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4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韓珍珠這才不好意思的笑,一時間卻也訥言了,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趙德豐心裡嘆氣,主動遞話:「此物最早記載什麼地方,你可知?」
韓珍珠這才接上話,「我記得在史記中提到,說是蜀地卓氏的祖先,冶鐵致富。他們本是趙國人,在秦國擊敗了趙國之後,就把卓氏給遷走了。卓氏說汶山下的田野肥沃,地里長著芋頭,像是蹲著的大鳥。有此為食,人是不會被餓死的。」
桐桐點頭,是有這樣的記載。但這麼一問還真叫她想起看到過的另一個記載,那個記載的時間跟而今的時間差不多。好似是五代時期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留下的書。書上記載了一件事,說是有一寺廟的和尚,種了大芋頭,每年都收穫極大!這種東西吃不了,他們就把芋頭蒸熟,而後搗成泥,用這個東西來砌牆,將寺廟裡的牆都重新砌了一遍。後來有一年,鬧了天災,周圍十室九空,可就這個寺廟裡的人沒有一個餓死的。靠著芋頭泥砌出來的牆度過了災年。
這種記載靠譜不靠譜的,沒驗證呀!但是好似民間總有這樣的事例,說是某地某鄉紳家的牆糯米加了什麼砌成的,後來靠這牆度過災年的記載。
當然了,咱現在不說砌牆的事。但若是芋頭泥被加工之後,能弄成磚塊的模樣保存下來也成呀!好吃不好吃另說,只要不變質就成。
其實芋頭曬乾後能吃,理論上芋頭你曬乾也能吃呀!
是不是用糯米湯給黏在一起,曬乾之後就能跟磚塊似得儲存了?
等四爺回來的時候,她圍著四爺說這個事。
桐桐一說,四爺就知道她說的是什麼了,「你說的故事出自一本叫《玉堂閒話》。是個叫王仁裕的編撰的,筆記體小說。」
啊?小說?
對!小說!所以,靠譜你靠譜的,你自己掂量。
把桐桐給說的,心裡也沒譜了。可是想想,小說里許多東西是挺沒譜的,但也有很靠譜的。萬一這個就是很有譜的呢,不試試怎麼知道?
她覺得:「這玩意要試成了,也可叫南方的百姓以此來交稅呀!至少交稅的比例應該放寬。比如十斤稻米的賦稅,可以只交兩三斤稻米,其他的用芋頭頂替。芋頭的產量若是客觀,便是收三十斤還是五十斤,對百姓影響都不大。」
四爺:「……」芋頭泥做的磚?這玩意聽的他都不知道是盼著她弄成呢,還是弄不成呀?
芋頭磚?怎麼想的呀!
第1108章 天地情懷(126)
芋頭磚這個事,一瞧四爺那樣就知道,還是沒太往心裡去。
四爺給笑的,「就是試,而今是春上,上哪給你弄試驗的芋頭去!這麼著,京城肯定有種子,回頭不僅府里種,便是周圍的池塘邊上,河道邊上,托人都種上,成嗎?」
這還罷了!
四爺點她的鼻子,「別人幹的慢,咱不著急。要不,跟我去瞧瞧周圍的河道。」
要引水渠?
「看看水的走向,能判斷地下水層,為打井的!」
明白!就是不給百姓爭利嘛!
四爺去了一說,文昭帝就喊了兩個工部的老大人,這是正事,回頭活干不完了,朕給你開出來。」完了又喊二郎:」你跟著去!再帶幾個人。」
二郎應著,疾步跟去了。
河道有些遠,騎馬過去卻也不過是一刻鐘。
二郎就說:「說不上遠!」
桐桐回頭看,「不是遠,是地勢!那邊高了,且不平的厲害,無法灌溉。」
還真是!
一行人下了馬,河水不競,也不深,就是能夠灌溉沿線的村莊而已。河岸這邊地勢還有些陡,對岸卻是緩坡,好些村婦在河邊漿洗衣裳呢隔著十多米的距離,彼此都看的見對方。這一行人對村婦沒興趣,得沿著河道轉轉看看。這地方深一腳淺一腳的,四爺還專門撿了棍子,朝河水裡探了探。到底在幹什麼,桐桐是真不懂。她瞧見河邊冒出來水蒿芽了,便蹲下來揪點這個玩意。四爺要走了,她就跟在後面。二郎怕她跟丟了,走的很慢,始終在她身後。
桐桐就笑,「沒事,你聽他們說話去吧!我是聽不懂,懶的過去。我還能丟了?」
「我也聽不懂。」二郎接了桐桐手裡的菜,「能吃?」
「能!今兒晚上我做。」桐桐收了手,不耽擱兒郎跟人家工部的官員接觸。
兩人跟在最後,一轉彎,河道衝擊出來的河岸邊更競了,沿著岸邊,野菜更茂盛。
一轉過彎,就發現成百米之外,也有幾個人。
之前沒聽到動靜,這一會子一碰面,將人著實是嚇了一跳。二郎急忙走到最前面,「別急著過去。」
沒事!就是幾個采野菜的姑娘…跟一個男人。
說話的工夫,那男人朝這邊走來了。一身短葛的打扮,但無端的多了幾絲儒雅之氣。還距離一射之地呢,就遠遠的跪下了,頭磕在地上,不動地方。
二郎的眼睛一眯,總覺得此人似乎有些眼熟。他不叫人靠近,只道:「先生忙吧,我等只是過路的。」
這人起身,乖乖的退到一邊跪著去了。
桐桐路過的時候視線從此人的臉上颳了一次,然後心裡皺眉:此怎麼在這裡?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韓宗敏的幕僚劉先生。
此人叫什麼名字,還不得知道,只是陳掌柜送來的資料里,有此人的畫像。畫師不錯,很會抓人的特點,再是不會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