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0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鄉黨,這詞可追溯到西周。

    追朔到那個時候,同鄉,或是一個鄉、一個黨出來的人,那真是非常親近的關係。這說明祖祖輩輩,大家都在這一片,知根知底。

    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起,基本構架已經形成。

    現在彆扭的是,太祖沒有把事情做完。他認可基層管理的構架,但是不認可,鄉、里管理的其中的一些部分。

    比如,各個鄉都有鄉約,鄉約便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東西。比如,鄉約中有規定,說咱們鄉的人必須崇禮、必須向善,而且,必須守望相助。

    這一點太祖特別認同!按照他的說法,他覺得哪怕到了後世,國人的人情味都很濃厚,尤其是農村,本鄉本土鄰里之間,特別親厚。一家有事,大家都幫忙。這就是傳承了數千年都沒有丟失的文明。

    但是,他不認同鄉約里規定的其他東西。比如,誰犯了什麼錯了,里長鄉老可代為處罰。

    他認為這個東西是凌駕在律法之上的。因此,自大陳以來,基層的作用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基層肯定不能丟,那怎麼能既叫發揮作用,又能規避鄉約里有些東西凌駕於律法之上呢?

    桐桐給予了答案:「叫女人來做!既能掌握下面的動靜,又不可能干涉官府治理。」

    趙德豐就道:「可女人是行動最不自由的人群,都是跟著丈夫走的。在縣衙有縣令,縣城的各個巷子,都選拔吏官的妻子來做這件事。但是各個村,各個裡,這又怎麼安排。這是非本村本里的女子,不能擔任的。」

    林雨桐點了點趙德豐:「說到點子上了。官眷到底只占少數。因此,我覺得該設立一部,為坤部。掌管天下女子事務。從朝廷到行省,再從行省到州府縣鄉里村,鋪排到底!」

    趙德豐問說,「儲妃可算過,坤部添置了這麼多人之後,俸祿怎麼辦?」

    是啊!拿不出俸祿。

    誥命夫人在而今其實只算是一個榮譽稱號,並沒有朝廷俸祿的。只有在其夫或是子去了之後,朝廷給予其父或是其子三分之一的俸祿給她養老。這些人做這個差事,做好這個差事,還能說為了其夫。可各村的女子呢?能給人家什麼呢?

    「子女入學資格。」什麼?

    「入學資格。」桐桐就道,「皇家書院!每個省設一分部,每年都考試!每個行省都有二十個名額,可直入皇家書院內堂學習。書院歸聖上親管,出來便是天子門生。只要是皇家書院結業的學生,此生都有資格參加入內堂的考核,每年都有一次機會……」

    趙德豐愕然的看向桐桐:「你想叫書院與科舉並行?」

    桐桐笑了笑,「不可嗎?」

    趙德豐看她:這可以嗎?這已然是跟前朝政事扯上了!而且不是一般的政事!

    桐桐白眼翻她:就跟你家教你的是在後宅繡花一樣。

    趙德豐跟她講道理:「你讀唐史,那你知不知道,舉薦制才被科舉替代了多少年呀?你就換種方式?」

    沒有換呀!並行而已,「這是皇家教化子民,又何不可?」

    「你要知道,科舉本意在提拔寒門,武皇……」

    武皇如何我比你清楚,「朝廷有官學,也有私塾,不管是哪種,學出來都行。皇家書院得的大門是開著的,每年都可以報考,成績優者為先。每省每年只錄一百個。而坤部凡是里、村的女官,其子女中,可選一人直入分部。只要讀出來,此生都有考取內堂的資格。機會給了,能不能抓住全憑個人。」

    趙德豐就說,「那你可知道,若是這有這個資格,下面必定會爭的頭破血流的。」

    「所以呀,女官不是終身制,五年一更換,便是連任,也沒有資格再舉薦第二個子女。在任職期間,不出差錯,那子女的資格就一直保留。若是不法,取消其資格便是了。且保留終身追責之權。與子女的前程捆綁!」

    意思是,最好能好好的辦事!好好的,你家可能給因為你家的孩子一飛沖天。

    哪怕你好好幹這五年呢?幹完利索的走人,換其他人上了。這有什麼不好呢?村里多出幾個皇家書院出來的人。換上幾輪之後,一代人就出來!該下一代了。一代一代不斷層。

    其實這是用皇家書院把偌大的版圖的人連接在一起了。

    桐桐就說,「二十年後,每個村都有至少四個皇家出院出身的學生。他們對自己的身份有認同感……」

    趙德豐心裡倒吸一口氣:若是如此,誰跟著造反?誰會跟著造反?

    原來這一環一環接著一環,這個套子下的這麼深呀!

    你以為她是想鬧一鬧女官,可誰知道最後的目的落在這兒了!

    趙德豐目光複雜極了,這主意是誰出的?是林楚恆和太子有什麼區別嗎?這般心機深沉,這步棋落下之後,你根本不知道她這一步之後勾連的是什麼。

    劉四娘突然就不安的動了動,她好似參與到了不得的事情里來了。其實又很多她都沒太明白,可看著這位郡主的表情,再看看皇后和姑母一臉的思量,她就知道,這個事大的很了。也不知道現在悔婚還來不來得及。

    在皇家要是沒點腦子,坐在這裡像是個異類。

    聽說二皇子看上個農家出身的女郎。

    唉!何必呢?自己這種的好歹還算是接受過良好的教導的。尤其是這一兩年,跟著自家姑母,在山上閉門學。可饒是如此,也覺得跟不上。不是自己比別人笨,而是想的東西跟人家壓根就不在一條線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