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愛情初遇見 > 第154章 初投在美國

第154章 初投在美國

2023-10-03 11:48:09 作者: 和曉
    (感謝「布衣小師弟」的飄紅打賞!)

    陳小西坐在梁昉的辦公室,對辦公室的精緻裝修毫不在意。

    梁昉對林肯公園之夜印象深刻,不覺推測合伙人之一陳小西可能是個經商好手。約陳小西來,是想詢問Bunny酒吧的運營情況。既然自己現在做風投,有心靠資本分一份羹。

    進入主題前,梁昉隨口詢問陳小西是否熱愛理財。沒想到,一直客氣到心不在焉的陳小西,忽然眼睛亮了。

    「比起做實業,我更適合做投資。我隱約覺得,有一天,我會成為中國巴菲特。」陳小西說這話時很平靜,神態恬淡。

    梁昉一向欣賞敢於自大的人。聽了陳小西的狂言,她忽然生出一個想法,也許可以跟陳小西聯手。

    倒不一定為發家致富,仰仗父親,她已經夠富了。她只是單純欣賞陳小西,欣賞他的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正如旅遊的快樂除了看美景,還在於跟誰同行。做生意也一樣。尤其像她,為了精神寄託而做生意。

    於是,梁昉將酒吧運營往後排:「我能有幸聆聽你的投資經歷嗎?」她想進一步確認自己的想法。陳小西若不屑於細說,說明他對她缺乏認同。她不會費周折遊說、勉強。陳小西若誇誇其談,只能證實她看走了眼。

    陳小西垂下眼,想了幾秒鐘,自己先輕笑起來。一直仔細觀察他表情變化的梁昉可不覺得這是好兆頭。

    「你真的想聽?」

    「想!」

    陳小西臉上呈現溫柔的神色,像回憶初戀情人一樣,連聲音都平增幾分情感。

    陳小西自言,一開始不知道看財務報表。只看公司所屬的行業,公司的概念,覺得新穎的,就嘗試去買。他人生的第一支股票選了一家上市的世界首家純網絡銀行,Netbank。純粹是欣賞這種新趨勢。

    Netbank20美元一股,陳小西花1000美元,購得50張股票。很不幸,這家公司倒閉了。人生第一股,成了廢紙一張。陳小西學到「即使是銀行,也不保險」。

    此後又花了1000美元買了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小靈通公司,沒想到後來蜂窩技術被行動網路取代,小靈通公司的股票一路下跌,從初買時50-60美元一股,降至5、6塊錢一股,被他賣掉。如果沒有賣掉,最後的結局也是破產、一分不值。

    此後又實踐了幾次所謂的概念股、政策股,最後都不能善終。可以說,最開始的投資都以近乎全軍覆沒收尾。

    梁昉忍不住:「這樣劈頭蓋臉的打擊之下,你怎麼還有勇氣再買?」

    陳小西愣了一下:「我是做好虧損的準備才投資的。所以我不算被打擊,只是被證實。」

    「證實什麼?」

    「證實這個選股思路不對。」

    梁昉微微笑,越發有興趣聽「心路歷程」了。

    陳小西自言失利了幾次,開始學習。看了很多網站,學投資應該怎麼做。學到的最大經驗是,買一個指數基金,跟著指數走,指數至少是不可能破產的。第二大經驗即是要買分紅率高的大公司。

    他把學習用以實踐。查財務報表,的確很多公司分紅率很高。又花了1000美元,買了其中一個,即萬寶路,它有10%的分紅。賺多賺少不說,至少不再兩眼一抹黑,且基本不虧錢了。

    除了跟著網站學,他自己也會琢磨。當時巴菲特已經有「股神」之名。他去看巴菲特的持有股票名單,但凡是虧損的,都去買。理由是,如果巴菲特的股票是賺錢的,那麼就意味著他在以更低的價格在買入,將來賺錢的空間就更大(解釋:巴菲特是長線投資,不會馬上把他手上的股票馬上賣掉)。按照這個思路,他買了USBank Corp(銀行)和Conoco Phillips(石油公司)。這兩公司好像都不咋滴。陳小西的結論是:巴菲特也有失誤的時候。

    2006年,陳小西在新澤西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州立大學讀大二,那一年黃金從1000美元一盎司逐步下跌,跌到600美元的時候,他買了3000美元的紙黃金。

    「這算是我個人獨立決策下,賺錢的第一筆生意。」

    回憶往事,陳小西微微笑。箇中的得意之情,難以言喻。同學們要麼由家長付學費,要麼貸款付學費,要麼辛苦在餐館打工賺零花錢,他已經開始用投資賺錢。

    梁昉點頭:「你什麼價位賣掉的?賺了多少?」

    陳小西:「我沒有賣掉它,現在它還在我美國的帳戶上。」

    梁昉:「額……好吧。」

    原來美國的交易費很貴,它不是按比例,而是按次數。這樣很不利於小戶。

    陳小西舉例他用過的一個網上交易系統,每做一筆交易扣5美元交易費。回國之前,他開始收攏投資,把所有的銀行帳戶和股票帳戶都轉到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每一筆網上交易費用是24.9美元。回國之後,陳小西的這些美國股票帳戶就沒有動過,一是因為交易費高,二是因為一旦賺錢就需要繳稅。

    2015年12月,陳小西離開生活十年的美國,決定回國。

    很多親戚、同學、朋友紛紛為他這一決定惋惜。很多人認為美國比中國好。但他不這麼看。

    陳小西說,自己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前就感受到美國在走下坡路。

    生在商賈之家,梁昉自然記得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國經濟危機。對於陳小西事後諸葛的說法,她不置可否,要知道那時候陳小西還只是一名大三的學生,足不出校園才是他生活的常態。

    似乎感受到梁昉的半信半疑,陳小西便把做判斷的過程說了出來。

    從大二開始陳小西熱衷打網球,跟一位華人老師一起做網球搭檔。老師在美國各個地方買房子。有一天,老師跟他說:「美國經濟馬上要不好了。」他問老師怎麼得來的。老師說她定了一個「房子斷供-銀行拍賣」的推送。發現推送的內容越來越多,由此老師斷定美國的經濟馬上要不好了。

    陳小西解說:「2000年以後,美國經濟下滑,泡沫破產,股市低靡。為了刺激經濟,國家下調利息。利息降了之後,房價開始暴漲。房市越漲,越吸引投機的人。打網球的老師也是這種情況下不斷買房的。

    要知道,美國人跟中國人很大的不同是美國人借債很多,很多人工作很多年還在還學生貸款、車貸款,如果連這麼重要的房貸都斷供了,那可以想像他們背負了多少債務!」

    梁昉:「這麼說,是你的老師發現了美國在走下坡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