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2023-10-02 09:59:07 作者: 糖拌飯
    「我知道了,那掌柜的您小心點。」陳立聽了,撇丫子的從後門跑了出來。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全武行

    在泗州,元好一行就棄車,包了一艘烏篷船,一咱順著夏水直達夏口。元好身子骨不好,周潢則是腿腳不便,所以,兩人大多時候都坐在船倉里,唯有小魚,閒不住的船口船尾的瘋跑。

    「夫人,已經過了那青山峽,再下去就是夏口了。」南陵氏掀了後倉的布帘子進來,手裡托著一盤清蒸魚丸道:「魚是夏水最出名的青魚,用了嶺南汶江的胡椒,再加上雞蛋清,脆口滑嫩,夫人嘗嘗。」

    「嗯,我嘗嘗,以前跟我哥哥求醫的時候,來過夏口,這魚丸可是夏口的出名小吃。」元好說著,夾了一顆魚丸,看到邊上還有一碗醬,好奇的問南陵氏:「這醬是怎麼用的?」

    「這醬是船娘推薦的,是用羔羊的肉沫子做的醬,配這魚丸吃會更鮮美。」南陵氏笑道。

    「可不是,魚加羊,不正是鮮嘛。」元好道,將魚丸沾了肉沫醬,入口果然美味,便對一邊正半躺在鋪子上的二婆道:「二婆嘗嘗。」

    這次,元好假借火災出宮的事自然不會瞞著二婆,二婆看著庸兒已站穩了朝堂,身邊又有穌嬤在,她不願在後宮裡終老,便求了庸兒,跟著元好一起出宮了。

    「我可不行,剛暈過船,這胃裡正不舒服,再好吃的東西也沒味道,我還得再靠靠。」二婆道,說著,又半眯著眼斜斜的靠在鋪上,沉沉的睡。

    元好終有些不放心道:「二婆,我再給你扎幾針吧。」

    「不用了,年輕那會兒,我何曾暈過船,這歲數大了,體質差點,休息休息就好了,沒來由的扎針豈不冤枉。」二婆睜開眼笑道。

    在她的想法裡面,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不扎針就不扎針,吃藥扎針的都是遭罪。

    元好知道,二婆就是這性子,便也由著她,只是讓南陵氏又去燒了個手爐,用汁巾包著,讓二婆抱著放在胃部暖暖,胃部也會舒服些。

    「這魚丸,前面老爺那裡可送去了?」元好又問,在泗州包船的時候,碰上了夏口的一位懸衙師爺刑明堂,便邀了一起同行,元好等人是內眷,便留在後倉,周潢同刑明堂以及一干隨從在前倉。

    「早送去了,跟老爺在一起的刑先生可是個吃客,沒一會兒一碗魚丸,大半全進了他的肚子,那吃相哪裡象是斯文人,倒跟餓三餐似的,我還道他是北人,私下問滿管事,卻是地地道道的南人。」南陵氏笑著道,滿管事是董家的管事,留在京師善後的,結束後便跟著周潢等人一起離開京師回夏口,而董大一行人早已先回到了夏口。

    南陵氏家原先在南楚也算是個小有資產的人家,只是後來遭了災,才逃到大周,而南楚人一向講究禮節,講究規矩,用時下通俗的說法,就算是餓的能吃下一頭牛,那也得假模假式的做足的樣子,在原南楚地界,象刑明堂這樣的人是少有,何況還是師爺,那更要假模三道的擺規矩。

    倒是北人,豪爽性直,因此,時下南人北人,在性子上有明顯的區別,南人文雅虛禮多,北人蠻橫性爽直,當然這也並非絕對,刑師爺就是一倒。

    「小魚呢?」元好又問。

    「跟著船老大打魚呢,咱們吃的這魚丸就有他的功勞。」南陵氏道。

    正說著,小魚竄溜子進來,手裡來拿著用竹籤串著的魚丸,左一口右一口的吃的正歡。

    「姑姑,姑父說快到夏口,讓你收拾一下準備下船。」小魚嘴裡含著魚丸,含含糊糊的道,還不時的吹吹,顯然魚丸剛起鍋的,燙的很。

    「知道了,你也把自己的東西準備一下。」元好道。

    「早好了。」小魚拍拍背在肩上的一個小包裹,他總共就那麼點東西,時時背在肩上,根本不用怎麼收拾。

    元好看他滿嘴是醬的樣子,便有些好笑,拿了塊帕子於他擦擦嘴。

    船很快到了夏口渡頭,元好扶著二婆一出倉,就看到塗伯帶著人和馬車在渡頭上等著,見到元好和周潢出來,便揮著手過來:「爺,夫人,車子來了。」

    那刑明堂也帶著兩個人過來跟周潢一行告辭,就在這時,孫立滿頭大汗的從人群里擠了進來,先是衝著大家做了一個羅圈揖,然後衝著周潢道:「東家,可不好了,那董家的董銀武不知怎麼的帶著一群人,還有他姑母羅董氏也一起來了,全堵著了鋪子門口,嚷嚷著要東家把董家的銀子吐出來。」

    「什麼話,我什麼時候要過他董家的銀子了?」周潢被弄的莫名其妙的道。

    「那董銀武說,董大爺結束了北邊鏢局的生意,把收攏的銀錢都寄在東家這裡,讓東家把銀錢吐出來。」孫立有些結結巴巴的道。

    「胡鬧。」周潢不由的沉著臉,董家分南董北董,北董是董大這一支,而南董就是指董大三叔四叔還有一個姑母這三支一起的。

    其實總的說來,董家還是一個董家,只是一直一來,中原南北分立,董老太爺還在的時候,想著家大業大,怕受不住戰亂的衝擊,也不知最後會是哪一方勝出,於是將董家一分為二,先湊齊資金由董老爺子,也就是董大的爹到北方去,打拼家業,而其它的仍留在南方繼承家業,這樣,不管大周或是南楚勝出,總會有一支保存,而保存的一支便可資助受難的一支重新興起,可以說,當年董老太爺的主意不可謂不周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