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會不習慣嗎?」

    「鍛鍊是每天要做的事,為了身體健康嘛!其他的,怎麼會不習慣?由儉入奢易,終於能穿自己想穿的,能吃自己想吃的了,每個人都會習慣的。」

    梅萍就說,「這話很實在,做運動員是很辛苦。可說起來,做農民比做運動員真的輕鬆嗎?」

    林雨桐就搖頭,「農民的辛苦,跟運動員還不一樣。運動員是不允許穿他們喜歡的,而農民大部分是穿不起他們喜歡的;運動員是不允許吃外面的東西,而農民是吃不起外面的東西。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梅萍心裡點頭,她預感,這是一次質量很高的採訪。她提起神來,很認真的跟林雨桐對話,「聽的出來,你對農民很有感情。可你的生長軌跡大家都知道,哪怕你小時候過的不富裕,但是也是長在城裡的,跟一般的工薪階層的孩子其實相差不大,我這裡指的是經濟上,不是精神上。這般的物質條件,這般的生長環境,你應該沒有機會接觸農民……」

    林雨桐就笑,「是!我幾乎是沒接觸過農民。但自來水廠家屬院裡住的,基本都是下崗之後還沒有能力搬出來的工人。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一點,那就是干一天活,流一天汗,這是一個叫人覺得特別踏實的感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睜開眼,心無旁騖去工作,按月拿國家給的工資,他們半輩子都是那種踏實感中度過的。我想,我追求的也該是那麼一種踏實感。我一直堅信,付出就有回報。我踏踏實實的付出了,那麼或早或晚,一定有回饋給我。土地,是最誠實的東西。伺候它,我覺得踏實。若是我們國家的所有耕地所有荒地,都能被伺候好,那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踏實。」

    這話說的真好!緊扣著三農,緊扣著糧食問題,全都在大政方針上。

    梅萍就笑,「能去看看你的農場嗎?」她決定調整採訪順序,私生活穿插其中就行,主題是能拔高的。

    林雨桐先起身,「可以呀,不遠,幾十分鐘就到了。」

    下去的時候坐的是對方的採訪車,這是從當地的電視台借來的,林雨桐跟著坐上去,也還是覺得很熟悉的感覺。這種感覺一晃而過,那邊梅萍就問說,「你這算是農民,那的愛人是……」

    「工人!」林雨桐就笑,「是個石油工人。」

    梅萍哈哈就笑,這個驕傲的語氣,自豪的表情,像是回到了小時候,每次說起父母的工作的時候,都會自豪的說一聲:工人!他們是工人。

    她笑道:「你對工人也很有感情。」

    林雨桐一愣,「工人和農民是基石,他們本就是應該受人尊敬的職業。」

    梅萍深深的點頭,轉移了話題:「以後有什麼打算呢?經營農場?」

    林雨桐搖頭,「請了職業經理人打理,我想去農業研究所任職。」

    「研究所?想成為農業專家。」

    林雨桐就笑,「只是想成為一個研究員!至於是不是專家……看怎麼說呢?很多專家我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成就,但大家都說,他們是專家。而有些研究員,有很多成就,但大家都不說他們是專家。」

    這話很有深意了,助理回頭看了梅萍一眼,這話播出來是容易招人非議的。這是說那些偽專家呢,整天這個專家說這個,那個專家說那個。那吳桐那話的意思是:真正的專家都在踏踏實實做事呢,他們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就是終身成就天下盡知。

    她是真敢說話!難怪沒刺可挑了,就說她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呢。

    到農場的時候,正好碰見肖寶怡帶著學生跪在地上,不知道扒拉什麼的根呢,弄的渾身都是土,特別小心的在處理。

    林雨桐過去一瞧,是燕麥落子之後,在滴灌的附近因為有水,重新給發芽了。冬小麥一般就是這個時候種植呢,這個自然發芽發出來的,老師大概是想拿去做試驗。

    她跟梅萍就道,「老師一直致力於改良種子,叫作物適應戈壁的土壤和氣候。」

    肖寶怡跪著呢,沒看見林雨桐帶著記者,以為是又帶了誰來參觀。老太太忙不過來,喊林雨桐,「過來幫忙,幹什麼呢?」

    林雨桐過去了,蹲下去小心的取苗,還問肖寶怡,「取一部分,這剩下的這一部分,要怎麼處理?平蓋一層薄膜?草木灰?稻草?」

    「沒用,這種燕麥根系扎不了那麼深。扎不深,一則凍死,二則旱死。」

    那您取它幹嘛?

    肖寶怡看她,「你說的那種小麥,我給你找到了。」

    啊?真的?

    真的!不過,「只一個縣裡的小研究所里存著的半斤種子……」說著拍了拍林雨桐,轉身要走的時候,一回身才看見帶著攝像組的一行人。她點了點頭,朝林雨桐瞪了一眼又忙去了。

    林雨桐就道,「那是我的老師,她是水培種植的專家,改良過土豆……也雜交出三種蘋果品種,在我眼裡,她是農業上的專家了,可她一個小老太太,整天就這麼在戈壁里穿行,一身土一身灰,真跟個老農民一樣……」像這樣的專家,誰知道呢?

    然後林雨桐帶他們去看種的樹,種的草,還有齊林和陸海洋,這都是紮根在戈壁的青年。

    拍的多了,聊起她的時候就少了,在回去的路上,梅萍到底是把話題拉回來了,關於早年的經歷,人家不再提及。只說起了,網上對她的一些評論,「……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