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2023-10-01 13:54:41 作者: 痒痒鼠
有這麼個視生死如吃飯睡覺一樣稀鬆平常,又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死後軀體歸於天地自然才是正理的太子殿下,他們能怎麼辦?
當然,阿茹娜格格雖然上輩子也是受著儒家文化的教育,頗為認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尊敬父祖,不可輕慢」的這些思想。但是她畢竟也是經歷奇特,看過了歷史上的朝代更替,滄海變化,所以對於小太子的思想模式接受度還很高。
「人死如燈滅」,可不就是一了百了嗎?所有的死後哀榮,不過都是生者的儀式罷了。
但是康熙皇帝卻是著實的被小太子這句話給噎的不行。
此刻他是什麼悲痛傷懷都跑的沒影了,胸口上下起伏著,深呼吸,終於是壓下了已經到了喉嚨口的咆哮和悲憤。從牙齒縫裡擠出來一句,「那皇阿瑪就把自己和皇后們的身後事都交託給胤礽了。」
第76章 電
···
胤礽默默的低了頭不敢再言語。他好像, 又說錯話了?
「低著頭做什麼?剛剛說要把百年後的皇阿瑪天葬還有那什麼海葬的時候,不是挺坦然安定, 理直氣壯的嗎?」
康熙皇帝一邊對太子「凶」著話,一邊覺得自己是更傷心憋屈了。
你說將來給他這個皇阿瑪舉行火葬儀式也就罷了, 知道了這麼多「歷史上的事情」後,他也可以理解一些太子的意思。可是居然還有海葬和天葬?
一想到百年後他駕崩,軀體有可能會被太子給扔到大海里餵了大鯊魚,或者是被扔到大沙漠裡頭,被野獸或者鷹雀一口一口的吃掉,再啄乾淨肉渣子,康熙皇帝就想提腳踹過去。
更氣人的是他本人這還沒說什麼那?太子就自己先眼睛紅紅的, 一副好像馬上要哭出來的模樣,真是把他惱的牙根痒痒。
被自己最疼愛的太子的「冷漠無情」刺激的有點頭暈糊塗的康熙皇帝,選擇性的忘記了小太子「淚汪汪的紅通通的雙眼」都是那兩枚藥丸子的「功勞」。
胤礽只好抬頭, 弱弱的喊了一聲「皇阿瑪」。
「喊皇阿瑪也沒用。皇阿瑪都沒說一個反對的字,就乾脆的答應你了, 你倒是先委屈上了。」
摸了摸鼻子, 胤礽有點兒尷尬的開口, 慢慢的說明向康熙皇帝他的意思:「皇阿瑪,滿人的祖先女真人,本來就有火葬的風俗, 尤其在大金,大遼這兩個時期特別盛行。」
「那個時候的女真貴族們把火葬看作為一種非常吉祥和高尚的葬法。平民老百姓也因為火葬省事放心,花費少, 都跟著實行火葬。」
「雖然當時的女真人一半是因為受到了漢家佛學的影響,認為火是「大善」和「光明」的象徵。一半是因為他們經常遷徙,居無定所,既是不忍心拋下父母的屍骨,卻又無法隨身攜帶,才做出火葬這個無奈之舉。」
「這段歷史皇阿瑪知道,不用你提醒。」
看康熙皇帝一副不聽他說個道道來就不罷休的樣子,胤礽無奈的接著解釋,那兩個大大的刺激了自家皇阿瑪的,「天葬」和「海葬」的下葬方式。
「據兒臣看過的資料裡面,女真人在火葬風行之前,更早的時期,曾經因為周邊其他民族的影響,流行過類似蒙古族或者藏族的天葬。」
「他們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而靈魂是追求自由的,最終會回歸於天地萬物的行列。因此當時的女真人就把親人的遺骸搬到荒野之中,既不在上面壘個土堆遮蓋起來,也不在旁邊種植個樹木或者立個碑作為標誌。」
「這種安葬親人的方式,是與漢人的殯葬文化歷史中,春秋戰國時期以前的「葬之於野,不封不樹」,的墓葬方式非常類似的。」
「至於海葬,兒臣記得《金史》卷中有過這樣的記載,把親人的軀體用「大善和光明」的火焰焚燒乾淨,骨灰不設棺木埋葬於地下,而是撒向大海或者附近的河流山川,回歸天地。」
康熙皇帝冷哼一聲。「哦,記得還挺清楚。可是皇阿瑪不同意。」
胤礽低頭沉默,不知道怎麼讓皇阿瑪理解他的意思。
亡者的屍骨如何安葬,有什麼區別嗎?
在活著的時候把該做的事兒都給做好了,該享受的福氣也都給享受了,沒有任何遺憾傷心的離開人世才是正理。
可是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的皇阿瑪,深信人死了靈魂還會存在,而且會變成鬼怪或者神靈保佑著他們的子孫後代。
所以一定要讓父祖們「入土為安」,子孫們再定期的,或者在逢年過節的日子就來拜祭拜祭,燒燒紙錢,說一說家裡的情況,讓祖先們安心富裕的做個好鬼,儘快轉世投個富貴胎。不要在死後還天天掛念著家裡的子孫們,不得安心。
「斯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 春秋戰國時期的這種儒家觀念影響到古華夏人們幾千年,演變出來對於「鬼者」的埋葬、禮祭等各種繁文縟節。
尤其秦朝往後的各個朝代,統治者都是廢除百家,獨尊儒家。
不光是遵循儒家聖賢們說的「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備矣。」,「喪葬之禮明,則民孝矣。」等等大道理;實行「以孝治天下」的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們,還把喪葬文化禮制和社會的倫理規範,以及政治規矩等等牢牢的結合在了一起。
上至真龍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開始特別的重視五服之內的親人們的「身後事」。把華夏的殯葬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備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