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2023-10-02 11:56:38 作者: 平仄客
    中書省已經暗中糙擬冊立太子的詔書了,雖然皇上的旨意未下,但韋景曜相信,這旨意很快就會下的了。

    時也,命也,這樣的結果,他實在是想不到啊!

    「實在是想不到。這沈華善的眼光真是毒,早!就選中了十二皇子,若是十二皇子得立,沈家這從龍之功,誰都比不上啊。韋兄,你有一個好屬下啊。」申科笑了笑,也附和道。

    從容妃出現在沈家及笄禮上,到榮平郡主下嫁沈家,再到沈家和鍾粹宮的密切聯繫,這種種事情都表明,沈家是支持十二皇子!

    真相應該是,沈家暗中為十二皇子的登位做了許多事情,只不過他們這些朝官都不知道罷了!

    付出幾多就會收穫幾多,這是天註定的,這沈家,勢不可擋啊。

    韋景曜點點頭,贊同申科的話語。對於沈家的從龍之功,韋景曜除了感嘆幾句,倒也沒有多餘想法。

    按照大永律法,新君上位,他這個中書令就必退的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理所當然的。以後這朝堂,是另外一朝臣的天下了,和自己干係實在不大了!

    再說了,眼力不如人,謀劃不如人,還有什麼好說的?

    韋景曜又想起了母親韋老太君評價沈家的話語,也暗自慶幸母親和沈家交好,這樣就算自己退下來,也沒有什麼壞影響。

    申科的想法和韋景曜差不多,他想起了已經過世的俞謹之,想起他在國子監說的那一番守正之道。

    俞氏和沈家是姻親,想必沈家家風、訓導也不會差的,有沈家輔弼十二皇子,他們這些老臣也可以稍微放心了,或許,以後朝堂就沒有自己什麼事了。

    京兆大局已定,他們這些老臣,也該退了。

    八月初一,長泰帝臨大朝,宣布立十二皇子上官景安為太子,令司天台卜吉日,行禮授璽,再移東宮,配設太子詹事府,而後,太子臨朝聽政,學習為君之道!

    同時,下令加封容妃,擢其為容貴妃,贊曰「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嘆」,令司天台卜吉,授金冊金印。

    另外,下封王令,分封諸皇子為王!

    封二皇子為庸王,以雲南昭通為封地,封三皇子為憫王,以甘肅岷州為封地,封五皇子為哀王,以關內遵州為封地。太子授璽後,諸王立即前往封地,非詔不得入京兆!

    此外,諸王不世襲,實行推恩之舉,規定諸王府不得設府兵,封地賦稅三一可用等等,其餘皇子待出宮開府後再封王,待遇一與前同!

    短短三個旨意,卻令朝臣反應不一,驚喜有之,愕然有之,平淡有之。

    但是,朝臣對長泰帝的旨意都沒有異議,紛紛讚揚長泰帝英明決斷,臣等自當遵旨而行。

    中書令韋景曜、司天監君復樂和尚書左右仆she蕭厚仁、卞之和出列領命,祝賀大永國祚綿長,稱臣等定不辱命,一定會辦好這三個旨意的,請皇上放心云云。

    中書侍郎沈華善臉上一直帶著笑意,眼神卻深不可測。

    長泰帝這三個旨意,既在他意料之中又在他意料之外!這之外,更重要,也更令他心驚。

    冊立十二皇子為太子,在他意料之中。沈家做了那麼多努力,如果儲君人選還不是十二皇子,那麼沈家也不必存在了。就目前京兆的形勢和長泰帝的心思來看,這是必然的。

    加封容妃,同樣在他的意料之中。抬高容妃的身份,使得十二皇子子憑母貴,這一環接一環,是皇室常有之事。加封容妃,這是必要的。

    分封諸皇子,實在令他意外!他沒有想到,皇上會給這幾個皇子以這樣的尊榮!

    分封,有封地,也就是有賦稅,雖然不設府兵,但是這樣的待遇,對這幾位皇子來說,比現在圈禁或厭棄的待遇好得太多了!

    原本他以為,這幾位皇子已經盡失帝心的了,尤其是五皇子,有李妃和李斯年私通之事,又有西燕使者勾連之事,皇上已經對他起殺心的了,不然早前也不會有誤食毒物的事情。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皇上為什麼還要下封王令?還要給這幾位皇子這樣的尊榮?不怕他們有朝一日捲土重來,再掀奪位的浪cháo嗎?不怕他們有朝一日勢重心重,再帶來臣心起伏嗎?

    這,不是給十二皇子添堵嗎?按照慣常的做法,皇上應該為儲君掃平一切障礙,以便儲君能順利繼承大寶的。既然十二皇子盡得帝心,皇上為什麼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隨即,沈華善微微笑了起來。皇上下此封王令,將這幾位皇子逐去偏遠的地方,實是用心良苦啊!

    他差點忘了,皇上既是君,也是父。君父君父,用心良苦!這樣的旨意,他早就該想到了的!

    父母為子女計,是為長遠計。皇上的旨意很明確,立十二皇子為太子,將來這個皇子就是國之君主,而對另外的皇子他有封王的安排,又規定不設府兵、賦稅三一,這就杜絕了他們謀反的可能,卻又足以讓他們做個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只要這幾個皇子不起別的心思,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可見,皇上心底最深處,還是對這幾位皇子有幾絲骨血之情啊。

    帝王之心,實則也是父親之心,就算皇上是大永最最尊最貴的人,他也是一個父親啊!沈華善稍加思考,便想明白了長泰帝的用意。

    只是有一點,他怎麼想都想不明白,那就是五皇子竟然也在封王之列!發生了春熙宮李妃和李斯年那樣的事,五皇子就已經盡失帝心了的。而從皇上之前的舉動來看,他是懷疑五皇子的血統的,怎麼還會對他如此厚待呢?

    帝心難測,帝心難測啊。

    這一點帝心,讓沈華善感到憂慮。他想起了沈寧所說的前一世。前一世,是五皇子滅了沈氏一族,如果他還能封王,是不是意味著他仍有翻身的餘地?

    那麼,是不是說,他對沈家仍有威脅?沈華善的心沉了下去。

    那麼,沈家,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沈家是不是要做到那一步?就如孫女沈寧所說的,全力誅殺五皇子?!

    沈華善不知道,準確地說,他不想做到那一步!不管手段如何艱險毒辣,但直接誅殺皇嗣,總難占大義。不占大義的事情做了,定必折損家族氣運!

    他感到無比為難。但是,當他輾轉從內侍首領張盛那裡聽到一句話時,這種為難馬上就沒有了,反而滿面笑容。

    封王令一下,最高興的就是上官永平和上官長治了,他們已經受夠了被圈禁的日子,沒有自由的痛苦是最難以忍受的痛苦!

    得知封王的那一刻,上官永平更是喜極而泣。在圈禁的這兩年裡,他似乎老了十來歲,當初的驕縱和壯志都沒有了。為了太子之位,他失去了母妃和舅父一家,自己也深受圈禁之苦。

    現在的他,已經不去想什麼太子之位、皇位了,只要能出去,只要能出去,就已經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上官長治想得更遠,他想著有賭未為輸,只要能出去,定能捲土重來的。待去了封地,再慢慢圖謀,一切都還有機會的,只要一日不死,他就有機會!

    他不會輸,也不能輸!他「桀桀」地笑了起來,中毒過後虛弱的身體支撐不住這狂喜。他忍不住咳了起來,嘴角有幾絲血跡,那消瘦的面容映襯著咧嘴白牙和血跡,看起來甚為恐怖。

    第二百三十四章京兆局定

    容妃和上官景安知道了冊立太子和封王的旨意後,又喜又驚又不解,心情無比複雜。

    喜的是上官景安終於被立為太子,這麼多年的謀劃,終於如願了;驚的是諸皇子封王,會不會影響到上官景安的太子之位?幾年前的盛王之亂,他們還記得很清楚;不解的是,皇上為什麼會突然下封王令呢?這對上官景安來說是個潛在的威脅啊,皇上不是應該掃清一切障礙好讓上官景安登位的嗎?封王怎麼可以呢?

    當晚長泰帝留宿鍾粹宮的時候,容妃歡喜之中也使了幾回小性子,將她對皇兒被冊為太子的歡喜和諸皇子封王的不滿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長泰帝只「呵呵」地笑了,卻對自己的旨意沒有半句解釋,更令容妃對心裡是又驚又怒。

    第二日,容妃就急忙召了沈寧進宮,對於諸皇子被封王一事,她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心中甚是慌亂,甚至在猜想皇上是不是有了別的主意。

    這幾位皇子被封王,對自己的皇兒來說,就是極大的威脅,她不甘心,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然還是找沈家幫忙了。

    沈寧知道封王令之後,也有些吃驚,卻並不像容妃那樣焦急。祖父已經和她說了皇上的用意,她今天之所以進宮,就是為了勸說容妃的。

    當容妃說到一定要阻止幾位皇子封王甚至要把他們都滅了的時候,沈寧說話了。

    「娘娘可還記得,史書說栗姬之失?」沈寧語氣平靜,這樣問容妃。

    「栗姬之失?景帝以諸子托栗姬,麗姬怒不應,言不遜……」容妃喃喃說道,對於這一段史書,她也不陌生。難道皇上也是這個意思?

    「娘娘想得沒有錯。栗姬不肯善待諸皇子,景帝憂心諸皇子後路,遂立王氏之子為太子,想必娘娘也記得。祖父說了,君父君父,皇上仁厚,既是君,也是父,這樣的安排是情理之中。娘娘切不可有怨懟之心,十二皇子現今要做的,就是靜心等待行禮授璽。既要表現對兄弟關愛,也要慎言慎行,莫讓皇上認為十二皇子不容兄弟,不然皇上會認為十二皇子失了仁厚之心,事恐生變。」沈寧將沈華善的意思表達得十分清楚,聽得容妃微愣。

    「祖父還說了,君父君父,皇上的旨意自然都是對的。為人屬下的,只需體察聖意遵照旨意辦事就可以的,旁的,都不用多想。」沈寧又說了。

    其實沈華善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讓容妃安分守己,現在什麼都不用做,耐心等待就行了。

    容妃思考著沈華善的話語,覺得沈華善的話語甚有道理,已經有栗姬作為樣板了,她不想犯同樣的錯誤,遂平心靜氣,專心侍奉長泰帝,溫柔順意,兩耳不聞朝中事,但聽長泰帝的旨意和安排。

    十二皇子,也在長泰帝面前為幾個皇子說了不少好話,道是皇兄們被封王,身為皇弟的自己也心中歡愉,還向長泰帝請求將富庶地方改封給這幾位皇兄,表示自己對幾位皇子的封王絕無芥蒂,而兄弟之間也極為親厚又愛。

    長泰帝對容妃和十二皇子的表現都很滿意,更加覺得自己將十二皇子立為太子的決定是十分正確的。

    他覺得十二皇子對充滿威脅的皇兄們也如此又愛,可見仁厚重德,是最適合的儲君人選,遂令內侍首領張盛督促司天台早日卜出冊立太子的吉日,此種種不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