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言•都市 >硃砂 > 第133頁

第133頁

2023-10-01 10:29:20 作者: 勾陳九
    這恰恰卻是他聰明的地方,皇帝年邁,身體每況愈下,疑心病越來越重,他再表現的安分守己,也都不能叫永嘉帝完全放下戒心。

    朝堂上人心惶惶,輕易也不敢再拉幫結派。永嘉帝似乎傷透了心,即使還有五皇子這個聰明伶俐一心為他分憂的兒子,邊界也有六皇子這個保家衛國的兒子,浴血奮戰為他的社稷添磚加瓦,他也不再信自己的兒子。

    反而很是依仗同父異母的弟弟賢王,家國大事一一都要問過他,甚至將人留在養心殿處理各種朝政重務,滿朝文武不敢忤逆皇帝,只有御史大夫剛正不阿,斥責賢王越俎代庖,意圖不軌。

    賢王還沒說什麼,永嘉帝卻按耐不住了,直接將人貶謫,朝堂上下只能順著皇帝。賢王先開始還能把持住,依照皇帝的命令,說一不二,後來接觸越多權利,心思越發昭彰。

    一面哄著永嘉帝,一面打擊幾位皇子,三皇子已經貶為庶人,又被賢王尋了錯處流放嶺南。大皇子閉門思過,卻還中了毒,成了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病秧子,徹底廢了。

    五皇子倒是謹慎,沒叫賢王抓住一點錯處,可惜賢王有心找不是,如何會放過他?打著慰邊的旗號,將五皇子趕去了南方抗倭。

    趙楚錚一直關注京中的局勢,又收到祁陽侯府的來信,知道賢王恐怕要對他下手了。找來幕僚好好上商議了一番,過了幾天便出征朝西而去。

    卻不知為何,行軍到祁連山附近,本已經收復的樓蘭部族突然奮起,反撲大周軍隊,兼大周軍內竟然有叛徒,裡應外合將六皇子困在祁連山殺害。

    消息一傳回順天府,上下譁然,永嘉帝痛失兒子,徹底臥病在床,似乎終於醒悟了,他兒子少的經不起再折騰。一面派人接回六皇子棺槨,一面遣精兵去接五皇子回京。

    誰知五皇子在回京的路上,遭遇悍匪,廝殺之下性命無憂,卻廢了一隻眼睛。永嘉帝老淚縱橫,大慟,天要亡周。肱骨老臣門也是一片傷心欲絕,只能請書上表,請永嘉帝封賢王為皇太弟,暫時監國。

    永嘉帝卻不知怎麼想的,答應了卻遲遲不下旨,一定要等到五、六兩位皇子回來了再說,不過就是拖延時間罷了。賢王唯恐夜長夢多,在他眼裡,皇位已是囊中之物,卻擔心永嘉帝寧願力排眾議也要將皇位交給殘廢的五皇子。

    一面再次派人暗殺,一面準備奪宮。五皇子吃了大虧,又有皇帝派去的精銳保護,賢王派遣了好幾撥人終究近不得他身,也只能狗急跳牆逼宮奪權。

    糾結了京畿護衛,一舉發動宮變,在那一天子時,城門大開,賢王威風凜凜不廢吹灰之力進入了內皇城,施施然走到皇帝寢殿,卻是人去樓空,永嘉帝憑空消失。

    賢王大驚失色,意識到不妥,疾奔出門,發現自己的人都被挾持了,甚至與他商量好,跟隨他的長信侯也倒戈相向,而據說已經死在亂箭下的六皇子,竟然好好的立在馬上,領著精甲騎銳正等著他。

    賢王仰天大笑,只說了一句,六侄兒好膽色,便束手就擒。賢王叛亂悄無聲息平定,永嘉帝看著失而復得的兒子,再等不得,急忙召見文武百官,立趙楚錚為太子。

    過了半個月,五皇子也安全回京,不過確實右眼已廢,半點復原的希望也沒有。永嘉帝撐了三個月終究病體沉珂,崩了。

    大行皇帝喪葬禮後,趙楚錚順利登記,卻是個閒不住的,前腳剛行完大典,後腳自個就收拾行李又跑去了西北。文武大臣面面相覷盯著龍椅上一份離家出走書,氣得跺腳,卻無可奈何,除了好好守著社稷,還能怎麼辦?又不能上上下下都跑路。

    趙楚錚卻是急著去見心上人了,雖然千叮嚀萬囑咐了,詐死一事也實在太過兇險,保不齊小丫頭就生氣了。後來又急著回京料理賢王,他都幾個月沒見她了,想得發瘋。

    本以為永樂帝不過去西北胡鬧,不多時便會回來,卻不想人一去三年,不但在那邊將國孝守完了,順便徹底收復了西北各部,令其俯首稱臣,大周版圖再次擴大,而這不過是永樂帝在位期間一筆不大不小的功勳罷了。

    滿朝文武接二連三情願,恭請皇上回京,甚至朝廷幾個重臣親自過來迎接,還有人求到孟長雄府上,請他出面規勸一二。孟大將軍唯有苦笑,皇上留在這裡自然有他的原因,說到底他侄女兒不走,皇帝也不走,又不敢說。

    在永樂三年三月,皇帝終於準備回鸞,孟長雄也被封勇軍侯,在京都賜了府邸。

    雖然在西北窩著,永樂大帝一點都不得閒,沒事西出玉門收拾收拾不安分的各部,閒著也是大江南北四處跑,網絡了許多有志之士,高山隱士大能也叫他挖出來不少,全部被他收到麾下效力,他自己倒清閒的很。

    唯一一點不好,太寵著小丫頭了,帶著她跑了幾回,得知這次回京就只能嫁給他住進皇宮,死活不樂意跟他回去,這才耽擱至今。

    還是孟夫人看不過去,逮著侄女好好教訓了一頓,皇上恩典寵愛乃是天恩,萬不可恃寵生嬌,沒了分寸,尤其已經是內定的皇后,不跟著回宮,陪著他們窩在西北作甚。

    孟玉釵只是哭,實在捨不得,西北遙遠,回去了今生或許再回不來。孟夫人也淚汪汪的,卻也忍痛將侄女好好送走了。

    國喪已過,永樂帝年滿二十,回來便要親政,大婚迫在眉睫,京中但凡有點名望、有適齡女兒的豪族貴戚,莫不心動,走路子往皇帝跟前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