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2023-10-01 13:40:44 作者: 依月夜歌
    「好,我答應你。」楊丹溪輕笑,安撫的拍著楊桃溪的背,「你先坐著,我還有些東西給你,都是我平時從廢品站淘回來的書和本子,給你和岩溪的。」

    從頭到尾,她都沒提青溪和金溪。

    「嗯。」楊桃溪點頭,鬆開了她,趁著楊丹溪收拾東西的空檔,把錢取出來折成薄薄的,塞進了大姐柜子的縫裡。

    大姐從工作後,就不再從家裡拿錢,相反,她常常將省下來的錢寄回家裡去。

    不用算,她都知道大姐平時該有多省。

    至於她,完全可以去找程翠娟拿錢。

    第42章 回家的路似乎也不一樣

    那女人好名聲,一向對他們姐弟比親生的龍鳳胎還要好。

    只要她開口,一定會給錢的,她又為什麼要給那女人省錢?

    「回去和爸好好說,別頂撞,知道嗎?」楊丹溪不放心的送出了廠門口,還在一個勁兒的叮囑。

    「放心吧,我知道的。」

    楊桃溪半點兒也不覺得不耐煩,反而心裡暖暖的,後退了幾步,她笑看著大姐說道。

    「姐,那錢我塞進你柜子里了,你記得看,別丟了,還有,你一定要記得答應我的話,一定一定要做到哦,我先走了。」

    說完,背著自己的包,轉身就跑了,生怕楊丹溪再追上來給她塞錢。

    「什麼?!」楊丹溪這時才反應過來,可這時,楊桃溪已經跑遠,她看著人消失在那頭拐角,才無奈的搖了搖頭,低頭擦了擦淚花。

    妹妹終於長大了,真好!

    楊桃溪家在鶴棲鎮下面的陡門村。

    從縣裡過去,要先坐公交車到鎮上,然後徒步走五公里山路,不過,鶴鳴山脈綿延橫貫方圓數十里,她可以直接在鎮上就能進山,完全可以避開陡門村。

    縣裡到鎮上的公交車分早中晚三班,最晚一班車是黃昏之前,楊桃溪到的時候,車上已經坐了一半人。

    她找了最後靠窗的位置坐下,心情複雜的看著窗外的景。

    對1981年的楊桃溪來說,坐這車不過是一個月前,可對她來說,卻是隔了一輩子。

    整整一輩子!

    那時,她因為許在北的事被學校處分,恰巧楊海夏不知為何受了傷,回到了家裡,知道她的事後大發雷霆動了家法,程翠娟為了保護她而受傷,惹得她又是感動又是愧疚。

    當晚,她給程翠娟抹藥時,聽到程翠娟勸她不要記恨楊海夏,還說他怎麼怎麼不容易,家裡怎麼怎麼艱難,讓她好好讀書,她一個衝動,就主動的提出了退出高考、隨楊海夏到山上照顧他的話。

    後來,就很少有機會坐這車,最後一次,也是跟著程翠娟出去,到虎爺公司上班的那次。

    程翠娟就是用這樣的手段,哄得她甘心情願的為他們賣命。

    她現在才知道,大姐也是被這樣的手段毀掉的!

    當初,她有多相信他們,今天,她就有多恨!

    「小同志,請買票。」

    楊桃溪的回憶被打斷,她回神,才發現公交車售票員站在前面看她,她忙從口袋裡掏了一張兩角錢遞過去。

    縣裡到鎮上,一趟一毛錢。

    售票員找了錢,看著楊桃溪發紅的眼眶,多問了一句:「小同志,你是遇到什麼難事了嗎?」

    「沒。」楊桃溪接過,沖售票員笑了笑,不好意思的解釋道,「我只是想家了。」

    這回答,換回售票員和邊上幾個乘客善意的笑聲。

    小姑娘想家,很正常的事。

    楊桃溪應付過去,又轉頭去看窗外。

    她剛剛確實是在想家,那個已經稱不上是她家的家。

    這一次能重新活一遍,她一定要想辦法,揭穿程翠娟的真面目。

    要是楊海夏信那女人不信她,那麼,她就在揭穿之後,帶著姐姐弟弟和他們脫離關係!

    當然,這些一時半會兒急不來,她得徐徐謀之。

    車子很快就離開了熱鬧的縣城。

    楊桃溪將心思也轉回了沿途的風景上。

    她發現,這條回家的路似乎也不一樣了。

    第43章 黑眼鏡再現

    她的家鄉原來依著鶴鳴山,三面環山,東面是海,從縣裡到鎮上是一段平原一段山道的循環,可現在,車都是在山道上走,左側的東方是一望無際的海。

    沿著蜿蜒百轉的海邊,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村莊。

    而海面上,遠遠的還能看到一個山頭,瞧那山勢迴轉,好像也是屬於鶴鳴山的一部分。

    看到這兒,楊桃溪忽然有些忐忑起來。

    她今天去鶴鳴山上,能找著楊海夏嗎?

    一個小時後,車子順利的停在了鶴棲鎮的公交車站裡。

    楊桃溪出了站,站在站前觀察了一下附近既熟悉又有點兒陌生的環境,最終決定先去打聽打聽,現在天都快黑了,冒然進山很危險。

    最要緊的是,鶴鳴山這麼大,她哪知道楊海夏是在工作站還是哪個臨時歇腳點。

    「老闆,還有什麼吃的嗎?」楊桃溪找了供銷社附近的一家小麵館。

    81年,已經有不少人嘗試著做生意了。

    這小麵館只有一個店面,收拾起來卻很乾淨。

    裡面靠牆兩邊各擺了三張長條桌,此時已坐滿了四桌,約有十二三個客人。

    老闆在門外搭了個小棚子,用石頭砌了兩個圓筒灶,一個蒸著蒸籠,一個燒著開水,旁邊則放了一張大案桌,用來揉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