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2023-10-02 01:25:24 作者: 篆文
    神武門已近在眼前,我只能送他到這裡。我心裡有些不舍,便問他,「先生府邸在哪裡?若有機會,元承想去府上看望您。」

    他悠然一笑,對我擺手,「不必,你早晚會是眾矢之的,老夫還是不和你扯上關係的好。」

    他笑過一陣,忽然正色道,」我此去已非宮廷中人,也不想再聽再議宮廷中事。你也要懂得避嫌,不要和我這個舊人過從太密。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我們就此別過吧,你也多保重。」

    我懂他的意思,默默的點頭,將包裹遞給他。我看著他轉身,不再回顧一眼,慢慢的踱出了神武門,最終一點點的消失在我視線里,只留下夕陽下我獨自一人的長長的影子。

    我轉身往回走,一路上不時有過往的內侍對我行禮致意,我亦對他們頜首回禮。

    我忽然間醒悟到,也許對於在內廷中服役的宮人們來說,高謙的時代已遠去,而即將開始的是一個嶄新的,屬於周元承的時代。

    第二十七章 檢點新愁與舊愁(一)

    「元承,你來看看這個。」陛下將一本奏疏擲於案上,聽她的語氣頗為不悅。

    我拿過來看了,內容是參議沈飲冰彈劾曹國公長子李忠蓄養莊奴,肆意驕橫搶占南郡民田。看完奏疏內容,我格外留意了內閣所做的票擬。

    大魏朝制,朝臣奏疏皆先由內閣尚書們商議擬定處理意見後,呈上由皇上審批做最終的決定。前者稱票擬,後者因皇上御用硃筆,所以有又叫批紅。

    我見票擬內容簡單,說李忠乃功臣之後,歷來遵章守法,沈飲冰所奏之事查不符實,建議陛下將此奏疏留中不發。

    我知道她在等我回話,「臣聽說李忠娶了首輔秦大人的次女,既有姻親關係,內閣如此票擬也不令人意外。」

    她哼了一聲,「朕日後還要和秦啟南成婚呢,那李忠豈不是也成了朕的姻親了,秦太岳是越老越昏聵了,縱容這些不肖之人。他只當朕絕不會不給他面子。」

    「秦大人自乾嘉朝就在內閣主政,致力推行新政改革,一直也算勤勉清廉……」

    她打斷我,「他清廉?外頭不敢說罷了,他最擅長的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我拿了玫瑰汁滷的蜜餞放在她面前,勸她說,「水至清則無魚,陛下不能太認真。」

    「朕不認真,人家可認真著呢。今兒在西暖閣里你又不是沒聽見,他竟然問起朕大婚的事,先帝去了才幾個月的工夫,說的好聽大婚也是遵先帝詔。

    可誰家娘沒了女兒轉臉就能嫁人的。他打的算盤我清楚,結了親就是更是一家人了,還有子孫後代呢!

    他現在事事都把在手裡,舉凡有一點反對他的意見,他有本事當著朕的面兒把人罵的狗血淋頭,回頭還補上一本參人家的題本。」她說著有些泄氣似的,靠向椅子背,「只當朕的叔叔已經不能滿足他了。」

    我知道她最近越來越反感和忌憚秦太岳,可秦太岳做了二十多年的閣臣,門生滿天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動搖的。「陛下打算怎麼回秦大人?」

    「給先帝守制,再拖個一年吧。」她又拿起剛才那本奏疏,略微一猶豫,提筆批道,朕要看如何查的。

    翌日辰時,我照例去內閣院子取今日的奏疏。秦太岳面有不悅之色,見了我便問道,「請掌印代為通傳,老夫要面見陛下。」

    我自然知道陛下在養心殿西暖閣,眼下並無其他安排,便請他和我一道進內廷。我猜測他是為了陛下昨日駁回了他對李忠一事的票擬。

    果然見了陛下,他開門見山的道,「臣早前已責成順天府尹徹查李忠蓄養莊奴搶占南郡民田一事,結果查實乃是一場誤會。

    起因是李忠府上的一名侍妾因和主母不和,私逃至南郡她的姨母家躲藏,後被李忠知曉這才帶了僕從去南郡拿人,不料卻被刁民反咬一口說他縱奴行兇,順天府尹日前已查清楚了,並將那起誣告朝廷官員的刁民明正典刑。陛下要看查的過程,臣將順天府的記錄都帶了來,呈給陛下。」

    我接過他手中的記事簿呈與陛下,看來秦太岳對此早有準備,我正在猜測陛下會如何回應,只聽她低聲斥責道,「刁民是難惹。但李忠也不是個省事的,他行為若是檢點怎麼能讓人抓住把柄做文章。

    為了個小妾鬧成這樣還有什麼臉面,朕已下旨申飭了他。」她語速放緩,柔和了許多,」閣老既是他的岳丈,也該好好管教他,雖說他不是曹國公嗣子,好歹也是勛戚世家,身後又有您這樣一位輔臣,多少眼睛盯著呢。可別為了他壞了秦李兩家的名聲。」

    秦太岳忙點頭稱是,神情惶恐不已,他盱著眼睛觀察著陛下,見此時她臉色和緩了許多,便道,「臣日前所奏陛下大婚之事,不知陛下聖意如何?」

    她微微一笑,不急不緩地道,「先帝雖有旨意,但到底沒說具體日子,禮部也並沒商擬過,朕決意將今年之期改作明年吧。既遵了先帝詔,又算是給先帝守制。閣老覺得呢?」

    「臣以為不妥,陛下明發詔諭公告天下,定的便是今歲之春,如今已近春末,陛下若是拖延大婚日期,臣恐怕言官會諫言陛下不尊先帝,屆時陛下何以向天下人交代啊?」

    「叔叔說的也在理,」她笑意更深了,」乾嘉二十九年,工部筆帖士安朗因剛升了職不願回家丁憂,隱瞞了父親過世的消息。後經叔叔查了出來,上奏先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