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2023-10-02 11:56:38 作者: 平仄客
靜靜感受著這京兆的暗流涌動,她再一次告誡自己不可對他輕視。
雖然暫時緩解了河內道的災情,救助物資也已發往河內道了,但是流民並沒有減少多少,反而陸續增多了。可見救助物資不是長久之計,長泰帝又下令徵召安撫流民的良策。
因沈華善就任工部尚書之故,因沈俞氏悲憫之故沈家對賑災一事尤為看重,捐贈的銀兩和物資也極多。龍井齋和還來醉兩處產業,都以沈則遠的名義捐贈了一萬兩,數量不多。沈家另外將五萬兩暗中送至胡氏安和堂,以安和堂的名義捐贈出去,連同安和堂本身捐贈的五萬兩,所以在本次賑災活動中,胡氏安和堂共捐出了十萬兩,和京兆另外兩個商家珍寶齋和千秋錢莊,成為京兆三家獲得長泰帝的御書的商家之一。
沈家還聯同工部侍郎袁家、戶部侍郎江家在祥和大街的西側設置了粥棚,以供流民食用,沈則遠和顏商親自督促此事。粥棚所用的米也不是糙米,而是實在的白米,而且那米粥稠厚,流民蜂擁而至,就連京兆的乞丐,都聞風而動了。京兆府為此出動了不少護衛來維持粥棚的秩序。這三家的義舉也贏得了京兆百姓的一致讚揚,朝堂官員對沈華善、沈則敬等人也另眼相看,只沈華善、沈則敬憂心台前河道之事,臉上沒有多少笑容。
沈則敬書房內,沈寧也隨伺,繼續翻看那治水的書籍,沈則敬也知道這個女兒近來都在忙碌此事,心中感嘆這個女兒懂事之餘也將長泰帝徵召安置流民良策的事情告訴了她。
其實長泰年以來,天災不少,已探索出一套相對完善的救災和賑災模式了。審戶、核災、開倉義濟等程序都已經完備,賑災的措施也多種多樣,比如蠲免,即為遇災時免除錢糧賦稅,這是長泰一朝最重要的賑災措施,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關鍵是執行的力度,有多少官吏是真心執行這些程序的,又有多少官吏是想趁著天災發災難財的,這都說不準。吏治的敗壞,使得這些政策根本無法有效執行,更甚至,災禍越重,官吏越貪,民眾越苦!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流民才會越來越多,長泰帝徵兆安撫流民良策是危局之下的必然選擇了。
沈則敬是知道這些的,早在沈華善叮囑黃易要看實常平倉和注重審戶之時他也感覺到了這些救災賑災的措施難以施行。「是民非困於災,直困於貪吏之苛斂啊。」他在書房踱步,有感而發。
「我時聽母親說,管家關鍵是有道。要是家中下人誰家有了困難,就會多派他去與別府送禮送貼,以便讓其多得些賞錢,父親,現在朝廷有災難,是否也可以這樣做呢?」關於賑災之策,沈寧也沒具體的辦法,只能這樣探索著問沈則敬。男人對於內宅事宜都不太關注,其實內宅即朝堂,說不定沈則敬聽了能相處辦法來。
沈則敬聽了沈寧的話,久久不語,尋思著其中的可能性,卻一時不得法。沈寧也再無別的言語,直到她回了青竹居,沈則敬的書房也都一直有燈亮。
第五十九章治水良人
第二日,沈則敬在上早朝之前,專門找沈華善商量了幾句,將自己心中所想的對策說給了沈華善聽。聽了沈則敬的話語,沈華善點點頭,道:「可行,大善!你去做吧。」
早朝之上,吏部考功司沈則敬出列陳疏,提出賑災三策:以工代賑、移粟就民、移民就粟!伴隨著賑災三策,他還提出了有效執行救災措施的辦法:微訪察災事,最後更提出了嚴懲賑災不力的標準:浮筷落人頭!
沈則敬的話一出,朝堂一片寂靜。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會提出這樣的對策----對於三省六部的主官來說他自然是年輕人!這個對策,怎麼說呢?太……太狠厲了,卻是太需要了,也就是,這對策,太好了!尚書右仆she葉正純滿意地笑了,他這個最喜歡的學生這一年來的表現實在讓他驚訝,似乎開了竅一樣,所思所做,已經漸漸臻善,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於是葉正純出列附議,認為沈則敬的對策相當完善和完備,對於江南、河內兩道的水患來說,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不少臣工也紛紛贊同,實是沈則敬提出的這些對策和措施,他們都想不出啊。
「浮筷落人頭?」坐在高高的鑾椅之上,長泰帝品嘗著沈則敬的話,面露喜色。在這樣的大災禍面前,確實需要這樣雷霆萬鈞的魄力。可以有效防止官吏貪瀆,解決賑災的問題!
長泰帝對沈則敬的建議欣然接受,令工部和戶部諸官員一一遵照執行:令御史台的監察御史微服私訪,將各地官員救災賑災的情況如實記錄和上報,又令各地官賑之時,要插筷子在米粥中,用以檢驗米粥的稠厚,筷子一旦浮起,就要以賑災不力問罪等等。
沈則敬因為這些救災策略得到了長泰帝的嘉獎,然而沈家並無都少喜意!他們正在為沈華善去台前的事忙碌著,頗為憂心。袁恪真加急的公文又傳了過來,台前河道衝垮嚴重,影響惡劣,他實在無法治理,向長泰帝請罪,同時請求工部再派官員前來,到台前治水。此文書引起了長泰帝和工部諸官的震動,長泰帝下旨,令工部尚書沈華善前往台前治水,三日後出發。
「我此去台前,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返回。胡不塗和宏兒等人也從杭州出發了,不用多久就可以到京兆。如流處的事情,你還是要抓緊;西燕那邊若要消息傳來,要第一時間告訴我;考課之事,你還是要審慎再三,餘下諸事,按部就班即可。」在沈華善書房內,沈華善正在交代沈則敬諸多注意事項,為接下來作安排。他就要去台前了,京兆有沈則敬在,他也算放心;對沈則遠有不少交代,尤其是十月和西寧藥商行會交易的事情,要特別上心。此外,又召來沈余宣幾個孫子,說他即將遠行,叮囑他們要好好在國子監和官學讀書,不用分心,一切聽從沈則敬的安排等等。
青竹居內,秋歌正在和沈寧匯報一件事情。從堂兄秋梧處聽了這個事情,秋歌頓覺為難,也覺得極不高興。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魯莽、私相授受,這好還是不好?還是等姑娘定奪了。
「他要見我?沒說是什麼事情嗎?」沈寧覺得有些詫異。秋梧剛剛傳來消息,道是清平侯公子應南圖有急事想見她一面。是什麼事,卻沒有說----上次在天寧寺,應南圖也見過了秋梧。估計這是他認識的唯一一個沈家小廝,就讓秋梧傳消息過來了,沒想到歪打正著,秋梧正是沈寧的人。
這也太奇怪了,他有什麼急事非要見我一面?沈寧雖然心中疑惑,卻沒有像秋歌那樣為難和不悅。私相授受這樣莫須有的禮儀,在她歷經一世之後早就不在意了,她在意和好奇的是:應南圖有什麼事情要找她?
沈寧找了個藉口出府,帶著秋歌一起,去了龍井齋,應南圖也知道龍井齋是沈家的產業,約在那裡見面。龍井齋的掌柜並沒有見過沈寧,沈寧也無意通報自己的身份,便進了應南圖預訂的房間----直到後來她回想起,才覺得自己當時實在是太大膽了,怎麼就那麼魯莽去應約了?想來是因為對這個早夭的人莫名其妙地沒有了戒心吧,說不準,也有一絲憐惜,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應南圖還是那副清朗舒慡的樣子,沒有笑得厲害,只眉如遠山目似近水,在靜靜等待著沈寧的到來。他身邊還坐了一個人,約四十歲的樣子,長得也是極周正,頗有儒雅之風。說實在話,他也沒有想到她會答應前來,其實就算她不來,他也會把想辦法將這個人送到沈家的,只是麻煩一些罷了。
沈寧進來後,應南圖也不和她多作寒暄,說出了急著要見她的緣由:他找到了治水良人,想要把他介紹給沈寧!
「這個就是精通治水的徐先生!徐先生有治水之賦,又心憂家國,此去河內道,有他幫忙,或許可解運河河道的難題!」應南圖笑說道。他介紹的治水良人,正是坐在他身邊的那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
沈寧喜出望外,她沒有想到應南圖給她的竟然是這樣一個驚喜!驚喜之餘,忙不迭地謝過了他,又拜見那名叫徐有貞的中年人,語氣也甚是恭敬。
徐有貞自小就對水利極感興趣,也曾遊歷了大永和西燕不少名山大川,也是因為這樣和應南圖在荊州相識的。徐有貞確實在治水上面有一套,偏偏他性情又是極其懶惰散漫的,只對水利一事感興趣,人情往來等事是最厭煩!原先長泰帝徵召治水良人,他本想前去的,一想到為官種種與人打交道,就退卻了。這次是應南圖找到他,說只要他專心治水就夠了,其他一切事情都有人代為打點,而且為他保駕護航,他這才答應了的。
這實在是天大之喜,沈寧不知道怎樣多謝應南圖,雖然應南圖並沒提到他在其中花費的心力,但是沈寧知道,連長泰帝徵辟都不動心的徐有貞,定是看在應南圖的份上,才會答應前去河內道的。大恩不言謝,沈寧並不多說話,卻暗暗記下了他這個人情,心道一定要回報!
第六十章離京與返京
這一次在龍井齋會面,只是匆匆,沈寧很快就和應南圖和徐有貞告別了。沈寧沒有多說什麼,只讓徐有貞做好準備,後天工部尚書沈華善必定會帶著他前往河內道的,到時候他就可以盡情發揮他的本事,造福百姓了。
「我在此先代祖父和百姓多謝先生了。請先生力盡所能!沈家及大永百姓定會記得先生之功!」臨走之前,沈寧對徐有貞如是說,她對他充滿了信心和希冀。語罷,又對應南圖彎了彎身子,語氣不勝感激:「多謝兄長了!」這句話在天寧寺的時候她也說過,此刻再說,卻是不一樣的心情。她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幫她,就為了她一句請求嗎?還是他所曾問過的奇怪眼神?沈寧不知道,卻是知道眼前這個年輕的男子,為了她費了心思,解決了她目前的難題,她對他,感激涕零,也想著,要回報他些什麼。
可惜的是,她對應南圖一無所知!唯一記得的是,他會在今年秋天死去,旁的,是一點都不記得了。她有些惋惜自己前世沒有關注過此事了,不然還可以點醒他一番。
且罷,以後再說吧。沈寧隱隱約約有預感,經此一事,她和應南圖應該會有不少聯繫了。
徐有貞的出現,對於沈寧和沈家來說是個極好的消息!沈寧也不迂迴曲折,直接去找了父親沈則敬,道是今日前去龍井齋,聽人說起天秀街有個人叫做徐有貞的,在治水一道上很有本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祖父帶了他前去河內道治水就最好了!
天秀街的位置有些偏,離京兆府都有不少路程,正是圍繞著秀山而成的一條街道,那裡住著不少隱逸的人士,有些也是有大才的。沈則敬正因為沈華善去河內治水的事情苦憂呢,聽了沈寧的話,抱著寧可信不可不可信的態度,讓如流處的人前去查探核實。等連山將消息報上來說確有其人,而且其人確會治水時,他真是驚喜萬分,連忙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沈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