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頁
2023-10-01 11:44:49 作者: 文繹
李治也是這麼想的。日常買了一葫蘆的補氣益壽丸回來,這東西用麥芽糖、陳皮、青梅、草珊瑚、薄荷、茯苓製作而成,酸甜清涼,可以當零食吃。吃多了也沒什麼壞處,只是容易餓得慌。
……
追封太后之後,對太后的父親自然也有追贈。別的太后或許會止步於此,但郭太后的祖父更了不起,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汾陽王郭子儀,一千三百多年後還有一個頭頂桃心的黑胖子因為仰慕汾陽王,而給自己小兒子起名為郭汾陽。只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郭子儀和武士彠坐在一起,前些天恰巧聚會,恰巧偶遇。主動上前搭話,約定了見面的時間。
郭子儀思考如何婉轉的提出一個問題:要用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女兒/孫女有可能要臨朝稱制的尷尬局面呢?別說是女兒孫女篡位,就是那些兒孫篡位的死鬼,也是一樣的尷尬,輕則斷絕關係改名換姓,重則憤然投胎,以示自己道德高潔並且是忠臣,不吃後來的非法祭祀。只有武士彠一個人,是眾人皆知的淡定,和唐、周兩邊的關係都好,這固然是武皇后和唐朝關係還算融洽的原因,也有人暗諷他臉皮厚。
唐朝的皇后、妃子,自則天皇后之後,個個都比漢朝那些臨朝聽政的太后們更熱衷於參與、指揮朝政,網絡黨羽,誅鋤異己。以前的郭貴妃,現在的郭太后在朝中又很大一批擁躉,除了她自己做事得體之外——郭子儀不想居功自傲,但也很清楚的認識到,這和自己的功勳有很大關係。兒子娶公主,孫子們娶公主,孫女入宮做皇后,都當年那點微末功勞的遺惠。
現在地府中就有傳言稱,郭太后想要臨朝稱制,效法武后。說的言之鑿鑿,反覆親眼得見。郭子儀不知道到時候該如何面對李唐皇帝們,除了謝罪之外還能幹點什麼?用不用現在提早躲一躲,還是找一個極為坦蕩且忙碌的差事,以避開尷尬的局面?還是去吐蕃地獄干點什麼?
武士彠何其聰明,聽他暗示了幾句就明白了,心下也揣測,別看郭太后已經喪夫喪子,她今年才四十多歲,比起當年的武皇后,更是年輕力壯。說句不該說的,郭太后現在要是找兩個男寵,說不定還來得及再生個親兒子,完全不用考慮是讓侄子繼位還是讓兒孫繼位的問題。。。
這是最壞的可能性。最好的可能性就是她沒有野心。他只拿最好的可能性來說:「汾陽王家女公子,幼受庭訓,長成良媛,一向承歡膝下,又受皇帝太子深恩,焉能如斯?」
對方再問,他才婉轉的說:「賢弟,你去的早,不曾管教過她。」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汾陽王去世時,她才兩歲,這負什麼責呢?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四十年。
郭子儀又找到李泌,給他帶了小禮物——幾本書,問了問他:「長源,你說我該如何?」
李泌並未沉吟:「我給你算一卦。」
擲了六爻,看著卦象:「你只管放心,她不會這麼做。」
郭子儀和他關係挺好,質疑道:「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他雖然不精通易學,也知道這是山水蒙,主要講的是蒙昧需要啟發教育,並不是一定會做某種事。總體來說雖然向好,卻不是板上釘釘。
李泌這次沉吟了一會:「你也知道,有些人預測未來,靠的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掌握了足夠的訊息,多方打探,把對方的性情都計算在內。我不算卦也是一樣的答案。郭太后的性子和你有些相似,堅定,謹慎,忠誠。有人有心勸進,她沒有聽。」
郭子儀這才鬆了口氣,不用再考慮如何躲藏了。一個忠臣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後代謀反,還給自己追封成皇帝。
李泌笑笑:「我雖然對易經深有研究,並不拘泥於此。」豈能什麼事都聽憑占卜,不分析,那和我和王凝之有什麼區別?他拿著書看了看,竟然有兩本是自己沒有的書,快樂。
他父親十分仰慕南朝沈約、任昉等藏書家,很喜歡買書藏書,遇到新書必然求購。李泌除了繼承這份家產之外,以買書為樂,做了系統性的整理:經部書用紅色牙籤,史部用綠色牙籤,子部用青色牙籤,集部用白色牙籤。全部加蓋『鄴候圖書刻章』和『端居室』,藏書三萬卷,號為書城。韓愈都很仰慕,只可惜李泌子李繁,因事被賜死,三代藏書散佚。李泌對兒子死都不怎麼心疼,就心疼那些自己親自整理蓋印的圖書,那可不容易!
兵法類的書都在子部,拿了青色牙籤夾在裡面,歸類放好。只有好朋友才能見到他這份藏書,李泌欣然道:「三萬卷藏書重新購回不少,待到將來,帶李倓和他哥哥來看,依然壯觀。」
他現在已經改口避諱,不再稱陛下。
……
宮中的確有人為郭太后謀劃臨朝稱制。
郭太后大怒:「要我仿效武后嗎?太子年紀雖幼,仍可以選擇良臣輔佐,我何必干預外庭事務。」
消息傳到陰間,輾轉到了帝鎮,皇帝們無不暗中嘉許。
那小眼神都往武后那邊瞧,話雖未明說,意思卻很明了——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哎喲我的天哪,你讓我說你什麼好?
其實是不敢說。
武曌看出來這高祖夫妻太宗夫妻似乎都想以此指責自己,心裡一動,不由得賭一把,就賭李湛將來不會是個好皇帝!她搶先發難,一拍桌子:「真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