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這有什麼可體會的?不就是皇上告訴大家,什麼樣的官員是他所喜歡的,是該被嘉獎的嗎?給大家立個模板出來,金學曾做過的這件事,實實在在的,這就是皇上喜歡。
也是告訴大家,官就是這麼當的!你只要做出成績了,就不會埋沒了你。皇上捨得用爵位賞賜大臣,只看你們有沒有本事來拿了。對於做實事的官員來說,只說有沒有幹勁。
四爺甚至寫信給熊廷弼,告訴他守住山海關二十年無虞,朕不吝給你爵位。寫信給左光斗,告訴他水利之事做紮實了,世襲公爵的爵位朕給你留著。寫信告訴汪可受,把軍墾鋪面大明,朕這裡的爵位給你留一個。
朝內朝外叫好聲一片的時候,四爺又下了第三道旨意,授予徐光啟『大博士』。
這玩意是什麼?沒人懂。
但緊跟著,大家就知道了,凡是這樣的『大博士』,國家榮養。待遇與親王等同。且在『十王府』那條街上,賜了一座王府給這位大博士,著專人請人進京。
告示里,皇上盛讚這位大博士的博學,且要在京城建一座光啟書院,書院裡的學生只有要先生的舉薦,朝廷考核之後就安排事務差事。
這個權利何其大?!
皇上是怎麼把這個人給扒拉出來的?
後來才知道,還是跟番薯有關。關於番薯,徐光啟早就上書過萬曆皇帝,上了一道《甘薯疏》,在其上就說了:人人務相通,即世可無慮不足,民可無道殣。
可惜,這道奏疏不知道怎麼就壓在了內閣,萬曆皇帝壓根就沒看到。
其實徐光啟早就被汪可受請去,實地去實驗了。旨意四爺壓到秋後才下的!
好似是番薯叫皇上想起了這麼個人,但給這個人這麼大的恩典,又不只是因為番薯。比如,此人不僅在農業,還有在水利、天文、立法、測量等都有建樹,且他懂西學,跟著洋人傳教士利瑪竇學的。
像是幾何、理財、建築、機械製造,甚至於醫術、兵器兵法都有涉獵。
整個一個理科全才,甚至於人家在音律方面也很精通。
這些就已經很牛了,可更要命的是,此人是萬曆朝的進士,正經的科舉出身。
所以說,智商這個東西,真是個特別好的東西。人跟人真就只差那麼一點點,可這一點點的距離像是隔著天河一般。
這般的大拿趕緊弄回來吧,別真去田裡了!治學去吧,理科人才太缺了!
跟這些高調的旨意比起來,四爺還宣了一個舉人進宮,這次卻低調的多。
這人就是宋應星,還很年輕。
四爺不是桐桐,桐桐只是知道有這麼個人,想急著找人家,把人家收到麾下好叫發揮才能。可具體的卻不知道更多。
宋應星後來是完成了《天工開物》,但那是後來。如今的讀書人,多是奔著科舉來的!科舉不出頭,人家就覺得把不是正途。而且,宋應星現在才三十五歲,正直壯年。他應該還是覺得科舉有望吧。
二十九歲,此人參加鄉試,考中了舉人。排名還很靠前,全省第三。他哥第六,這都屬於精英了。那你說,不叫人家去考進士,可能嗎?
當年就往京城來靠進士了,結果沒考上。第一次沒考上很正常,人家去書院好好念書去了,寄希望於下一次,於是,三十三歲的時候又考一次,還是沒考上。
歷史上呢,人家在天啟年初考了一次,沒考上。
直到崇禎即位,都四十多了,人家還考了一次,又沒考上。
最後做了八品的教諭,一直升到五品知州。最後南明朝廷的時候,此人還是抱有幻想,希望能力挽狂瀾,可是最後了,一場希望一場空。此人選擇隱居,以至於具體啥日子去的都不知道,他真的隱居了。
這麼一個經歷,不是桐桐想的那樣,你叫人家就來了!能來的那是幕僚,不是正途。
但此人就是沒有考中這次恩科,怎麼辦呢?就是開了雜學,他正途舉人出身的人,能去考雜學去?他肯定還是不樂意!
想用這樣的人,四爺也比較麻爪。
不能因為看中此人將來的成就,就破壞考試的公平性。
怎麼辦呢?
科舉之後,四爺先叫留意此人。許是京城的熱鬧多,他跟他哥倒是沒急著回,一直在京城裡轉悠呢!滯留到現在沒有回,估計兩人都有點糾結:是繼續科舉呢?還是以舉人的身份去吏部找找機會。
朝廷每日都會貼告示,徵兆舉人補缺。不收額外的錢,反正來了你考過了,就有差事領。有些說正經的官品,有些就是差事,不算是官。
這就叫人很為難了,眼看天冷了,四爺得了信了,說兩人準備回鄉。
這是還打算科舉呢!
咋弄?
宣召進來吧,進來咱倆聊聊唄。
你這讀書是為了什麼的?為了匡扶社稷?為了治國安民?好的!這沒毛病。但是社稷現在需要你往你的特長上發展,治國和安民,都需要更務實一點的東西。那麼,你——能為社稷,能為國為民,咱犧牲一把,不科舉了,干點你喜歡的,且你擅長的事,成嗎?
四爺覺得這人是一大牛,而對方呢,誠惶誠恐。他就是個落榜舉子而已。
緊張呀!緊張的話都說不利索了。
然四爺是誰呀?咱什麼都能聊,聊聊人家擅長的領域。比如天文,比如農學,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