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2023-10-02 05:54:20 作者: 花惜言
但是三師地位地位尊崇, 為正一品,而且實際上可以為君王運籌謀劃、處理政務,關鍵時候還可以統兵作戰。
所以朝中反對周梓安的聲音是不絕於耳,奏本又像雪片似的飛到謝昭帝的案頭。
可是這時群臣就發現了, 這謝昭帝雖然年紀小, 但是卻很是有主見, 任大臣怎麼說,怎麼鬧, 甚至連皇太后上官月都命令他撤了周梓安的官職, 這謝昭帝也不為所動。
最主要的是另四位託孤大臣,都是六部的尚書,他們並沒有出聲發對。
這些大臣就明里暗裡的打聽, 是不是謝武帝臨終前有什麼交代啊,或者是謝昭帝許諾這四位大臣什麼了。
可這四位託孤大臣就像封嘴了一般,怎麼問都是不說。
群臣鬧了一場,一點作用都沒有, 慢慢的表面上就平靜了些,但私底下是想盡辦法給周梓安下絆子。
周梓安是沒有空理這些人,謝珉如今為她頂住了質疑和壓力,而她作為謝珉私人智囊團的核心人物,帶著於稠等書院的同窗,還有原來謝珣的心腹大臣們,要做的就是幫助謝珉趕快在朝堂上立起來。
周梓安第一點想到是兵權,槍桿子裡出政權,手裡有軍隊,底氣便是足的。
正好謝珏的叛亂還完全沒有平定下去,大業原實行的是府兵制,是由各州刺史掌管兵權。
周梓安趁用兵之計,另以御林軍的名義招募了一批精銳之師,統兵的皆為謝珣的親信,是由謝珉直接負責的,以後便是謝珉自己的親信部隊。
另外又在每州郡新設置都尉一職,專典一郡之兵馬,與刺史一起兼掌兵權,如發兵捕盜賊等,需二者共議決定。
又明令地方將領只有領兵權,而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
而兵部掌管軍令和軍官的除授等,卻不具體領軍。
這樣地方與兵部互相制約,互相配合,軍權完全操於皇帝謝珉之手,防止了權臣擅兵的弊端。
如此調配之下,謝珏叛軍被政令統一的大業軍隊打得是落花流水,東躲西藏。
後來謝珏跑到了東突厥邊境,準備躲到東突厥國去。
被守關大將蕭煜一舉捉獲,砍了腦袋。
《大業國史記》:謝昭帝元年秋,原楚王叛亂平息。
戰亂過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讓飽受戰火之苦的老百姓休養生息。
大業經濟還是以農立國的,自此周梓安又提出了新的「均田制」,並在江南率先執行。
新的均田制主要是抑制豪閥土地的兼併,使農民能夠獲得了一定的田地。
另外減輕役讓百姓能夠得以安生。
此新的均田制一推出,便受到豪門世家的強烈反對。
但周梓安態度堅決,手段強硬,再加上江南剛剛重建郡縣,所上來的官員多是雲騰書院的學子,與周梓安很是同心。
《大業國史記》:謝昭帝江南均田制一年後,即「戶口益多,府庫盈溢」。
就這樣謝昭帝登基一年後,謝武帝駕崩時的動盪之局穩定下來。
可是又是所有人沒有料到,昭帝二年初宇文卓竟然起兵造反。
宇文卓為當朝的永寧公主的駙馬,又是兵部侍郎,執掌兵部重權。
他的叛軍從肅寧州起兵,打出了:「驅除韃虜,反業復陳」的口號。
因謝氏一族有胡人血統,便被叛軍稱為韃虜。
而宇文卓是前朝陳國皇帝的正經玄孫,便自立為陳國第五代皇帝。
說當年謝文帝逼迫陳後主禪讓皇位,實為篡改天命,今日他宇文卓要撥亂反正,重建大陳。
這一次宇文卓叛軍的規模可是要比謝珏叛亂時大得多,而且明顯是籌劃多時,而且因宇文卓在兵部,大業東、南、西、北各地皆有州郡起兵附和於叛軍,一時間中原大地狼煙四起,血雨腥風。
宇文卓本人則策反了京城的兩位守城大將,一舉拿下了京師。
周梓安等大臣帶領一萬御林軍保護著昭帝謝珉退守到京城東面的副城白楠城堅守。
這一守,便足足受了守了兩個月有餘。
白楠城內糧草盡絕,房屋都被拆了,木頭做滾木或柴火,城裡的樹皮都被扒光了,倖存的老百姓都是骨瘦如柴。
行宮內,謝珉聽到下面人來報,城中百姓已經有易子而食時,忍不住掩面而泣。
這時又有太監來報:「陛下,皇太后醒了,請陛下過去!」
謝珉聽了已經昏迷數日的母后醒了,連忙去了上官月的寢殿。
上官月從叛亂開始時便病倒了,二個月的時間,原來的大業第一美人早就不見了原來的風采,是瘦骨嶙峋,病勢沉重了。
上官月看著匆匆而來的兒子,淚不由得又流了下來:「珉兒,是母后對不起你,母后聽信了宇文卓這個逆賊的花言巧語,竟然將兵符給了他,讓他調動了兵馬,為我大業招來如此大禍,母后好悔啊!」
謝珉看著痛苦不堪的母后,母后有一段時間,像瘋魔了一般用盡各種手段打壓周梓安,那時他以為母后只是因為父皇之事嫉恨先生,卻沒想到母后是中了宇文卓的離心之計,最後母后竟偷了兵符給了宇文卓。
不過母后已經病成這樣了,謝珉只能道:「母后不要再想了,其實都是孩兒沒有當好這個皇帝。」
上官月看著兒子淚如雨下:「珉兒,你是個好孩子、好皇帝,是母后中了邪,為了你先生的事情,罵你甚至打你,一切母后都是錯。母后死後,不要把母后與你父皇葬到一起,母后沒有臉面去見你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