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頁

2023-10-01 21:54:23 作者: 痒痒鼠
    每到一個地方,都是深入民間,明查暗訪,審理案件,釋放前任官員無辜扣押的囚犯……人人稱讚。尤其他在小琉球5年,革陋規,禁酷刑,恤番民,重教化,施政得體,民心向化,小琉球動盪的局面安定下來。

    皇上就曾經說過,「……沿海務農之人,為官也不忘根本。既不是要做什麼世家大族,又沒有門生故吏。天下人都稱讚他清廉,如果沒有實際行動,哪能得到這麼崇高的聲譽呢?而他還有才能辦大事,國家有這樣的官吏,實在是天下的大好事……」

    有功且清廉,從湖南巡撫到福建巡撫,堪稱一名「苦行頭陀」。這就是天下人對他的評價。

    更難得是,他身為一方巡撫,還是心繫家鄉,這次廣東改革他不光是大力支持,還提出幾條行之有效的建議,發動家鄉人大力支持,帶頭捐款資助家鄉的堤壩修建……

    弘晙對他的印象非常好。

    可是弘晙剛要和他打招呼,又想起那個「公鴨嗓子的變聲期」,心裡一「酸」,那個難受得來——

    傷心難過之下的弘晙阿哥,拿出他從瑪法、阿瑪這裡學來的本事,「裝模作樣」的做派非常到位,陳巡撫沒有發現,但是四爺對兒子的一舉一動,眉毛一動都知之甚詳。

    四爺眼角餘光看到兒子的動靜,差點沒忍住笑出來。

    四爺非常厚道。

    和陳巡撫又聊了不到半刻鐘,大致定下來薩摩藩和大琉球的事情,吩咐人給陳巡撫每樣打包一份點心,細細地寫好做法加上一套花樣模具,回來小亭子。

    來到兒子的小榻邊,俯下身。

    額頭貼著兒子的小額頭,笑著問道:「弘晙和阿瑪一起用茶點?」

    弘晙……

    生氣。

    就見生氣的弘晙阿哥氣呼呼地碰一下阿瑪的額頭,眉眼耷拉,腮幫子也是氣鼓鼓的。

    四爺「……」

    這是還在鬧彆扭?

    應該是擔心自己的小嗓子?

    四爺笑哈哈地抱起來兒子,坐到小圓桌上。

    「距離晚膳過去一個多時辰了,弘晙餓不餓?」

    弘晙一頭埋到阿瑪的懷裡,更是委屈。

    四爺趕緊「真誠」道歉。

    「是阿瑪錯了。阿瑪不應該自己先用茶點。」

    「弘晙再陪阿瑪用一用,好不好?」

    弘晙阿哥埋在阿哥懷裡的胖臉蛋兒,一臉傲嬌。恰好下人又送上來一份新鮮出爐的茶點,甜香氣撲鼻而來……

    弘晙阿哥表示,他還在生氣,他還在傷心。但他不能和美食美茶過不去。

    …………

    一場靜謐溫馨的下午茶時光,父子兩個算是和好,咳咳,弘晙阿哥單方面的想法。

    晚食過會,弘晙阿哥練完大字,給他瑪法寫完信,又給京城的叔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人寫完信,洗漱過後和他阿瑪撒嬌耍賴,鬧了一場,終於氣順了一大半,又在阿瑪重之有重的保證下,心平了一大半。

    小彆扭地睡去。

    四爺和四福晉守在兒子的床前,等到兒子呼吸綿長,面容平靜,才是放下一半的心事。

    夫妻倆個回到自己的寢殿,四福晉忍不住說道:「這樣也不是辦法。」

    「現在哄著他,等他到了九歲,真要去打西部,怎麼辦?」

    四爺輕嘆一口氣。

    自家福晉擔心,他又如何不擔心?可他能怎麼辦?

    四爺脫去外衣躺到床上,語氣低沉。

    「暫時只能這樣。」

    「九歲的事情,到了那時候再說吧。」

    四福晉沒有四爺的樂觀,一臉愁容。

    「怪道那個『蘇東坡』說『惟願孩兒愚且魯』。」

    「別人家的孩子能去戰場,我的孩子也沒什麼不能。可事關弘晙,我這一顆心,總是提著……」

    說著說著,四福晉的眼淚出來。

    想起外間守候的嬤嬤下人,抬手捂著嘴,沒有哭出聲。

    四爺眉心一皺,一邊拿床邊的毛巾給妻子擦眼淚,一邊安慰道:「不會。我和你保證。你要相信我們的弘晙。」

    頓了頓。

    「而且,這『惟願孩兒愚且魯』,可不是你這個意思。」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當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中獲罪,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生下一個男孩兒,這首《洗兒戲作》即為此孩兒所作。憤激之詞,貌似遊戲筆墨,其實是情動於衷而形於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蘇軾的心聲。

    四爺發現妻子有了興趣,眼淚收住,細細地解釋。

    「這是一種遊戲筆墨和言為心聲的悖反之詞,有人欣賞,有人不認同。黃庭堅先生就曾經因此評價蘇軾先生好罵……」

    「後來南宋文人朱松,朱熹的後人,說:『……有子添丁助征戍,肯令辛苦更冠儒。』也是激憤於當時南宋的情況,認為自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卻沒有用武之地,希望孩子將來投筆從戎。」

    四福晉微微愣怔,好一會兒,才輕輕點頭。

    「我都明白。」

    「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北宋黃庭堅先生對蘇軾先生嬉笑怒罵的文風不以為然,又有感於蘇軾在「烏台詩案」中因文獲罪,所以諄諄告誡外甥不要步蘇軾後塵,以免蹈其覆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