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2023-10-01 20:53:54 作者: 痒痒鼠
    皇上、豫親王他們安靜地聽著,表情逐漸緩和。這些年他們在西部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西藏蒙古被佛教統治多年,有人反抗朝廷的統治和學院的教學,很正常。

    「臣擔心兩個人,五世達==賴喇嘛,僧格台吉的親弟弟葛爾丹。」阿楚琿眼裡精光一閃,語氣嚴肅,「五世達==賴喇嘛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他兩次來京城,獲得朝廷認可,在西藏地區非常活躍。」

    「臣聽說五世達==賴喇嘛要在西藏辦佛學院,參照我們新式學院的模式,這不是要把西藏人都變成他格魯派的人馬,對他唯命是從?臣認為他野心非常大,幸虧他沒有錢財物資。」

    君臣一起笑出來。五世達==賴喇嘛來京城的目的就是名分和物資,名分可以給,可是大清國也缺少教學物資,當然不能給。

    「具體說說葛爾丹。」豫親王他們他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葛爾丹……他和僧格台吉很不一樣。」

    阿楚琿表情凝重,引得豫親王他們愈發好奇。皇上表情不變。

    大清歷史上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於准格爾的幾場大戰,都是因為葛爾丹,這樣的一個人物,豈是無名之輩?

    作者有話要說:  清朝女子行禮,不甩手帕哈。當然甩手帕這個動作比較有辨識性,一看就記住。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取名字好難啊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奮鬥的小花 18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12章

    就見阿楚琿喝了一口茶, 慢慢講述有關葛爾丹的故事。

    「葛爾丹今年十六歲, 體格健壯,箭法高明。他乃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第六子,僧格台吉的同母弟弟,素有大志,好立奇功,其父母深愛之, 巴圖爾琿台吉病重的時候,本來打算立葛爾丹為台吉。」

    「葛爾丹曰『阿哥在,乃盡鬢其發,獨身往西藏。』有此, 僧格台吉和他關係特別好。他打小兒在西藏長大,不愛學佛念經, 唯愛取短==槍練習, 回西藏後跟著達==賴喇嘛的徒弟走遍西域,達==賴喇嘛對噶爾丹信重,所傳之法, 大寶法王、二寶法王也不知道。」

    豫親王他們聽到這裡都是眉頭一皺。這位葛爾丹……宗教地位顯赫, 又在准格爾部有根底,本人又有才能, 且得人心,行事讓人信服……

    阿楚琿感嘆一聲,「在準噶爾地區所有僧侶喇嘛中,無論其宗教職位, 還是學識及影響,噶爾丹是獨一無二。西藏貴族誇他『身上具有活佛的端莊慈悲的氣質和沉默寡語的品格』,臣和他有過幾次接觸……奸猾詭詐如狼。」

    「據傳說,黃衣僧常嘆息:『西方回綸不奉佛教,護法如韋馱,僅行於三洲。噶爾丹笑曰:『安知護法不生今日。』可謂是志向遠大……。」

    皇上在心裡點頭。特殊的身份、地位和非凡的早期經歷,造成了葛爾丹在學識能力、政治抱負以及性格方面的特徵。

    歷史上乾隆年間蒙古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歸大事件,就有葛爾丹的因素。他在歷史上的失敗,除了與他在政治上樹敵過多,軍事上孤軍深入等一系列決策上失誤以外,當時的清王朝強大是一個原因,華夏多民族國家走向統一與鞏固的歷史潮流是另外一個原因。

    皇上回憶著他所知道的蒙古歷史;豫親王問出來另外一個問題,「准格爾部人乃綽羅斯氏,一直不被博爾濟吉特氏認可。僧格台吉和葛爾丹的母親乃是土爾扈特部人,格魯派不允許喇嘛娶妻,葛爾丹本人可有還俗的打算?」

    准格爾內亂,若是葛爾丹有意,還俗、聯姻博爾濟吉特氏是最好的方法。

    阿楚琿沉思片刻得不出結論,實話實說,「准格爾內部有人試圖聯繫葛爾丹回去做台吉,西藏的和碩特部也有人試著接觸他,應該是有聯姻的打算。在臣離開西藏之前,葛爾丹本人沒有露出任何跡象。」

    君臣沉思不語,肅親王直接請求先出兵保護僧格台吉的安全。

    沒有任何跡象,要麼真的沒有動心,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本身心懷大志,面對成為台吉娶妻生子的誘惑,怎麼可能不動心?老台吉去世的時候他退讓,估計也是考慮到其在年齡上沒有優勢。

    要麼所謀甚大,等僧格台吉去世,僧格台吉的兒子年齡都小,他回去准格爾就是名正言順的台吉。

    皇上話裡帶著笑兒,「派人聯繫僧格,保護他的安全,若是可以,歡迎他暫時來大清,或者送家人來大清。達顏汗那邊也聯繫聯繫,邀請他來大清度個假……不若聯合所有親近大清的當地人,來個裡應外合、里外夾擊?」

    話音一落,眾人紛紛哈哈哈笑。豫親王笑得意味深長,「今年的美食節趕不上了,明年的運動會、文聚會、武舉會等等,邀請他們來參加。」

    肅親王附和,「玩的開心,留在京城定居也歡迎。」

    裕親王來個擴展,「其他部族也都邀請。往年都是理藩院下帖子,他們只派小輩來,這次的美食節也是派小輩來,這次我們來個隆重的帖子,大清周邊……都邀請來,比如我們的高麗王、阿不杜拉汗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