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頁
2023-10-05 12:38:23 作者: 林木兒
結果這位葉閣老連續上了七十五道摺子,皇上才准了。給內閣添了兩個人,一個是方從哲,一個是吳道南。
這個方從哲是葉向高力薦來的。
葉向高是東林一黨的,方從哲是浙黨的。這些事說來就話長了!而另一個吳道南,遇上丁憂,沒做幾個閣老就又回老家了。剩下葉向高和方從哲,兩人分屬不同的陣營,東林一黨牽扯進種種事端了,連葉向高最後也只能退了。因此,內閣只一人而已。
但就首輔來說,哪怕葉向高出身東林,但朝廷諸黨在他的斡旋下,尚有可調和之處。可換了方從哲,便不是那麼一碼事了。東林一黨被驅逐了,言官閉嘴了,朝中成了什麼樣兒呢?
四爺沒有擅加揣測,外面的大臣他一個也沒接觸過,看看!且看看再說。
方從哲沒瞧四爺,只說他進來求見皇上要奏的事,「……官員缺額,此事正月時吏部給事中張孔教上了摺子,臣就不多贅言了!按照舊制,給事中該有五十多人,御史得過百人。可如今,六科給事僅四人,五科官印無人掌管……六部之中,高位官位,一共才四五人而已。朝中都御史這麼多年來一直空缺……除此之外,督撫監司每年都在缺員,卻一直沒有補充。而今,缺的已然是太多了。各個地方無教諭,缺額數千……另有,刑部因著官員欠缺,犯人羈押在監,卻無人審理,每日裡總有人攔著公車四處哭嚎伸冤……天下十三道,京中一人掌管數道,公務堆積如山……」哪怕心裡有準備,四爺也給驚的不輕。缺了官員,百姓就沒人治理。這就跟小老百姓去辦事一樣,天天的該管事的部門都關了大門,那這得是什麼樣兒?
四爺從方從哲身上收回視線,想聽聽萬曆這個帝王怎麼說。
萬曆皇帝靠在榻上,問方從哲說,「緣何那麼多官員掛冠而去?」
方從哲低頭訥訥不言。
萬曆皇帝輕笑一聲,「朕不喜言官,於是,朝中便無言官了,可對?」
方從哲噗通一下就跪下了!言官多是東林一黨,皇上這是指責他在排除異己!
萬曆皇帝嘆了一聲,「方閣老!」
是!臣在!
「你知道朕為何不喜那些言官嗎?」
「臣……臣萬死。」方從哲叩首,「臣也知,缺額巨大,這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填起的。下面的同僚日日堵在臣的門口,臣進宮催促此事,也實屬於無奈。臣知道怎麼辦了,這就告退了。」
然後起身,捧著帽子一步一步慢慢的退了出去了。
萬曆皇帝嘴角挑起幾分輕蔑來,扭臉跟四爺繼續剛才的話題,「你知道朕為何不喜那些言官嗎?」
四爺坐過去,嘆氣道:「只陳弊,卻不言如何整頓弊病。此非治國之道!」
萬曆眼睛一亮,而後哈哈大笑,「是啊!這是多簡單的道理!站在朝堂上的每個大臣都能指著朕的鼻子,罵的朕一無是處。因罵了皇帝而被打了板子之於他們是榮耀!把朝廷的弊病端出來擺在天下人的面前,他們有了名聲了,朕成了什麼了?人自來也無完人,弊病哪朝哪代沒有?有,不怕!治啊!朕自小被罵到大的!朕的母親嚴厲,朕的大伴兒嚴厲,朕的老師更嚴厲……朕自記事以來,每日裡都在被責罵……勤奮好學,尤嫌不夠勤奮。喜好書法,老師說作為帝王無須在這個上面費心……朕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在承受謾罵和指責……緣何每個人都要如此嚴苛的要求朕?朕怎麼做才是對的!後來,朕發現,朕不做便不錯。做了便一定會錯。朕曾經以為,這個天下,是朕的天下!可後來懂了,這個天下,哪裡會是朕的天下!?既然都不是朕的天下,那就隨他去吧!朕要做的是皇帝,而不是天下的主宰。皇帝嘛,坐穩了皇位就是皇帝,而天下的主宰,才需為天下負責。那朕,便做個穩穩噹噹的皇帝便是了,這又有何難呢?」
四爺沒言語,每個人的境遇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選擇便不同。萬曆皇帝早期,在大明的皇帝中,算是勤政的。自小接受嚴苛的教導,便是登基之後,李太后、張居正、馮保等掌權,他也不曾懈怠。五更起,除三六九早朝之外,每日要去聽大儒講課,經史子集,無所不學。寒冬酷暑,從不間斷。
所以,他的帝王路走到今日,原因絕不單一。
就像是他自己說的,他其實對朝臣是無力的!
恰恰,這也是四爺覺得最為棘手的問題!
想要這皇位,皇室從來就不是障礙!不用自己動手,就只桐桐,三兩下就能給收拾利索了。可收拾了之後呢?別人見了你就五體投地?若是如此,也就不是大明了!
當年朱棣殺的人少了?建文真的就是那麼一個合格的帝王嗎?不是!那為什麼那麼多人迄今為止,都在說建文舊主?提起朱棣,面上不敢,但背後,不也說此人是竊國之賊嗎?
所以,真正麻煩的是大明的朝臣,是大明的讀書人!
他們不僅現在叫萬曆頭疼,將來,只怕也得叫自己和桐桐頭疼。說實話,在大清做的了帝王,在大明,一樣的法子是做不了帝王了。
不一樣!
至於說想著叫皇上冊封自己做皇太孫?做夢!這是壓根不可能的事。滿朝的大臣,沒一個肯答應!這跟你本身的能力無關,跟你本身的是否合適無關,只要不是嫡子,不是長子,你越有能力,他們越戒備你!想就藩?自己要是真想就藩,朝臣都不會答應!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不是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