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8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太平偷著眨了一下眼睛,朝阿姐笑了笑。武皇側臉看她,她立馬乖乖的坐好,不敢動了。
武皇要說的事有三個,「第一,開科舉。明年開恩科,明經科和進士科同開……進士科與明經科一同授官。」
林雨桐點頭,「陛下說的是,該一同授官。」
科舉後來看中進士及第,但現在可不是。一直以來,明經科占主導!明經科靠的是經史子集經文和釋義,這玩意在印刷術沒有的情況下,只有世家才有這些東西,各種的釋義都很全面。所以,世家子弟只要不是腦子不夠數,死記硬背也能考過去。但是進士科不一樣,進士科考文章,考詩詞,這些東西不是你背過了就行的,這需要有靈氣,有見解。寒門中,真正的有才能之人考進士科就很占便宜!因為教育資源不一樣,所以,考明經科寒門吃虧呀!
林雨桐就覺得這一提議很好,意義非凡。
武皇提議第二點,「不定期的開制科。」
制科是什麼玩意呢?就是唐朝的科舉跟後來的科舉不一樣,不管是明經科和進士科,這都是常科,常科就是每年都會開考去考的科目。而且,科目命題都是大致那個樣子那個範圍,大差不差的。但是,制科是臨時開的科目。比如說,黃河泛濫了,要治水的人。找不到擅長的官員去做這個事,怎麼辦?開個制科吧,從裡面選人。這種考試,不僅平民百姓可以考,就是朝中的官員,自認為有這方面才能的,也能來考。考了馬上授官,即刻上任。更注重事務!
說實話,這提議不好嗎?簡直太好了呀!給寒門,給沒有門路的人,大開上升途徑,這能不得人心嗎?
林雨桐又點頭,「此法務實,更該提倡。」
武皇又說第三點,「開武舉!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念書,但是只要有勇氣、有膽量,哪怕是有一身的力氣,這都是可用之才!一個國家,該文武並重!雖然之前沒有武舉先例,可朕覺得該開這一先河。」
林雨桐就起身,而後單膝跪地,「陛下聖明!只憑這三點,丹書史冊之上,您便可與史書上任何一位帝王並列。」
婁師德等人起身,而後緩緩跪下,大禮參拜:「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860章 盛唐風華(112)
太平常伴武皇身邊,做的差事與上官婉兒差不多。不過是婉兒從不能多話,太平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武皇也不吝指點。
太平就發現,其實陛下跟阿姐在處理政務上,矛盾點很少。
比如阿姐上摺子說,地方財政養軍隊,其危害甚大。軍制的改革,看似改的是軍制,其實不然。真正改革的,該是稅制!
換言之,就是加強朝廷對各地的掌控,財稅歸朝廷,朝廷統一划歸使用。
陛下看了摺子,當即就拍案認為很好,下旨給阿姐,叫她上更詳細的摺子來。
再比如,陛下想以朝廷的名義推廣耕種之法,使用農藥和肥料的堆積,優化種子等等,都想以朝廷的名義來做。
這當然是想據了阿姐的功勞來刷自己的政績。
但是她沒想到,阿姐立馬給予回復,表示會把相關的資料整理好,移交朝廷。
可這件事之後,陛下並沒有給阿姐更多的賞賜或是爵位,但是阿姐對此好似並不在意。
這在太平看來,都是大事中的大事,在朝堂中,這要都不是大事,請問什麼才是大事?他們並沒有在這些大事上有什麼突出的矛盾。
這本來就叫人看的不太懂了,結果還有更不懂的。
阿姐上摺子推舉劉煒之和范履冰,說稅改之事,此二人可擔此事。
太平知道,這兩人是北門學士,是陛下最早簡拔出來分宰相之權的親信。阿姐不避這兩人的出身,極力舉薦,可不奇哉怪哉。
這個摺子太平看了看,合上之後朝內殿看了一眼。
內殿之中,太醫沈南璆進去已經有一個時辰了,今晚看來只能到這裡了。
把摺子放下,太平起身準備出宮回府。
上官婉兒起身相送,太平拉住婉兒的手回頭看了一眼,這才低聲問道:「這個沈南璆入龍帳……多少日子了?」
上官婉兒反拉了太平往出走,夜裡的皇宮,到處是人,可卻到處是寂寥。燈火通明,可卻無一人敢喧譁。
靜悄悄的,冷情的叫人心裡發慌。
上官婉兒指了指周圍,「你聽聽,可有人聲?你回家之後,有駙馬陪著你說話,有孩子圍著你嘰嘰喳喳,別管是跟駙馬拌嘴,還是跟孩子生氣,都是熱鬧的!可你看看偌大的皇宮……只剩下陛下一人了。」
孤家寡人,誰都會想有個能說話的人的。
上官婉兒嘆氣,「年歲那般大了,真就是需要男人嗎?她需要身邊有個人,能說說話。況且,沈太醫已經是不惑之年了……公主不可為此事聲張。」
太平又回頭看了一眼,笑了笑拍了拍上官婉兒的手,「回去吧,我出宮了。」
上官婉兒站住腳,目送太平走遠了,這才回去。桌上的摺子她挨個的再掃了一遍,把鎮國公主的摺子單獨拿出來,放在最上面。這才往內殿去,站在帳幔之外,低聲稟報,「陛下,公主出宮了。」
武皇趴著,頸背之上都是銀針,她『嗯』了一聲就睜開眼,說上官婉兒,「進來吧。」
帳子被一層層掛起,沈南璆給武皇起針,一根根銀針拔起,又轉身取了裝了熱藥末的毯子,給武皇蓋在背上,「陛下,您翻身,下面鋪一條,您便不用總趴著了。」武皇便動了動,沈南璆果然轉臉就鋪好了。武皇便翻身躺好了,只覺得渾身熱盈盈的,她舒服的喟嘆一聲:「鎮國說該熏蒸一番,可朕不喜歡那雲山霧罩的,煙氣霧氣繚繞,三步外都看不分明,朕心裡甚至不爽利……還是這個法子好,朕心裡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