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4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說完,她又看其他官員:「我就不懂了!王爺派人一路去京城,沿路呼喊雍王令,那就是為了安大家的心的。你們怎麼反倒是更不安了呢?不是……你們究竟是如何猜度王爺的?若是以為我們那樣的行為是在示威,這是不是……太叫人寒心呢?」
晏殊:「…………」所以,派人拿著二十八個腦袋,喊著雍王令,還是你們有理了?朝廷派我們來安撫,倒是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唄?對不住你們了,是吧?
桐桐眨巴著眼睛看他:那要不然呢?
晏殊都顧不上想那駭人的屍首了,也不要誰領路,大袖一甩,揚長而去……
第1769章 大宋反派(90)
最難的是這個過度期。
而這些,並不是桐桐一直在就是好的。
就像是現在的夏州該如何整合的問題,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因為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胡漢互不相讓。
以前漢臣漢將處於弱勢,一直被壓制,那誰心裡能沒點脾氣呢?現在坐在上面的不是夏王,而是雍王。那麼,情況是不是就得改一改了。
這一不相讓,党項才發現,漢人官員從人數上來說比他們多的多。只是他們之前身在要職,漢官多為下屬。但問題是,漢官若是不服,那麼,他們這上官能做的好嗎?
野利仁榮看著寧肯在台階上就坐也堅決不做龍椅的雍王,一時之間沒有言語。
四爺聽著吵嚷了半天,這才抬抬手,「坐!坐吧。就席地而坐,別講究了。都挺累的,咱今晚上呀,總得拿出個章程來,對吧?」
嘩啦啦的,席地盤腿而坐,也確實是累了。
四爺就問說,「還還有什麼想法,都往出拿。只要有問題,就肯定有解決的辦法。在我跟前,只管放心大膽的說話,言者無罪。」
既然這麼說,葉悖麻就說話了,他是党項人,小部落出身,是一員幹吏。他看向四爺,直言問:「雍王不肯背棄大宋朝廷,那我等以後便是宋臣麼?」
這個問題很敏感,大殿上坐著的只願意名義上屬於大宋,卻真未曾想真的臣服於大宋。將他們納入大宋的官員體系,他們很快就會被擠得什麼都不是。
四爺還未曾說話,楊守素就先接了話:「咱們的情況特殊!從古至今,多民族之地,朝廷都會採取羈縻政策,也就是民族內自治。夏州的情況更複雜,屬多民族雜居。咱們怕朝廷伸手,可朝廷也覺得咱們棘手。」
說著,就看四爺,「臣有一策,不知能言否?」
四爺明白了,漢人也怕會徹底歸宋。他笑了笑,點頭,「都說了,言者無罪。咱們關起門來說話,什麼都能講。」
楊守素就直言道:「郡國制,王爺以為如何?」
郡國制是漢朝施行的政策,實打實的有封地的那種。楊守素認為,獨立於朝廷的郡國制是能接受的底線。
這個事怎麼說呢?其實大清建立之初,三藩算不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封國呢?算是!因為朝廷干涉不了,這才引爆了三藩之亂嘛。
意思就是要達到區域內自治嘛,這有什麼不能的?在一國的前提下,什麼都能談嘛。
四爺就給了明確的說法,「就這麼定了,改夏為雍,重新劃定邊界,更換輿圖。」
可緊跟著就還有個問題,那就是雍郡所有官員,是否要受朝廷的任命。
也就是說,任命官員是否要過朝廷的手,而雍郡是否接納朝廷派遣來的官員?
「不會!」四爺最不耐煩的就是宋朝的官制,他是歷朝歷代最繁瑣的一種官制。
因著大宋接盤來的底子其實是各路軍閥,所以他的官職像是個拼盤,什麼東西都往裡放。反正一般人聽了官職名稱,都不知道管什麼的。
而且,他它分官、職、差遣。有些事有官無職,有些是有職無差遣。
比如,有十個朝散大夫的官員,他們拿的俸祿是一樣多的。其中兩個人掛著職務呢,比如曹司朝散大夫,這就是在具體的部門掛著職務的官員。而掛著職務不等於你真的在曹司里有差遣,有活干。這兩個掛著職務的,許是只有一個,很有面子,有人肯提拔,於是,他有個具體的活兒干。
之前在宮中發俸數據反推,而今大宋朝廷養著二十萬左右的冗官。這個數字每年還都在增加。
假如這二十萬人,都拿著縣令的俸祿。也就是每月三十貫,那一個官員每年就拿三百六十貫。二十萬官員,按照這個最低標準拿,這是多大一筆錢呢?
反正這筆錢,養六十萬軍隊,是養的起的。
西北這麼貧瘠的地方,要是按照大宋朝廷那一套,要不了兩年就徹底拖死了。
四爺也直言不諱,說大宋朝廷現行的那一套的弊端在哪裡。
桐桐在外面聽了半晌,就笑了。四爺那話說的,處處跟滿朝的大臣一個立場,把他自己放在了大宋朝廷的對立面上,這不是就親近許多了嗎?
而這些話,是不能當著晏殊他們說的。
桐桐轉了個方向,先去看蕭海里。蕭海里還是老樣子,被關著也不急不怒的,該吃就吃,該喝還喝。桐桐去的時候,人家鼾聲正大,睡的特別好。
等桐桐一腳將人踹起來了,蕭海里也只翻了個身,睜眼看了桐桐一眼,「我是俘虜吧!那我投降,我願意給你們夫妻賣命。你們不會不收降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