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2023-10-01 03:14:26 作者: 星隕落
    要知道因為上元縣紡織廠,還有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橫空出世,就連他們是讀書人,也有所耳聞,有些夫子更是給他們出過題。

    因為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事關民生大計,他們既然決心走科舉之路,以後很有可能成為官員,怎麼可能不去了解那些東西。

    至於距離上元縣較遠地方的考生,對於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就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他們只覺得這兩個名字隱隱有所耳聞,卻忘了是在哪裡了。

    突然,有考生思緒為之一清,他想起來了,那不就是上元縣紡織廠弄出來的東西嗎,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就是上元縣紡織廠的專屬利器,聽說它們讓織布的速度是以前的數倍不止,是以雖然才建成數月,所織出來的布料卻已經遠銷到府城。

    就算他們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也知道一旦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的效率要是真的,那將是國之利器。

    而現在王學政敢這樣出題,豈不是證明那個消息的真實性。

    這一刻,不知多少考生記住了上元縣的.名字,以及,對來自上元縣考生的羨慕和嫉妒,想也知道他們身為本地考生,在這一題上有多占便宜。

    想到這裡,不禁有前排考生去看首位上王學政的神情,並無異色。

    倒是王學政身邊的人俯身小聲道:「大人,這一題會不會太難了?」

    要知道這題估計只有上元縣及周邊縣城的考生會知道出處,出了柳江府,可能只剩下耳聞。

    王學政閉眼道:「足夠了,畢竟咱們得確保篩選下去大批考生才行,院試正試,只取五分之一的考生。」

    所以題不偏,到時候煩憂的就該是他們了。

    王學政出的題,是讓考生們評價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的出現,對民間、朝廷有什麼影響。

    這點越是了解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答的就越清楚。

    池雲亭理清楚思路以後,開始打草稿,把自己這段時間在上元縣因為紡織廠而發生的變化全都寫下來。

    首先就是人力上。

    在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出現之前,婦人們織布都靠起早貪黑,還有熟練度的加持,如此才能一天織出一匹布。

    可是就算她們如此勤勉,他們家掙到錢了嗎?沒有。

    其中故有布稅的緣故,更多原因還是紡織機效率低下,沒有更好的解放婦人們的勞動力。

    作者有話說:

    ~

    走過路過的小天使捧個場,收藏一個唄^ω^。

    第61章

    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是另一個時空凝聚出來的文明精華, 哪怕在這個時代,依舊能綻放屬於它們的光輝。

    它們極大的增加了紡織機的織布效率,把不少.婦人從以前看不到盡頭的辛勞中解脫,尤其是由大部分婦人組成的紡織廠規模, 更是不容小覷。

    飛梭織布機和豎紗錠紡線車只用在個人, 只能改變一家一戶的經濟問題,可是形成規模的紡織廠, 卻能一定程度的改變周遭的經濟。

    畢竟原材料數量上去, 織布速度上去,如此大量紡織的情況下, 紡織廠附近的布料生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

    可就算布料價格降低, 布行的人依舊有錢賺,而給他們從源頭供貨的紡織廠更不用說,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其中最受益的則是百姓們。

    雖然布料多了, 也會一定程度上損害他們的利益,可是他們得到的卻比失去多的多。

    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更不用說百姓們有錢了,又帶動周邊其他的經濟,所處的縣城就像活了一般。

    上元縣縣衙現在已經不靠收稅作為大頭收入,而是變成紡織廠源源不斷的利潤, 百姓稅收則成為縣衙收入里的一小部分。

    這樣一來,有錢的縣衙就可以騰開手去做別的事情, 比如造橋、修路, 這對官員們來說,可都是實打實的政績。

    等池雲亭在草稿上寫完, 通篇都是乾貨, 沒有一點水分。

    而此時時間已經到了中午, 考生們都是各自帶飯,帶什麼的都有。

    有粗糙的饅頭燒餅,還有的葷素搭配,用鍋子一熱,香味直在考場飄出老遠。

    當然以上這一切很難和身處臭號附近的池雲亭等人扯上關係。

    到飯點以後,臭號的考生們相顧無言,實在吃不下去任何東西。

    好在院試兩場都是只考一天,等下午他們交完卷就可以離開。

    想到這裡,池雲亭強打起精神精神,趕緊看下一題,打算早點寫完交卷。

    第二題是首五言六韻試帖詩。

    詩的題目為《梅》。

    此時正值三月,正是賞梅時節,這首詩出的十分應季。

    梅、蘭、竹、菊有花中四君子之稱,它們不止美麗,還有被人賦予的更深刻的含義。

    比如梅花,迎寒怒放,有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等品質。

    這樣一來,這首詩的思路就很好確定。

    可同時,也因為梅花聲名遠播,為它寫詩的人不計其數,已經把梅變成一個大眾題材,這就意味著這首詩很難讓人寫的出彩。

    池雲亭沉思片刻,開始閉目在腦海中回想史書里,能和梅花品質般配的歷史人物。

    沒辦法,寫梅花傲骨的詩人眾多,他只能另闢蹊徑。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池雲亭在草稿上修改著詩,等把詩完成的差不多,就又檢查了一下八股文,而後就開始謄抄。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