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2023-10-01 20:53:54 作者: 痒痒鼠
然而有些人不服氣,只吃動植物身上最精華的部分,用精緻的碟子、器物,搭配精美的儀式、道具,哪裡不好?豬肉髒,羊肉臊,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豫親王皺眉揮筆。
本王說絲竹之聲、青花瓷碟、最精華部分不好了嗎?
本王要說的是系統的飲食之道。春秋時期做食物的器物簡陋,沒有炭火,調味缺乏,很多人吃得胃不好才有孔聖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說。
到了現在,哪家的糧食舂得不比春秋霸主家的還精細?哪家的肉不是燉的爛爛的骨肉脫離?還要怎麼切得細?我們為了吃得更美味去研究去奮鬥,是好事兒。可不要本末倒置讓「吃」左右了自己的腦袋,左右了自己的感情,好好的人被「口腹之慾」控制……。
最後豫親王在《大清快樂報》上大喊一嗓子,宋朝人吃團茶,喜鬥茶,把北苑幾百年的老茶樹都吃死了,沒有芽發了。你們還要怎麼吃茶?燒個飯也要用芽茶、雀舌?
沉默。
哎吆,早知道是王爺您牽頭,我們早就不吱聲了。
豫親王……理不辯不明,話不說不透,都吱一聲。
吱。
…………
大清國人誰不知道豫親王為人混不吝,吃喝方面也是混不吝。豫親王這些老王爺和皇上一樣從來不在乎什麼是平頭百姓的吃食吃不得,更不講究什麼十大冷盤十大熱盤十大葷十大素。
日常八大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花生米炸炸是一個菜、醃菜不過油也是一個菜,和你投緣坐在天橋上用著粗碗喝白開水也和你交朋友,看你不投緣你請他老人家京城上八珍他也直接拒絕。
國人琢磨琢磨,豫親王望文生義硬解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還是一如既往的無賴,可豫親王說得很有道理。
美食大賽和飲食之道是兩個概念,不應該混淆。
江南美食家、大賽評委李漁帶頭表態,「我們追求美食的極致,廚藝的極致,這是比賽精神。尚節儉、近自然,是為飲食之道的正確發展方向……鄙肉食,某指的是江南貴族富家人應少吃肉食,多吃蔬菜水物。
這句話造成很多誤會,某致歉,收回。人肚子裡沒有油水的時候,自然要吃肉,吃大肉,吃肥肉,吃香噴噴的油渣子……」
董小宛、金聖歎、黃宗羲等人紛紛應和--大清國蒸蒸日上,前朝後期備受吹捧的宴飲之樂不應該重現,那不是對待飲食的正確態度,那是奢靡無度。
豫親王說的飲食之道應該用心體悟,不是哪樣食物高貴,哪樣食物低賤。我們天天吃的粗茶淡飯,食具不管是貴的便宜的洗的乾淨,食材不管野地摘得花大錢買的洗的乾淨,用心地做出一家人喜歡的飯菜,一家人一起親親熱熱的吃頓飯,健健康康,舒舒服服……
太平盛世裡頭,老百姓安居樂業,怎麼吃的舒坦怎麼好。
突然被這些前朝遺民的眼淚引出自身傷痛的百姓們也是眼淚花花。
他們才安穩不到二十年,怎麼能忘了亂世的苦?
四天的美食大賽圓滿結束,大清國人對美食的熱愛進入一個新高度,對美食的認識也更加的理性和成熟。
從崇尚貴族生活,追求高度精緻奢靡的飲食生活,階級體驗;到以李漁為代表的「尚節儉、近自然、鄙肉食、鮮本味、重烹飪、美器物」等等言論風行,再到他這些年大力引導的「乾淨、新鮮、節約、自然……加以地方水土特色」深入人心。
現在大清國的老百姓都知道家裡的飲食器物要勤洗刷,保持個人和吃食的乾淨清潔,重視飲食的原汁原味,明白食材的新鮮和健康高過食材的價值和名貴,樸素養生、文雅用膳。
皇上對此非常欣慰。反對鋪張浪費的奢靡惡習,反對暴殄天物、大吃大喝,尤其批判碳烤活鵝取掌、活取熊膽之類的殘忍行為,是每一個華夏人應有的美食道德。
雖然他不知道,到了大清末期,國家的吃喝風氣會變成什麼樣子。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廢團茶改散茶,廢大吃大喝改四菜一湯……。
小阿哥們咚咚的腳步聲傳來,打斷了皇上的思路。
受到越來越多前來大清國的西洋人巴洛克風格影響,大清國人摒棄了其中的浮誇和奢靡,可也多少接受一點,比如帶跟鞋子。用皇后娘娘的說法,這樣的鞋跟騎馬更好踩蹬。小姑娘們日常喜歡穿著皇后娘娘的小高跟鞋兒昂首挺胸,小阿哥們的皮靴帶上跟兒,人沒到鞋子的聲音先到。
「阿瑪--」小阿哥們奶聲奶氣地喊著,剛剛在外頭陪著祖母騎車車,臉蛋兒紅撲撲的,額頭微微冒細汗。
滴水成冰的正月天裡,剛剛大雪過後的北京城冷到了骨頭裡,哈氣成冰。乾清宮裡頭溫暖如春,宮人也不敢立時給他們脫掉外袍。
一身兒天青色袍服打扮的圓滾滾的小阿哥們一進來偏殿覺得熱,不過並不想脫外袍,他們是瞅著時間出宮去接額涅回家。
「阿瑪,接額涅。」
「阿瑪,四點。」
「阿瑪,額涅。」
一人一句,一起拉著阿瑪的衣袖,眼巴巴地看著親阿瑪。
又過了一個春節長高了一丟丟,說話越來越利索的小阿哥們知道額涅馬上要出征,都想抓緊時間和額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