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頁

2023-10-07 16:39:50 作者: 天下歸元
    「……奚雲漸得帝寵,破例得無需宣召出入皇宮之權。」

    「……奚雲伴帝駕前往行宮泡溫泉。」

    「奚云為大奉皇帝下廚,遭皇帝嘲笑,帝親授奚雲廚藝。」

    「九月某夜,奚雲曾夜入宮禁伴駕,徹夜未歸。大奉禮部已經在做冊禮準備。多次進言皇帝,帝不置可否。」

    「通政司使府邸車水馬龍,拜客不絕。」

    鐵慈慢慢看完。

    字裡行間,看見了一個乍蒙隆寵卻不卑不亢,無畏無懼,也不在乎物議流言的少女。

    隨信還附有一張奚雲的小像,從相貌看,並非絕色,勝在一雙眸子烏黑湛然,目光堅定。

    這樣的少女……慕容翊應該會喜歡的吧?

    鐵慈慢慢拿起紙條,扔進火盆中。

    才進十月,別處尚穿單,重明宮已經點了火盆。

    ……

    至明元年十二月初八,帝率群臣至景山祭先帝周年,同時下詔,斥大奉背棄當年誓約,是為背信棄義、割裂國土之亂臣賊子,大乾與之勢不兩立。

    這是鐵慈自即位以來,第一次對大奉立國表態,也是第一次將大奉指為亂臣賊子,表示了敵對的態度,這封告天下詔一下,臣民皆歡欣鼓舞,一時文臣筆伐,武將請纓,恨不得立刻就打到汝州去,將那弒君背主的大奉踏平,將那辜負傷害了大乾皇帝的大奉之主擄到盛都,踐踏為奴。

    不過皇帝發了明詔之後,卻似乎並沒有進一步打算,而且朝中太師也極力反對,表示大乾剛剛打退達延,不可再輕舉刀兵,請戰的摺子被紛紛留中,一段口誅筆伐的熱潮過去,戰爭的狂熱也便褪去。

    明詔發於天下,大奉自然也知道了,大奉朝廷也免不了一陣軒然大波,不過當時殿上,眾人瞧著御座上的皇帝,捧著那封罵自己的詔書讀得津津有味的神情,都無語凝噎。

    瞧皇帝那模樣,似乎想要在一封罵自己的告天下書裡面,摳出糖來?

    第523章 從此世間無顏色

    皇帝都這態度,別人的憤怒便沒個出口,這事也便過去了。

    不多久,眾臣忽然發現,奚小姐進宮次數少了。

    日常也看不到皇帝和她出雙入對了。

    本來都已經做好了封后準備的禮部大惑不解,斗膽去試探陛下,結果陛下比他們還驚訝,道:「朕什麼時候說過要封奚云為后妃了?」

    禮部尚書:……您是沒說過,可您做過啊,從來對女子不假辭色,忽然如此恩寵一個女子,這難道還不算信號?

    「朕只不過欣賞奚雲性格,和她意氣相投而已。真要舉辦大典,你們倒可以辦個朕收御妹的大典,正好彌補了朕沒有姐妹的缺憾。順便朕再給她指門親,雙喜臨門。」

    禮部覺得一點都不喜。

    消息傳出宮外,奚府頓時門前冷落車馬稀。

    難免有些之前羨慕嫉妒恨的小姐妹,有意無意嘲諷奚雲,奚雲對此卻一片坦然,道:「陛下喜我,我也喜陛下,但我們之間的事,從來都不是為了給你們交代的。諸位可以閉嘴矣。」

    朝臣們聽了,難免扼腕,都說這位奚小姐,榮辱不驚,亦柔亦剛,更兼心思清明,真真是做皇后的好苗子。陛下能在一堆貴女中瞧見她,可見眼光是好的,也是足夠欣賞她的,可怎麼就不能納了她呢?

    這些議論傳到慕容翊耳中,彼時他正在把玩他的扇子,將一柄鐵扇玩得上下翻飛,銀光縱橫,聽見這一句,銀光在他手中乍現又收。

    當然不能。

    奚雲是很好很好的。

    但是他見過更好的姑娘。

    便如站在青山之前,便已見過世間最為宏偉綿延的山脈;站在鮮花之前,便已經見過雪山之巔遺世獨立的雪蓮。

    他見過這人間最好的那一個,從此眼中再無顏色。

    ……

    這一年的除夕,鐵慈按例大宴群臣,召見內外命婦。

    大奉皇宮裡,也有一場盛大宴席。

    新舊之歲交替之時,兩處大殿之上,高踞兩位帝王。

    國土相對,各自坐北朝南。

    同時舉杯。

    手臂伸直,眼神遙遠。

    敬這座下眾生。

    敬這遙迢山海。

    敬這紅塵百年。

    敬那……隔山海、愛恨、恩怨、想見而終不能見的人。

    ……

    宴席畢,鐵慈召了幾位誥命入內說話。都是親近重臣的家眷。

    這樣的機會很難得,畢竟她是女子,卻也是皇帝。

    在座的有幾位大學士夫人,幾位尚書夫人,皇族卻幾乎沒什麼人了,皇室子嗣本就不旺,蕭太后掌權後,又將剩餘王爺殺的殺,遠遠打發的打發,京中只剩下一個昭王,如今昭王及其子因為事涉謀反,直接被處死了。

    鐵慈在即位第二日即下詔處死昭王父子,絲毫不顧某些大臣想為皇室留點香火、為皇帝保全令名的想法。

    當初,在重明宮父皇屍首前,她曾發誓,從此以後,不會再對任何人心軟。

    也因此,在這種年節大宴上,皇室便顯得分外凋零,皇帝也顯得分外孤寂。

    鐵慈雖然即位不久,但皇太女時期便聲望卓著,數年來恩威並施,令行通暢,居於深宮卻知天下利弊,政事清明,百官拜服,積威甚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