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9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等孩子們出去了,蕭貴妃就跪下了,跟文昭帝和皇后說:「臣妾覺得還是賜婚吧,選了性情合適的,大差不差,總也走不了大樣子。可孩子們在外面找,總也有別有用心的人!這麼著……不被人左右,其實是好的!真遇上一個別有用心的,偏一個個的情竇初開陷進去了,那才是要壞了大事的。」這話客觀的說,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兒女婚事,想做到盡善盡美,那是痴人說夢。能叫兩口子合適,能把日子過下去就不錯了。

    公主們……若是不合適可以不嫁,可兒子們若是不成親,朝臣們就該說話了。這向來也不止是家事。況且,成家立業,一個男丁算不算成人,能不能獨當一面,出門在外叫人覺得他是個大人,成家真是個大前提。

    皇后嘆氣,就說蕭貴妃:「起來吧,自家說話何必跪來跪去!這麼著吧,若是誰家再宴客,你們出去瞧瞧,可有瞧的上眼的。若是瞧著好了,我再看……再叫陛下查查……之後問問孩子們的意見再看。」

    也好!

    皇后抬手把兩人也打發了,這等大殿裡只剩下她跟聖上了,她這才說:「父母總是盼著孩子們能琴瑟和鳴,可夫妻一路走到底,誰也不能保證走著走著就變成什麼樣。這是最難安排的!只能說,尊重孩子們的意思,你說呢?」

    文昭帝攥著皇后的手,低聲道:「本來了,冒度那小子,朕想配給聖榮。」

    配三公主?很合適的婚事。若是配給三公主,冒度又不蠢,豈會不樂意?

    皇后嘆氣:「而今……德豐說他瞧上了,別管這婚事成不成,聖榮跟冒度都不合適了。」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將聖榮嫁回承恩侯府如何?」

    皇后愣了一下,「配給伯存?」她有些猶豫,「伯存不如冒度能幹。」

    文昭帝搖頭,「不是伯存不如冒度能幹,是伯存以外戚自居,從來都恪守本分,絲毫也不逾越,這是身份所限。他不想冒頭,不好冒頭,不是他本身不如冒度。況且,這孩子性情寬厚穩重,又比冒度這個性鮮明好了太多了。聖榮求的是一平,一穩,一安心,這些冒度給不了她,但是伯存可以。」

    皇后『嗯』了一聲,「那……我回頭跟嫂子通個氣,平時沒事了,叫聖榮幫我給嫂子送個東西傳個話,叫倆孩子私下多接觸接觸。接觸一段時之後,聖榮覺得行,再叫弟妹瞧瞧,而後再賜婚。」

    噯!就是這麼著。

    「四郎咱是不用操心的,只三郎,這婚事也難。」皇后就說,「三郎……我想了再想,倒是屬意一家……那家的女郎前幾年還見過一面,彼時那孩子年歲小,還瞧不出什麼來,而今倒不知道是何模樣了。我想瞧瞧,若是合適,倒也合適。」哦?誰家?

    皇后便笑:「是伏牛山的安道先生,他家的孫女。」

    啊!是他呀!此人是當年平亂時遇上的布衣文士,他在伏牛山給寒門子弟講學,從不收束脩。他家的地都是周圍的百姓爭相幫著種的。他教孩子們念書,大家幫他種地,乃是一奇人。

    此人在民間聲望頗高,又實無功利之心。

    文昭帝果然一拍手,「不若朕打發三郎前去瞧瞧先生,叫他在伏牛山小住些時日也是可以的。叫先生瞧瞧三郎,也叫三郎跟人家女郎見見……」

    皇后不住的點頭,這才說起了嗣源,「這小子的婚事,二弟專門拜託了。這幾日我這心裡把能想起來的都翻騰了一個遍……你說劉家如何?」

    劉家?

    皇后點頭,「劉家……可成?這事得弟妹出面,若是家中有合適的女郎,先接來,放在弟妹身邊一段時間,叫弟妹看著些。」

    這劉家是貴太后的娘家,也是弟妹劉南德的娘家。這劉家呀,當年在老家乃是一富戶。恰逢亂世,劉家的宗旨就是,子弟不管從何業,不論貴賤,只要活著。當年正好趕上老家遭災,又時有兵匪為患,劉家當時的當家之人,給家中的女郎許親,便不論門第家資,只找有能為的兒郎。當年,劉家女,有嫁於胥吏之家的,有嫁於鏢局武行的……舅母就是在那種情況下嫁給了雖窮,但一瞧便是軒昂男兒的舅舅的。

    也正是因著當時這麼個決定,後來才知道,劉家女不論貧富貴賤,在亂世里都安身立命了。

    後來,舅母成了皇后了,本是要冊封娘家的。但是舅母的祖父祖母沒了,親生父母也沒了,只一個親兄長,可也病逝了。她兄長只留下一個孤女,便是弟妹劉南德。

    劉南德在見到皇嫂帶著桐桐到了道觀,說起小輩婚事的時候,跟桐桐也說起劉家,「……當年,我是跟著伯祖父過活的。我跟貴太后都出自二房,二房已然是沒有男丁了。承恩公賜給了我的曾祖父,承恩侯賜給了我的祖父……我父親早亡故,這爵位給誰呢?當時,貴太后只長公主一個女兒,太祖沒有因為無皇子而納妾,也不曾因為無皇子而過繼子嗣……我那伯祖父便說,劉家能出一貴女,已然是僥天之幸,又安敢為了爵位,再給二房過繼子嗣?」

    是舍了家族的爵位,也力挺貴太后的。

    「所以,劉家雖是外戚,但卻並無爵位在身。」劉南德就說,「每年也送一些東西來,都是家中的子侄帶一些土特產,再無其他。當年我一孤女,哪怕是世道不好,可跟著伯祖父,堂叔伯們,也未曾受到過苛待。這些年來,劉家在老家當然是誰都得給幾分薄面,但……未曾聽聞有過什麼劣跡。家中許嫁女兒也是跟當年一般,不求門第,只看兒郎有多大本事。因此,劉家……被很多人家詬病,很多不願意攀附的高門大戶,都不太樂意跟劉家結親,就是因著劉家姻親的出身太駁雜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