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頁
2023-10-01 11:44:49 作者: 文繹
吳瑜看到朱熹來到近前,上前去,一把抓住他:「朱夫子,你可來了。請您來說一句公道話。此地是不是罔稱翰林院?文集詩集演義是不是應該遵循倫理綱常?」
演義里至多能遵守忠孝節烈,必然冒犯倫理綱常。
朱熹毫不猶豫的點頭:「你話說的沒錯,是該如此。你們筆下的主角練武,讀了書的人就跟著練武,你們筆下的人愛吃酥油卷,酥油卷的價格都水漲船高。你們為什麼對理學心存偏頗?」
吳瑜:「他們幾十本書中,理學士人若不是壞人,便是冥頑不靈自尋死路的人。」
楊慎剛剛出去和王陽明一起吃了頓飯,酒足飯飽,緩步歸來,朗聲道:「因為你們正在自尋死路。」
人們都看了過去,見他生的相貌俊朗,就聽他說話。
楊慎:「當今陰間言路不蔽塞,你們自己不寫,逼著寫書的人寫你們看得順眼的書,頤指氣使。既然理學這般好,你們自己寫理學士大夫執掌朝廷,東征西討,豈不美哉?你寫得好,天下鬼魂都愛讀,自然對理學趨之若鶩。」
嘿,理學士大夫和東征西討是反義詞,這幫人在戰爭方面永遠沒用。他們寫書會寫的非常非常迂腐無趣。
庶士:「對呀!對呀!你家有筆,你自己寫。」
朱熹問:「那他們寫出書來,把你們寫成壞人?」好像本來就是這麼想的。
現在正經書賣的越來越少,蘭陵笑笑生一類的書,卻如火如荼。風氣這樣敗壞!
李弘見他們的氣勢頓消了一半,繼續抓緊妹妹,不讓她衝出去罵人。
朱熹問這些人:「你們會嗎?」
「我們生來不會編故事誆騙他人。」
「我們從來不看演義,一心只讀聖賢書。」
「夫子,他們對孔孟出言不遜,屢屢中傷。」
「您沒看過他們的書里寫的內容,簡直不堪入目,看了一本我都得去洗眼睛。」
人群中忽然又有人大喊:「講道理是講不通的!」
「這烏煙瘴氣之地,也敢稱為翰林院!」
「執掌翰林院這婦人和閻君的關係曖昧!」
被長期壓迫的理學門人在這裡越聚越多,他們中有些人按照地府的風俗佩劍——人間的儒生現在不佩劍了。
翰林院中的文人們感覺情況不對,紛紛回去拿了佩劍,又把大學士的兒子扯回來,讓他往裡些,比較安全。這邊一動,理學士大夫們也有了舉動,紛紛懷疑他們要傷人。
李弘:「都不要動手!」
宋慈:「誰想動武直接就地打死,再拉走。」
吳瑜暗暗奇怪,旁邊這些叫喊的人不是自己安排的呀,自己是準備一個人做完這些事,也不是宋朝其他皇帝的安排。有心挑唆,卻又不想把自己裝進去,她是為了異軍突起,不是魚死網破。含蓄的提醒道:「你是楊慎?」
人群中又有人大喊:「我們也去伏闕諫諍!」
「對!走!」
「讓君王知道,到底是理學,還是禮崩樂壞!」
第378章 理學之亂(中下)
人生喧囂,群情激奮。
要理學, 不要禮崩樂壞的自由。
要理學, 不要倫理綱常付之一炬。
要伏闕諫諍, 上達天聽,不要讓奸佞小人蒙蔽聖聽!
分散在全地府各處的、那些最堅貞不二, 真的那麼做的理學門人不約而同的參與了這次抗議。他們站在一起,敵視著看著翰林院,頭一次感覺自己如此強大。
心中的心情有些悲壯, 想著可能會被庭杖, 被押解去投胎, 但雖九死而尤未悔。
朱熹:「站住!你們要幹什麼?」我說我自己的見解,是否聽我的學好, 這在於別人自己的選擇。人們都應該管理好自己的道德言行, 你們自己管好了嗎?
只可惜浪潮一旦形成, 有了一種以群體思維為基礎的衝動, 即便是奉為圭臬的人也攔不住。
李弘看時間差不過了,放了妹妹:「去, 告訴母親, 一切都和她老人家預計的差不多。」
他不是這翰林院中人, 雖然備受尊重, 但那是因為母子關係。本職是在招賢閣中, 看起來溫溫吞吞的談話,實際上與人積怨很深。敢踏入招賢閣中毛遂自薦的人,就覺得自己很有本事, 被他篩選掉之後,憤懣憎恨在所難免,時間長也就處之淡然了。曾經被曾祖母和祖母翹著蘭花指戳腦袋的體弱多病賢孝美少年,現在也成了一個看什麼都很淡定的美少年。武后叫他在這裡等,等理學被激怒,準備聚眾鬧事時,派人回去告訴她。
伏闕諫諍是文臣慣用的手段,他們必然會這麼做,但這麼做能激怒任何一個皇帝。這不算是料事如神,武后已經等了兩年多了,還在穩坐釣魚台。
李妙兒先對著門外啐了一口,要不是哥哥抓得緊,她都想出去打人了。掏小鏡子照了照自己的唇脂,果然花了一些,扯著哥哥的紅袍袖口擦了擦嘴角暈開的一點紅色,省得洗手帕:「這就去!」
李弘趕忙掙脫:「去!我怎麼和你嫂嫂解釋。」
「曖昧的在領口嘛。」李妙兒是沒法騎馬騎牛的,魂魄會被風吹的不穩,跳到船上叫船夫撐船到神秘區。
船到了目的地就不能再近前,鬼魂們都知道地府中有一片區域比宮殿更神秘,誰都進不去。
楊慎一把揪住了吳瑜:「我只聽說過摔杯為號。你可倒好,呼名為號?」他吃飯前,吃飯後,都發現這雌雄難辨的傢伙雖然話不多,卻屢屢是點睛之筆。就要離題萬里時,被這人扯回來,並不斷的放大性質,牽連進更多的人,包括本來是來勸架的朱熹。等到最後,提起楊慎,叫大家去伏闕諫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