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2023-10-01 21:54:23 作者: 痒痒鼠
「十哥/十弟,你看七哥/七弟,十二哥/十二弟都啟程了,你和二哥打算哪天啟程?」
「從十三哥/十三弟回來京城到現在,這都十天多了,還不出發?」
十阿哥胤俄一揚下巴,「是二哥說還要準備準備,我也不知道準備什麼。」
……哎呦呦。
九阿哥胤禟先開口,「行啊十弟,瞧你這聲『二哥』喊得近乎的。連二哥準備什麼也不知道。」
十三阿哥胤祥也說,「是不是要拉一大波商者去?」
誠親王胤祉一愣,立馬反應過來。
去北方建設港口,和七弟、八弟去蒙古辦學修路等等基礎事務不一樣。建設港口,開港做生意,最需要商者。
「是要多準備,要有足夠的銀子。不過也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就入秋了。」
胤俄也知道入秋後北方太冷,「我晚上去問問二哥。」
一夥兒兄弟一邊慢慢地騎車一邊聊,回來皇城後各自忙乎。還在廣州的皇上、四爺、十四阿哥、小四阿哥也是忙乎。
忙乎著收拾他們打撈上來的沉船。
初秋的午後,皇上牽著乖孫孫的小胖手散步,望著忙乎的熱火朝天的各位古董愛好家,收藏家,鑑定家等等,「昨兒個堅定出來一套定窯白瓷的茶具,張廷玉還說,這一定是皇家沉船。」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咻咻咻」地發亮。
「是南宋的沉船嗎?」
「還不確定,當年南宋的寶物到底有沒有,藏到哪裡,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弘晙阿哥小小的失望。
不過寶物只要存在,就一定能找到。
正待說話,張廷玉大人抱著一箱子跑來。
「皇上,小四阿哥,這應該是一套宋徽宗御用的汝窯天青。」
皇上一愣。
汝窯天青他也喜歡,可是存世的實在不多。
手裡的小瓷碗在陽光下發出純淨的天青色,一種自然含蓄,淡泊質樸的美撲面而來,皇上小小的激動。
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而宋徽宗趙佶執政時期,正是汝窯是其燒造史的全盛時期,其產品胎質細膩,灰中泛黃,俗稱「香灰黃」,汝瓷釉面有細微的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
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這一時期的汝窯瓷器正是這種道教審美情趣的反映,皇家的一應用具俱是反映出道家清逸、無為的思想境界,那個時候的朝野上下都隨著這個風尚。
皇上捧著小瓷碗正要說話,就見年希堯樂哈哈地捧著一個大瓷瓶過來。
「皇上,那邊一個大箱子,應該都是正宗的鈞窯瓷器,包裝的好,一個都沒有破損。」
皇上眼睛一亮。
弘晙阿哥也是眼睛一亮。
張廷玉大人也是眼睛一亮。
鈞窯也是宋代著名窯址之一,在宋代也被稱為「花瓷」。因為它的燒成工藝不同於其它,為二次燒成,其第一次為素燒,然後施加釉彩,再進行第二次窯燒。
瓷釉則是利用鐵、銅呈色不同的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濁不透明的感覺。常見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紅、梅子青等等,花盆、盤、爐尊、洗、碗等等都有。
釉面的特徵則是常出現不規則流動狀的細線,被稱為「蚯蚓走泥紋」,加之鈞釉在燒製造過程中變化無常,不為人工所控,所以後人難以仿製,有「鈞瓷無雙」之說。
皇上小心翼翼地接過來這個小瓷瓶,細細端詳,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讓弘晙阿哥更為好奇。
難得張廷玉大人還記得他的老師身份,眼睛望著那個小瓷瓶,對小四阿哥說道:「唐代的花釉突破一件作品一種釉色的傳統規律,但花釉僅僅局限於黑釉器物,到宋代,複色釉的技藝得到很大發展。」
「就其瓷釉的基調來說,仍然屬於青瓷系統,它的天青、灰藍、月白諸色只是濃淡不一、色度差異。瓷器上所出現的紅紫色相是在釉中加入銅,銅紅對窯溫和燒成氣氛比較敏感,它必須在一千度以上的高溫,才能出現美麗的效果……」
面對這樣巧奪天工的精美物事,弘晙阿哥喜歡,也聽得連連點頭,尤其他瑪法說道:「自從有了玻璃,很多人家都用玻璃,玻璃確實好,但瓷器也不能丟棄。」
「瑪法,弘晙都記得。弘晙喜歡瓷器。」弘晙阿哥大眼睛閃亮,提出他的問題,「瑪法,瓷器既然在宋朝就發展到成熟期,我們現在要怎麼發展?」
不能只抱著古董,一味地拾取先人的恩澤。
皇上哈哈哈大笑,「這還不簡單。」
「瓷器要發展,可以吸取西洋國家的瓷器技藝,多方發展。」
瑪法已經習慣地來個「中西結合」,弘晙阿哥挺高興。
「瑪法,弘晙知道年大人對瓷器熟悉,可以更多地將我們大清國的瓷器出口到西洋,順便將廣東的蛇膽酒、蛇膽膏等等也出口出去。」
年大人一愣,喃喃不敢說話。
喜歡研究瓷器,研究西洋學問是他一個愛好,生怕皇上認為他不務正業。哪知道皇上大為認同乖孫孫的話。
「廣州的出口,不光是瓷器玻璃等等,可以根據廣州的當地條件,擴大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張廷玉大人眼皮一跳,年大人也是心裡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