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2023-10-02 11:56:38 作者: 平仄客
九月初一,很快就到來了。沈則敬依然騎著碧雲驄,身後跟隨著彭瑾、沈則思等人,還有十五萬士兵,聲勢浩蕩地離開西寧道。
在沈則敬離開的時候,西寧道的官員,都自發齊聚昆州,為沈則敬送行。
這些官員虔誠地希望,沈則敬此行一切順利。在他們決意追隨沈則敬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沈則敬完成「清君側」之任,保住西寧道的和平,他們才能保存。
除了官員之外,為沈則敬送行的,還有昆州楊、張兩家,還有文鎮藥市行行會的八大藥商,並西寧道各大商家。
沈則敬保住了西寧道,就等於保住了西寧道商家的根基。如果西燕占據了西寧道,燒殺搶掠定免不了,人人逃命都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有商家的存在?
如今大永四處瘡痍,隴右道動亂、河內道有大災、京兆有震動,只有西寧道這裡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說到底,都是因為有沈則敬在坐鎮。
楊老爺子甚至眼眶濕濕,目送沈則敬等人離去之後,還抹了一把老淚。他的兒子楊步雲,也跟著沈則敬離開。楊老爺子對楊步雲決定,感到無比欣慰。
沈則敬起兵,楊家因為礦藏一事,早就和沈家密不可分。楊步雲跟隨沈則敬,他日沈家有大造化,也是楊步雲、楊家之福了。
要想有大利潤,必先付出成本,這是商人楊老爺子的算盤。起兵造反,就是一盤大生意啊。
除了官員商人之外,西寧道的百姓,也來為沈則敬送行,甚至有很多百姓,帶來了家中的地瓜等食物,送給了西寧衛的士兵,以表達他們的心意。
這些樸素的感恩,令沈則敬震動不已。他這一次,帶著西寧衛士兵離開,對於朝廷來說,是大逆不道之舉;可是在這些西寧道百姓的心目中,他們此去是為了誅jian臣、謀太平的,是為民之行。
見到這種送行的盛況,俞正道撫著白鬍子,心中頗為感嘆。沈家起兵,乃民心所向,此乃大道所在。
想到父親俞謹之臨終所言,俞正道心中再一次堅定:必定窮盡一生所學,輔助沈則敬,為天下萬民開太平!
西寧道這裡,有沈則儒和盧智勝鎮守,又有沈則遠和楊家合力,沒有什麼要擔憂的。所以沈則敬挺直了背,沒有回望一眼。
沈則思和彭瑾等人,還有十五萬西寧衛士兵,也都一樣。他們挺直背緊抿唇,只直直向前,身後揚起的沙土,昭示著他們的力量和決心。
這樣的主官將領,這樣的士兵,有一種銳不可擋的氣勢,看得送行的百姓,幾乎不敢直視。
「誅左氏,清君側」的旗號,在風中飄揚。這個旗號的旁邊,還有另外一面旗幟,上面一個「沈」字,也隨風飛揚。
沈則敬帶著十五士兵,走的,是沈家開闢出來的商路。這一條商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卻頗為隱秘。
就算朝廷知道有這條西寧商路的存在,也很難準確找到這商路的位置。沈家在開闢這條商路的時候,中途設置了許多關卡,還有不少奇巧的機關,譬如迷蹤陣法、五行陣法等。
貿然闖入,恐怕沒能節省時間,還隨時會喪命。袁煥和嶺南衛士兵,是在沈則學的帶領下,才能順利通過。
順著這條商路,從西寧道到嶺南道,若緊急行軍,三天時間就可以了。沈則敬帶著西寧衛士兵,並不趕時,志在讓士兵養精蓄銳,行軍頗慢。
當他們到達嶺南道的時候,已經是九月初八。九月初八,是重陽的前一天,過節的隆重氣氛滿城都是,嶺南家家戶戶插艾登高,正是最熱鬧的時候。
沈則敬起兵,嶺南觀察使朱敦實響應,嶺南衛大將軍袁煥支持。從這方面來說,西寧道和嶺南道連成一線,這兩道乃是榮辱與共生死相存的關係。
沈則敬帶著西寧衛十萬士兵前來,對於嶺南道官場來說,是來了大助力。就算朝廷有什麼旨意前來,嶺南道也有了足夠的底氣。
至於普通百姓們,完全沒有感受到緊張的氣氛。早前,就算西燕三十萬敵軍入侵,對嶺南道有壓迫之勢,嶺南道的百姓也沒有害怕過。
非是他們樂天知命了無憂,而是嶺南道的官員太給力了。有嶺南道觀察使朱敦實坐鎮,穩定局勢平抑糧價,有嶺南衛大將軍袁煥守家護道,他們真的不擔憂的。
先前,傳出嶺南衛大將軍袁煥被罷職、召回京兆問罪的消息,嶺南道的百姓都充滿憂慮,甚至有人涕泣,拒絕相信這個消息。
畢竟,好的官員將領,太難得了。
袁煥駐守嶺南道期間,他帶領的士兵,從沒侵民擾民之舉,雖然嶺南衛士兵富得流油,卻不是搜括百姓所得。
京兆朝堂常認為百姓可愚,但是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哪些是好官,哪些是惡吏,他們都很清楚。
隨後,傳出袁煥被奪職問罪,乃是朝中jian佞所為。皇上被外戚左氏所蒙蔽,被囚於紫宸殿,身不由己,才會有此種陷害忠臣良將之舉。
雖然有傳言謂皇上身不由己,但是對於景興帝的昏庸,嶺南道百姓也有所聞。獻俘禮的事情、北疆的事情、國子監的事情,若不是皇上昏庸,左家又怎麼能專權?
當沈則敬舉起「誅左氏,清君側」的旗號,嶺南道的官員和百姓,反而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是在這樣的民情中,沈則敬帶著十五萬西寧衛士兵來到了嶺南道。
這十五萬士兵,由彭瑾和沈則思帶領,駐紮在南嶺;與駐紮在cháo汕的嶺南衛,一北一東,布防著嶺南道。
沈則敬尚未來得及感受與親人重逢的喜悅,一個沉痛的消息就送來了嶺南道。大永朝廷,已經作出表態應對了!
這個表態,讓沈則敬和沈華善等人傷心不已。
第五百一十六章株連
當沈則敬來到嶺南道的時候,距離他起兵的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
沉痛的消息,來自江南道,由胡氏安和堂送來。胡氏急信中,只要寥寥數語:吳越沈氏子弟,皆以謀反被定罪;一同株連的,還有沈家姻親故舊。
沈家的姻親故舊,當然是指溪山俞氏、江南胡氏,還包括沈則敬老師葉正純所在的江南葉氏。
被定罪被株連,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況?謀逆大罪會有什麼下場,沈則敬十分清楚。當年,昆州李氏因望君歸被定下謀反之罪,就是由沈則敬辦的,夷三族,都是從輕發落。
在接到胡氏傳信之後,沈則敬心頭一痛,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推測。最壞的結果,就是與沈家相關的這些人,全部被殺。
沈家祖籍江南,將近百年的繁衍生息,姻親故舊不能遍布江南道,也極多。在起兵之前,沈家的大部分族人子弟都遷出了江南道,俞氏、胡氏、葉氏也是如此。
各族中主要力量都已經離開江南道,但是這畢竟不是遷族,況且為了隱秘,族中怎麼都要有人留下。
譬如溪山俞氏就有不少人留了下來,沈俞氏的母親,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溪山的,俞正時等人也在溪山盡孝。
這些人,如今都不在了嗎?
這樣的結果,沈則敬之前已有所料,可是卻不可避免,可是它真正到來之時,他依然悲傷不已。
隨後,更詳細的情況,被送至嶺南道曲江邊上。這詳細的情況,多少撫慰了沈則敬等人悲痛的心情。
皆因,事情的結果雖然很壞,卻還沒到最壞的那一步。
沈家及其姻親,雖然被定罪被關押,卻沒有即時被殺害。朝廷沒有即時殺掉這些人,當然是有原因的。
這原因,遠在嶺南道的沈家人當然也清楚。朝廷這麼做,不是宅心仁厚,而是為了將來局勢考慮,留著這些人,不管是用作人質還是為了什麼,總還是有用的。
事實上,江南道的情況,比沈則敬等人所知道的,還要動盪激烈。
沈家嫡系旁支的子弟,在沈則敬起兵的時候,就立刻被江南道的官員控制起來了;隨後,胡氏安和堂所有商號被查封;葉正純義一脈的人也被入了獄。
其中,溪山俞氏的情況最讓人感嘆。
溪山俞氏是江南文脈所在,在江南文官、讀書人心目中的位置自然是非同一般,乃是他們崇敬追慕的對象。
不特溪山俞氏的子弟成為江南文脈的代表,就連湘湖邊的一景一宅,也都是江南文脈的表徵。
當兩千江南衛的士兵,遵朝廷令前去圍困溪山俞氏,打算將俞氏子弟都入獄問罪時,令人驚異的一幕出現了。
江南一地的文官士子,包括杭州刺史梅百川都齊集在湘湖,反對江南衛士兵將俞氏子弟帶走。
這些官員都知道,倘若俞氏子弟被帶走問罪,會遭遇什麼。獄中那些令人聞而色變的酷刑,這些世代讀書的俞氏子弟,哪裡會經受得住?
倘若俞氏子弟有折,那麼江南道文脈必定有損。他們齊聚在此保護溪山俞氏,實則就是保護江南文根,保護大永的文脈。
江南道的文官,的確手無縛雞之力,但是江南道讀書人多啊。文官士子就不用說了,普通百姓,也是耕讀之家,也奉溪山俞氏為先生的,更何況,這些官員身後也還帶著各州各縣的守兵啊。
雖然戰鬥力,不能和江南衛士兵相比,但是他們以守護的姿態,密密麻麻地站在湘湖邊。這樣的氣勢場面,也不容江南衛士兵小覷。
江南衛士兵可以不顧阻擋衝進俞宅,可是眾怒難犯,接下來局面怎麼收拾?
是以詭異地,江南道的文官和江南衛士兵,在湘湖這裡形成了對峙之勢。
雙方就這樣僵持著,等待著江南道觀察使王備和江南衛大將軍於鴻圖的到來。
終於,這兩位大佬從南京城匆匆趕到了湘湖邊,看到雙方對峙的狀況,王備和於鴻圖覺得頭都大。
沈則敬起兵謀反,朝廷有旨意問罪與沈家的一干人等,江南衛士兵遵旨行事,這是法理當然之舉。怎麼到了溪山俞氏這裡,就變成了這樣的局面?
「稟告兩位大人,溪山俞氏世代不出仕,只一心求學傳道,這就說明俞氏一概不理政事,遠離朝政。俞氏是沈家姻親,此乃不可更改之事,但沈則敬謀反,俞氏定不知情。不知者無罪,請兩位大人看在三明堂的份上,切勿為難俞氏。」
杭州刺史梅百川這樣說道。三明堂為江南的文道做了多少努力,提起三明堂,是江南人都知道的。謀反有株連之罪,梅百川不是不知道,可是……可是……
不知者不罪,不是嗎?
梅百川的話語一下,緊圍在他身邊的江南道文官,都異口同聲地說道:「不知者不罪!」
原本稍微平靜的湘湖邊,再一次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