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不是!一定是有什麼原因的。
他想到了大明以前設立的各族的藩鎮撫司,那都是一股股土司勢力,這些勢力早年投效大明,可他們內部的治理卻不干朝廷的事。他們屬於名義上忠心於朝廷,可卻是完全自治的。而今呢?所謂的自治,像是自治,但其實已然變了。藩鎮撫司用的全都是在大明朝廷的書院念了幾年書且都出自御前行走任職過的人。將這些青年才俊選出來,培養之後,留在大明皇帝的身邊,轉了一圈之後,人還是那個人,可卻又不是那個人了。他們就是朝廷的官員,他們就是替朝廷牧守一方的官員。做的好了,升遷走了,前途無量。那個秦良玉以女子之身,位居軍機高位,可見大明朝廷的力度,只要忠心,朝廷不吝提拔。一撥一撥的年輕人都這麼選拔走,然後再換回去,再提拔,這麼些年了,無聲無息的,哪裡還有什麼藩鎮撫司,不都跟新明境內所有的州縣一樣了嗎?有多大的差別呢?
皇太極背著手在御書房裡不停的轉悠,心裡卻也明白了。要打,新明真的會打,安南就是例子!打下來再像是治理安南一般的治理,沒有治理不了的道理。要不打,新明會就效仿那些土司的例子,不動刀兵,但卻一點一點的用軟辦法跟你磨,繼而消化你。
若是如此,那麼,自己能弄來大批的漢人讀書人,真是自己高明嗎?這個問題就很值得商榷了!沒有對方故意的放任,絕對辦不到。
對方是想用漢人影響大清朝廷,影響人心呢!
可而今的情況,能不用這些讀書人嗎?能不重視漢人嗎?不能!其一,而今,滿人和漢人的人數都持平了,若不能安撫好漢人,大清必亂。其二,大清的政策若是苛刻,新明就會插手,他會有許多的優待政策,吸引漢人重返新明。到那個時候怎麼辦?由著……這不現實,攔著……那怎麼攔著呢?要麼,出台更優的政策;要麼,武力鎮壓。既然如此,那就不如一開始咱就做的很好,很重視,如此方可避免出事。其三,這次大戰很明顯的懸殊,證明新明在很多地方確實更高明。他希望有人能學些什麼回來,那麼,漢人漢學還就是必須學的。不學這些,你便少了基礎。叫越多的人學了,才能從其中選拔出更聰明的年輕後生來,若不然,遲早還是會被吃掉的。
所以,這事就跟吃了個蒼蠅似得,明知道人家就是要用這個辦法消化你,可你還不得不由著他。現在比的是什麼呢?比的是新明消化自家的腳步快,還是自家進步的腳步快。只有進步的速度超過他們的消化速度,才能避免這個危機。
而這,自己是否能等到都未可知。
這一宿,他一整晚都沒睡。他下了個決定:一邊得扯著新明,減緩這個消化速度。一邊得穩定內部,從而加快咱們前進的腳步。
而在京城的四爺,也是一宿一宿的對著地圖,而後點了點蒙古,跟桐桐道:「以後的主要矛盾……在這裡!」他嘆氣,「盛京那位,一定會在蒙古的動作不斷,最好能把咱們給卷進去。」
林雨桐就覺得這個皇太極特別不好對付,真的!咬手!
她不打攪他跟他曾祖父隔空下棋,忙她的去了。分到她手裡的摺子,如今也不少。她處理的沒有四爺快,所以真得忙去了。
這個摺子上說,荷蘭在年初發生了鬱金香危機,吧啦吧啦的,這是下面負責海貿的官員從荷蘭商人那裡聽來的,把這個當新奇事呈送了上面。參政院把這個當無關緊要的摺子,直接分了過來。
可這還真不是小事!鬱金香危機里折射出來的是經濟泡沫。這事件說的是什麼呢?就是鬱金香這種花卉,幾十年前從土耳其引進到西歐,價格昂貴,很多富人都給花園裡種,越是稀有的品種價格越是貴。然後很多人就開始投入進來,不是為了種來欣賞的,他們是希望價格不斷的往上漲,從而大賺一筆。
摺子上說,前年一棵好的鬱金香的價格相當於四頭牛的價格,而去年同樣的一株鬱金香,賣出了相當於三十八頭牛的價格,還得再搭上一輛新馬車,兩匹拉車的馬,以及一套完整的馬具。
這是不是最早的金融危機呢?
林雨桐將摺子交給崔映月,「這事要緊,轉皇上,馬上。」
是!摺子轉過去了。
把那個摺子扔過去,下面的摺子說,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已經刊印出來了,進上十套。林雨桐批覆了,說收到了,也看到了,印的不錯。
不說還真給忘了,又叫人給朱由校和張皇后送了兩套,再給大公主送一套,叫下面的人幫著收著。留了兩套自己和四爺用,給了啟泰一套,剩下的四套全送到東宮去了。
才把這事處理了,崔映月回來了,遞了一個摺子過來,「皇上叫轉過來的。」
林雨桐拿著一瞧,然後緩緩放下,這是御史台的摺子,一個叫張百儒的御史寫的,名不見經傳,但是參政院沒處理,給送上來了,還直接給送給了四爺。
沒別的,此人在摺子上說,太子年紀不小了,該大婚了。
大婚之後,太子就不是孩子了,太子就得有完整的一套班子參與政事了。
林雨桐嘆氣,看吧!就是這樣的,總會有人用不一樣的方式出頭。這個替太子說話的張百儒就是一個。她是真不記得此人有過什麼建議意見,或是彈劾過什麼人或是把摺子送上來過。若是沒有這些,就證明此人之前上的摺子沒有多大的價值!而今,因為說了太子的事,下面不敢處理,四爺和自己不就知道御史台還有這麼一個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