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2023-10-01 02:20:21 作者: 南風音
    驅逐敵寇之後,軍民一致擁立楚耀宗登上大寶,中原自此改國號為魏,建元昌盛,仍定都大梁,這才有了如今的大魏王朝。

    然而,自大魏立國以來,中原內憂外患的局面一直不曾得到改善,尤其是雪雍關以北十數州土地的丟失,中原從此便如同被敵人扼住了咽喉。

    此地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擁有以雪雍關為代表的數多重要關隘,占盡天時地利。丟了這塊寶地,中原便失去了保護屏障,北境門戶大開,胡人南下犯魏便如入無人之境。

    因此,政權交接、國內局勢穩定後的竘漠便仗著關北的地利優勢頻頻南下侵擾中原,令大魏君臣頭痛不已,朝廷每年都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抵禦他們。

    守業更比創業難,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楚天堯即位之初也曾有過壯志雄心,立誓要收復失地,一統亂世,讓天子之位名副其實。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雄心壯志漸漸被磨平了,與之相對的,中原不斷地改朝換代讓他對自己的帝位產生了深深的隱憂,變得一心只求帝位穩固。

    他不是沒有野心,也曾想過要做個有為霸君,然而他沒有那個氣量,這些年來他所有的精力幾乎都用在了排除異己、鞏固皇權上,當初打天下時的壯志豪情早已不復存在。

    只見楚天堯沖慕謙招招手:「文仲,到朕跟前來。」

    慕謙抬頭看了看楚天堯,猶豫了一瞬,終是輕步上前。

    未免楚天堯仰視他,他又自覺地單膝跪在了龍床前。

    楚天堯伸手三拍其肩,拉家常似的說道:「文仲,朕自知有愧於你,但看在朕來日無多以及你我昔日的兄弟情分上,望你能答應朕一件事。」

    慕謙心裡其實已知楚天堯之意,但面上仍恭恭敬敬道:「陛下但有吩咐,臣無敢不從。」

    楚天堯的手一直搭在他的肩上,看向一旁的楚隱道:「太子年幼,根基未穩,待朕百年之後,望你能全力輔佐太子,固我國本,振我朝綱,保我大魏江山永續!」

    慕謙二話不說鄭重叩首道:「臣謹遵聖旨,定盡心竭力輔佐太子殿下,為大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日後若有異心,便叫臣不得好死!」

    第34章 最是薄情帝王家(二)

    慕謙十分清楚楚天堯擔憂的是什麼,也深知他此舉的用意,更明白楚天堯雖忌憚他,但卻又不得不倚重他的心境,所以才會在近幾年有接二連三的大動作。

    首先,是在四年前命他掌樞密府,握天下兵馬,不再讓他在外領兵。

    其次,是立皇四子楚隱為太子。

    楚天堯的嫡長子楚斌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了,但五年前他卻突然暴病而亡。緊接著,在楚隱之上的兩位皇子也相繼故去,在楚隱之下的幾位皇子又都年紀尚幼,自然只有楚隱可立東宮。

    雖說楚隱最為年長,可到今年也只有十六歲,楚天堯在這檔口連翻提拔慕謙,又何嘗不是在為楚隱的將來鋪路。

    再次,是借南巡之機製造與朝廷的死對頭司過盟之主面談之機,重提十八年前舊事,將最頭疼的敵人轉為盟友,加入到共同對外的陣營中。

    當然,楚天堯的這一步棋,朝中基本無人知曉,但卻十分重要。

    最後,便是在此次南巡時欽定宰輔團共同輔佐太子理政,朝野上下誰看不出來,這些人分明就是日後的顧命大臣。而今夜這用意深遠的召見,明日也自會傳出皇宮,更是明確了裴清與慕謙的文武首輔地位。

    在這個兵荒馬亂、朝代頻繁更迭的年代,只有掌握了兵權才能擁有話語權,而慕謙不論是在民間還是軍中,威望都極高,舊部遍布天下,許多邊軍衛軍將領甚至地方軍府將帥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

    因此,有慕謙做後盾,那些蠢蠢欲動的諸侯們才不敢輕舉妄動,放眼如今大魏滿朝的武將,恐怕也唯有他才有這般的震懾力。

    而楚天堯對慕謙的信任與倚重,滿朝文武乃至皇家貴胄都看在眼裡。他如此厚待慕謙,若慕謙在楚天堯百年之後存有異心,只怕所有人都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梁骨議論。

    慕謙自己也十分清楚,楚天堯將他架到一個百官難以企及的人臣高度,不過就是怕他在他駕崩後篡位奪權,畢竟這兩百多年來,武將廢帝自立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大魏的天下不就是這麼來的嘛。

    在看人這方面,楚天堯還是有相當自信的,這大魏上下大概也沒幾個能勝過他,這也是他能將那麼多能人干將收為己用的關鍵。

    所以,若要問這天底下最了解慕謙的人是誰,只怕唯有曾與他共同成長於軍營、聯手為昌盛帝打天下、無數次出生入死的自己,就連他的養母韓氏都要靠邊站。

    所以,慕謙是個多麼重情義的人,楚天堯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慕謙在很小的時候就因戰亂痛失雙親,幸得姨母家收養才得以活下來。只是,姨母家家境貧寒,條件十分艱苦,所以慕謙從小就過得很苦。

    十四歲那年,他遠離家鄉孤身從戎,只可惜在軍中摸爬滾打數年一直沒有大展拳腳的機會,直到遇見當時還是前朝武將的昌盛帝,不僅蒙其戰場相救活命,還得其重用提攜,這才有了他之後的平步青雲。

    若非昌盛帝出手相救,他或許早已命喪戰亂之中,如今這世上便不會有慕謙的存在;若無昌盛帝的重用提攜,就更不會有如今功成名就的護國柱石。
關閉