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2023-10-01 12:35:54 作者: 老胡十八
很快, 張靈坤就知道桐桐說的「狐假虎威」啥意思了。
在華都西南邊, 有個小村子, 以前是一個跟無數華國農村一樣別無二致的村子,土房,牛羊,春種秋收。這兩年隨著華都開發範圍擴大, 許多企業往周邊遷移, 當地田地被占, 失地農民干起了計程車司機、貨車司機等工作。
但貨車司機也並非每天都有貨, 經常是隔天去一次機場,把貨物運到廠區,華大經管學院是其必經之路。
如果有人願意幫忙順路帶貨,雨桐在學校門口等著卸貨的話, 這段距離就不是問題了。況且順風車不耽擱司機時間,還能按單收費,每單五毛錢, 十件就是五塊,隨便跑個單邊就能多掙一頓飯錢。
不掙白不掙啊。
當林雨桐再拿出跟郵遞局簽訂的合同時,競爭者如雲。這可是跟大單位合作的有保障,大單位一天不倒閉, 他們外快門路一天不會斷!報名的爭先恐後,舅甥倆登記不過來,乾脆搞了場考試,篩選出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都不錯的工人, 當場簽訂兼職合同。
感謝當初「榮安老林」註冊資金交的多,袁凱麗幫忙又給加了一項經營業務——貨運,以公司名義簽合同,對雙方來說都更有安全感。
華都解決了,又依法炮製在省城班車站和機場之間找到兩名工人,負責短距離的中轉。
有了「郵遞局合作商」的大旗,機場貨運也好辦,黃光榮負責接洽,以「榮安老林」的名義,在機場物流城租下固定倉庫,專門負責裝卸分揀。
對,雨桐把黃光榮拉進伙了,她總覺著戰友關係啥的,不一定有利益關係可靠。給他部分分紅,不止前期能用上他的人脈,即使是後期公司運作出啥問題也可以找他取經。
一切準備就緒,九月初簽訂承包合同,下旬招聘分揀工人,十月一號正式開始營業。
「一開始只想開線路,哪成想還承包分揀的活,以後有得忙咯。」張靈坤活動活動四肢,嘴上抱怨,心裡都快樂開花了,他已經有預感,這兩項業務干好了,比種地還掙錢。
有好事自然不能忘了村里人,挑著耳聰目明,眼勤手快的年輕人招了十個,第二天上省城當分揀工人。黃光榮給找了名熟手教他們,一個上午上手,下午就能開始正式工作。
張家在機場附近租了幾間民房作集體宿舍,水電任用,一日三餐補貼飯錢,十個工人三班倒,硬是把分揀的活兒擔下來。
既然有自個兒一份分紅,黃光榮肯定得賣力,有他個業務科長出面,郵遞局員工想找麻煩也沒轍。
怎麼滴,五十名正式工還干不過十名臨時工,你們還他媽有臉了?
後期,隨著貨運量幾何式增長,榮安老林的十名工人也不夠用了,又陸續從村里招了二十人去,日夜不停的分揀,倒是大大提高了中轉速度。
要不怎麼說村里人淳樸呢,正式工要雙休要節假日加班得給加班費還不願上夜班,榮安的工人不怕苦不怕累,一個月休四天三班倒,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黃光榮真是看得牙痒痒。
這份穩定工作對於世世代代種地的陳家坪人來說,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男人上班,老人和女人在家種地,孩子在教學質量奇高的學校上學……公司幫買了保險,每個月還有四天團聚,簡直美滋滋!
不出半年,三十個分揀工人人手一部手機,每家一部電話,想家裡人再也不用讓他們跑對面老楊叔家接了。
如此這般,工人積極性更高,個頂個的能幹,工作效率極高。
速度就是快遞行業的生命,就是金錢。每個月光分揀頭上就能掙五萬塊,裝卸兩萬多,工人工資食宿費用刨除,也還剩四萬多,林雨桐睡覺都能笑醒。因為當時是以公司名義簽下的合同,除了每月給舅舅開一萬塊「工資」,其他都是公司的淨盈利。
況且,打通白雲山專屬航線後,山上的水果、鮮花、野味兒,甚至村民們的大米、菜籽油,都能運到華都去,最短兩天,最慢六天,原汁原味的土特產就能到達首都人的廚房,「榮安老林」口碑越來越好。
村民們有了穩定工作,有了錢,紛紛蓋起小洋樓,甚至有人為了來往省城方便,買了車,雨桐放寒假回家的時候發現,村口停滿了麵包車小汽車,少說也有十五六輛。
據說還有其他停不下的,開回自家院裡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且說通了快遞專線,最初幾個月張靈坤都兩頭跑,省城工人要看著,家裡白雲山果子蜜蜂野味兒要參與,孩子老婆也要照顧,真是忙得腳不沾地。
林雨桐也不清閒,每天收到訂單後第一時間發回家,下午按時在校門口等著師傅接貨,清點完畢再依次送到宿舍,除了專業課,連社團都給退了。
就這還瘦了五斤,雙頰凹陷,鎖骨窩都出來了。
發現凡事親力親為也不行,很快,她在學生勤工助學辦公室找到幾名男生,炮製求知書屋的模式,清點、裝卸、送貨井井有條。漸漸的,因為他們快捷的運輸速度,周到的服務態度,許多需要郵寄東西的師生都慕名而來,哪怕多花錢也不在乎。
至此,這條運輸線不再是單箭頭,而是有來有往的生態循環,貨運量越來越大,很多時候當天的包裹派送不完。雨桐不得不租下學校不遠處一間屋子,用作暫時的倉庫,也不再送貨入宿舍,通過電話簡訊的方式通知師生,讓他們出來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