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2023-10-01 11:21:46 作者: NANA12
在選地的問題上,高敏芝做出的選擇也讓李建華很滿意,通過這件事,這兩口子之間的關係倒是有了些好轉,雖然還是有些彆扭,倒不是一句話不說了。
蘇玉蘭一回到家,李曉梅就忙著跟她打聽說了些啥,小姑子是個急性子,蘇玉蘭知道她是個好奇寶寶,也不賣關子,把事情從頭到尾跟她講了一遍,末了,還問了一句,
「你覺得這活兒分的怎麼樣?」
這麼長時間以來的相處,李曉梅在蘇玉蘭心裡早就不僅僅是姑嫂之間的關係了,兩人之間可以說是無話不說。
今天晚上這個結果正是蘇玉蘭求的,她特別滿意,但是她也想聽聽曉梅的看法。
「分開是好事,不過大嫂和爹怎麼就同意了?」
二嫂地里活是一把手,那幾畝地的活兒李曉梅不覺得在蘇玉蘭這兒叫事兒,但是大嫂一向是磨洋工的,按爹的脾氣在三哥結婚之前,不管提啥都不能提「分」,這倆人咋都能同意,李曉梅想不通這一點。
不過不管怎麼著,對她和二嫂來說,能分開就是好事兒,而且
這下娘也不會來催她下地了,不耽誤自己做活兒,也能看著點兒小寶兒,地里那點兒活二嫂一個人就能對付,她去不去都沒事兒。
「曉梅,你想想村里誰家有壯勞力地又少的?」
不管蘇玉蘭說啥,李曉梅向來是跟著走,不用問原因的,
「大墩哥家地少,二嫂你咋想起問這個了?」
李大墩家裡弟兄三個,早早死了爹,老娘一個人把三個小子拉扯大,家裡窮,好不容易給李大敦討了個媳婦兒,後來又添了兩個孩子,二墩和三墩年紀一大把現在都還打著光棍跟老娘過日子呢。
村里分地的時候,他們一家還沒分家,一家七口人分了九畝多地,大墩人老實,媳婦兒也不愛說話,村里就老有人打趣說大墩媳婦一個女人守著三漢子過日子。
這可不是什麼好聽話,老實人也不是分不出好賴話,分了地大墩兩口子就堅決要求分家,大墩一家四口人按說得分四個人的地,但是大墩娘說,他們家孩子小,吃的少,二墩和三墩沒媳婦兒,還要指著地給這倆人說媳婦,嚷嚷了半天,大墩媳婦順從了,四個人分到了三個人的三畝九分地。
他家大小子只比曉梅小了兩歲,早都能下地幹活了,不到四畝地,三個壯勞力不光地里的活兒不夠干,家裡的糧食總也不夠吃。
兩家的地都在一個隊上,住的也不遠,蘇玉蘭一問,李曉梅就想到他家了。
對這個大墩,蘇玉蘭有些印象,很本分的一個莊稼漢,兩口子都老實能幹,蘇玉蘭決定就是他了。
李大順往常每天在家吃了飯就到村部去,倒上一缸子茶水,把辦公桌擦的一點兒灰兒都沒有,就坐在桌子跟前喝喝茶,翻翻報紙,每天上午10點來鍾,縣城的郵遞員都會把當天的報紙和村裡的一些信件都送到村部來。
這時候李會計就要開了大喇叭廣播,「xxx,聽到廣播到大隊來拿信。」
大喇叭總是要重複上兩三遍,有些人頭一遍沒聽清楚,感覺又像是喊自己家的,就支楞起耳朵喊家裡人都好好聽著,看看到底喊的是不是自己家。
早些年村里只偶爾能有一兩封信,自從去年分了地,心思活泛一些的在家裡就待不住了,往外跑的人多了村裡的信件也就多了起來。
那些外出要開介紹信或者什麼證明的要到村部來找李會計,家裡丟了雞跑了狗,孩子到了飯點兒不回家吃飯的,都要找李會計用大喇叭廣播,村長年紀大了些,不常在村部呆著,村里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兒就都落到了李大順身上。
雖然都是些瑣事,但又都跟村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村里每年的各種指標,比如化肥指標、扶貧指標、培養進步青年入黨的指標等等這些都少不得要找李會計添句好話,村里人不管誰見了李大順都是緊著打招呼遞煙往家裡讓。
除了兒子腦子有毛病,李大順在村裡的日子過的是順風順水,閨女前幾年嫁到了縣城的一個工人家庭,公婆和丈夫都是紡織廠的工人,結婚第二年又添了小子,公婆就更看重了,日子過的富足,閨女每次回娘家穿的都光鮮,手上也是大包小包的從不空手,村里人看著都羨慕,家裡閨女長的出挑的也都暗自琢磨著想托李會計保門城裡的媒。
處處被人敬著恭維著,李會計很受用,但是同時他又很謹慎,他肚子裡是裝了幾兩墨水的,村部的報紙每天都要被他翻上七八遍,各種政策研讀的仔細,每一篇報導也都肯不落下。
可是最近這半年多,看的越多,李大順越是琢磨不透,各種政策邊行邊改,合理不合理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是不一定是是,非也不一定是非了,長此以往世道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土地承包耕種的政策,李會計是直道英明的,大鍋飯的時候隊上的人吃的什么喝的什麼,現在各家各戶吃喝的又是什麼,這根本就不能比嘛?
不過這個政策一實施,人心就變了,散了,地一到戶,經濟獨立了,各管各家的地,各收各家的糧,村里不少人家甚至分到地以後還分了家,老子管不了兒女,隊長管不了社員,他這個會計,雖說當面別人都敬他三分,但真要涉及到自身利益了,誰還能聽他一句?
人心變成這樣,讓李會計心裡悽惶,雖說村里許多人和事兒都讓他看不慣,但他也不強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