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2023-10-01 21:22:56 作者: 不悔人生
    宋瑤華寫的很多東西都只是大概意思,具體的還是要胤禛這個深知時政的皇子來操作。這也是宋瑤華自己給自己設的底線。她可以在府里和胤禛探討一些事情,提出建議,卻不能去決定胤禛怎樣做。

    不然再深的感情,也抵不過好強的性子。可見四福晉在這一點上是完全用錯了方法。在現代還很少有成功的男人會一直願意為女人妥協被女人壓制的,何況是封建王朝的現在。

    所以為什麼人家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身後都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而不是每個成功的男人身前都站著一個強勢的女人呢。

    武靜芝管理府務非常順手,再加上她們自己也有人手,四福晉更是被三個嬤嬤看得很牢,且府醫也已經請來常駐,太醫又隔三差五的來診平安脈,所以府里在有兩個女人懷孕的情況下也難有人作妖。

    胤禛現在是一心撲在事業上,把宋瑤華的那些設想一點點按照大清現在的國情修改,陳述,最終在五月底給康熙爺遞上了奏本。

    巧合的是,他的奏本正好和戶部清點庫存的奏本同時遞到康熙爺眼前。兩相對比之下,據說康熙爺獨自在御書房發了一通火,李德全的腦袋也被茶杯砸了個大包。

    反正第二天正好大朝會的時候,康熙爺把剛滿二十歲的胤禛從待了不到三月的刑部調去了戶部,且一上來就直接是侍郎,有權單獨向皇帝上奏的那種。

    如此一來,直接把胤禛推到風口浪尖,據說當時太子的臉色就不好看了。隨後康熙爺又扔下一個炸彈,他命胤禛調任戶部侍郎,主要就是去清查歷年朝臣向戶部借銀的事情。

    此話一出,滿朝俱靜。宋瑤華其實還真說對了,自從康熙十年開放戶部銀兩可以外借朝臣後,二十七年間朝臣只有來戶部借銀的,從未有過還銀子的。

    且最初借銀的只是一些真的快過不下去的低品官員,慢慢發展到後來的高品官員,皇親國戚,宗親元老,滿漢皆有。

    不管有錢沒錢,都問戶部借銀,欠條一打,從此再無音訊,更甚者年年借銀,從未歸還,積累到現在,光是戶部借銀的支出,康熙爺都算不過來了。

    所以才要胤禛徹查。而另一方面就是胤禛之前呈奏的如何快速攬錢,填補國庫虧空的辦法了。不過胤禛的奏本康熙爺還沒有給朝臣看就是了。

    康熙爺並沒有說胤禛查完後對欠款的官員要怎麼處理,可這也足以讓太子不好的臉色轉為平常了。畢竟只是為了清查欠款升的官職,仇恨拉得太多,太子也不羨慕嫉妒了。

    因為太子也知道滿朝文武就沒有沒向戶部借過銀子的人,包括太子自家的舅公。當然明珠,佟佳家也沒有跑掉的。畢竟若真靠純俸祿,康熙朝的俸祿確實低到令人髮指。

    宋瑤華其實很想吐槽康熙,讓人家賣命給你幹活,工資就給一點點,簡直就是讓人活不下去,逼得那些官員搜刮民脂民膏,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

    君不見史上康熙每次反腐,都不異於一場官場大地震,江南最多的一次,甚至連朝中後備官員都填補不完空缺,只能誅殺五品以上的大貪大腐,還要留著一些低位官員維持地方運轉。可見康熙朝的官員有多窮,窮極思變,他們變得地方只能是往下搜颳了。

    因此,這也是胤禛最先考慮的問題,不論是製造更高級的火器還是提高軍隊配置,甚至是大面積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這一切的基礎都是要先有錢。

    胤禛把賺錢的方法和花錢的地方都拿到康熙爺面前,讓他自己對比。對,這位自己還是個能花錢的主,今天巡幸蒙古,明天視察河工,夏天要去避暑,秋天要去圍獵。哪一樣不是錢?

    雖然也有康熙爺自己的內庫出的銀子,可大部分還是從國庫出的,巡視河工,賑災,撫蒙,還有康熙爺出門,地方上修建的駐蹕行宮,都是從國庫出的。

    胤禛的奏本讓康熙爺看到了戶部花出去的銀子,積年累月下來,數量也是可觀,他為顯寬仁,今天給這裡免稅,明天給那裡免稅,每年朝廷徵收的稅賦和支出堪堪持平。

    不得不說,康熙爺看到實際的數據後總算是知道自己還是缺銀子的。因此,胤禛那些從海貿牟利的提議真正被康熙爺看在了眼裡。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不是。

    康熙爺在早朝上扔下這個深水炸彈後,回到御書房就單獨召見了胤禛一人,沒辦法這件事情目前還只能由胤禛先悄悄地準備著,等徹查欠款後才能公布解決方案。畢竟朝中就沒有不欠銀子的,包括胤禛自己的岳家和外家。

    胤禛回來後就把康熙爺的打算挑揀著給宋瑤華說了,先徹查,隨後根據具體人員官職分類,後續這些傢伙也需要根據自己的官職和欠款金額來出力了。

    想形成規模的海貿商隊,光靠武家是不夠的,胤禛的打算是讓朝中官員都參與進去,第一次出海的財物就先還欠款,隨後根據自家投入的財力物力人力,分成。

    這個辦法也是先堵住宗親和重臣的嘴,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等他們知道了海貿的利益,後面不用說也會自己往上趕著去的,也就能帶動一些觀望的低階官員。

    之後大清再製造一批火器,用來保護商隊,把商隊分為官隊和民隊,逐步建立完整安全的海貿路線,減弱差距。

    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對土地和農業農民的管理,不能造成人們爭搶海貿暴利,導致田地荒蕪,無人耕種。什麼時候,民都是以食為本,這也是自古重農抑商的根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