈,點燃燈內的蠟燭,讓產生的熱氣形成熱氣流從而驅動輪軸轉動。

  這時,輪軸上的剪紙就可以輪番投射在燈籠的燈屏上,也就形成你追我趕、猶如走馬的外部效果,這也就是「走馬燈」這個名稱的由來。

  走馬燈的製作原理,其實跟現代的燃氣機是基本一致的。

  在唐宋時期就已經有了走馬燈,而歐洲的燃氣機直到1550年才發明出來用於烤肉。

  燃氣機經過進一步發展演變,就有了渦輪噴氣式的發動機。而發動機對於工業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齊夭夭一臉歉意地看著他說道,「抱歉語氣不太好。」

  有時候現代人覺得古人特別『蠢』,古代人蠢嗎?不相反人家聰明著呢!

  古人當然也知道技術可以帶來財富,但是財富對古人來說有時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對於統治者來說,核心的訴求是穩定,而不是效率。

  穩定可以犧牲一切!

  如果技術帶來的只是單純的生產效率的提升,那麼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都會接受。

  問題在於,技術必然會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影響分配,影響生產關係,影響階層力量變化。

  而且怎麼個影響法,是難以預測的。

  這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

  未知才最為恐怖!

  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產生的後果是不一樣的。

  這個世界最大的特徵就是不存在任何可持續的指數增長,到處都是殘酷的存量競爭與零和博弈。

  例如耕地所用的犁一步步的革新,但是任何增量都會迅速被人口增長平抑。

  結果就是從古至今,無論何時,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都在溫飽線上掙扎。

  天災人禍加上戰爭、瘟疫,對人口的影響都比技術來得猛烈。

  那麼技術不是「奇技淫巧」還能是什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